甘肃科技
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0No.8Apr.2014
城市旧区建筑风貌改造规划与研究
———以舟曲县老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魏孔军,赵
摘
康,朱建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
要:介绍了舟曲县老城区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之后,对现有建筑风貌改造的相关规划研究,提出了城市旧区建
供大家参考借鉴。筑风貌改造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老城区;风貌改造;舟曲县;灾后重建中图分类号:F293.2
2010年8月8日凌晨,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
石流灾害,大量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并形成堰塞湖,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城
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和镇居民住房、
生产用地遭受严重损毁和破坏。
截至2012年底,峰迭新区、罗家峪安置区和秦王川转移安置区正按照规划逐步实施,舟曲县“双核、三组团”带状布置的空间结构逐渐形成,城市功能结构趋于完善,空间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对于承担舟曲主要功能的老城区现状仍存在人居环境
空间形象不佳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差、
进行舟曲老城区风貌改造规划研究,以科学指导舟曲老城区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
体形象特色,体现老城的山、水、城格局,体现舟曲作为民族融合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2.12.1.1
山水秀城融山亲水
将老城建设成为山水和谐的秀美小城,应从整体上严格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建筑依山就势,与周边自然山体有机融合;按照统一的原则对白龙江北岸建筑风貌实施改造,逐步搬迁南岸禁建区内居民,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滨江休闲绿化景观带。对已建设泥石流沟道和其他沟道进行整治,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拦水设施形成浅水面,以增加城市水面景观,改善环境。2.1.2
宜人尺度
突出老城区作为小城镇的秀、巧。公共空间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公共空间设计应将层次丰富的绿化、环境设施等要素有机融合,创造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控制建筑和街道尺度,重点做好建筑底层空间的宜人化。在北滨江路沿线增加街头绿地和小广场,尽力打破现状滨江路建筑界面封闭、过长的格局。2.1.3
精致细部
1总体思路针对老城区现状存在的“人居环境差、空间形象不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结合上位规划指确定老城风貌改造总体思路为:引,
重点区域风貌改造:通过重点区域建筑风貌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形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为远期实施全城改造提供样板和范例。人居环境整体提升:通过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提升居民的生活总体质量和幸福度。
配套设施全面完善:通过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体系,
外部生态环境优化:通过城市外部山体植被建设,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老城建筑应注重细部改造,尤其是临街建筑的
强化近人尺度的精致细部设计。城市底层和顶部,
公共空间及其附属设施的改造也应强调精致化的细
部设计。2.1.4
低碳环保
应在建筑材料和开放空间等方面积极采用低碳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创造节能环保的生态型山水城市。2.2藏乡江南
“藏乡江南”。“藏是舟曲重要的地方文化特色
2整体形象控制目标“山水秀城,按照舟曲灾后重建藏乡江南”的总
104甘肃科技第30卷
乡江南”的内涵是江南生态环境与本地藏族文化的融合,在空间表现形式与手法上,应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2.2.1淡雅色彩
老城的建筑改造外墙色彩改造宜以白色、浅灰
建筑坡顶颜色以当地常见的青灰色为主,呼色为主,
“粉墙黛瓦”应传统江南民居的淡雅色彩。
2.2.2汉藏符号
建筑、入口大门、檐口、墙裙等处,可借鉴当地传统装饰构件或图案形式加以创造;住宅的屋顶形式宜采用当地传统坡顶和平顶结合的形式,造型宜轻灵、简朴。环境艺术小品宜设计或选用与江南文化、藏文化、舟曲地方文化相关的主题和形式。2.2.3本地材质
因地制宜,鼓励使用条石、片岩、鹅卵石等本地材质,用于建筑外墙装饰、地面铺装、屋顶材料、挡墙护坡、环境小品等。2.2.4时代气息
建筑、环境设施改造应使舟曲地方传统与现代文
具有时代气息。广场、绿地公园等公共化有机结合,
开放空间设计,宜采用江南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
表1
色彩名称白色鹅黄色砂岩红浅灰色青灰色木色
颜色编码14-5-10(N8.25)2-3-6(7.5Y8.5/2)9-5-1(1.6R3.5/4.4)
14-5-5(N5.0)14-5-1(N3.0)4-5-2(7.5YR4.5/4.8)
参考色斑
鼓励在开放空间改造中适当创造水体景观。手法,
3色彩控制3.1
城市基色
以灰白为主基色,局部以缀土黄、砂岩红、木本
保持整体建筑清新雅致,充分尊色暖色调加以点缀,
重地方建筑传统。建筑玻璃颜色应用无色透明玻
璃,不得采用蓝、绿等彩色玻璃。3.2
主体功能区
沿江建筑:将现状沿江建筑杂乱的色彩统一,建
筑主体以白、灰两色为主色调,商业建筑、标志性建筑、开敞空间周边建筑色彩应在遵循主基调前提下适当增加暖色系色彩。顶部改造形式为坡屋顶的采
平屋顶应为浅灰色、檐口为青灰色压线。用青灰色,
建筑底层(1~2层)在今后装修时应尽量采用当地
石材的原色。
住宅建筑:主色调在遵循城市基色的前提下,在
墙基等部位采用本地民居常用的灰、当地石坡屋顶、
材原色、土黄、木本色等色彩。
公共建筑:为突出标识性可做单独处理,但应与城市基色相适应,见表1。
适用范围
建筑主体量外墙面;坡屋顶侧边;建筑主墙面建筑次要体量外墙面;建筑近地面部分外墙面小型结构及装饰构件,如仿石质阳台栏板、窗台、窗套、入门雨棚、檐口、雨水口
建筑个别次要体量外墙面;建筑近地面部分外墙面;建筑檐口装饰线脚;建筑坡屋顶屋瓦(居住建筑)
建筑坡屋顶屋瓦(公共建筑)
小型结构及装饰构件,如仿木质阳台栏板、屋檐下缘子、山墙出挑梁头、雨棚窗框等
老城区风貌改造色彩控制
4建筑风貌改造设计按照建筑物实体现状自身风格、色彩、质量等
特征,将重点整治区内建筑划分为重点整治、一般有针对性的实施风貌整治和不整治等3种类型,改造。
1)重点整治建筑指现状立面形式和色彩与规划确定的舟曲城市风貌极不协调的建筑。规划建议
以协调相邻及周边建对建筑立面和色彩合理改造,
筑,形成统一协调的舟曲风貌;2)一般整治建筑指现状立面形式与城市整体风貌基本协调,但建筑色彩反差较大的建筑。规划以协调相邻建筑;建议对其建筑色彩实施改造,
3)不整治建筑指现状质量尚好,立面和色彩基本与舟曲整体风貌吻合,规划建议对其立面清洗后
(下转第142页)按原色调进行粉刷。
142甘肃科技第30卷
传心搏的PR间期固定,并且伴随着出现周期性的QRS波脱漏。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规律出现,P所有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心室,波与QRS波群无关,心房多为窦性心律、也可为房性异位心律,心室为缓慢匀齐的交界性或室性逸搏且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律,
心肌缺血、脑出血。于高血钾、
正常U波出现在T波后的0.02~0.04s,振幅且与T波方向一为同导联T波振幅的5%~25%,
心率快则U波致。U波振幅还与心率成正比关系,
振幅降低,反之,心率减慢U波振幅增高。U波增脑源性疾病。高常见于低血钾、
QT间期表示心室除极开始到复极结束的时间,正常的QT间期与心率快慢相关,一般为0.32~QT间期越短,0.44s之间,心率越快,反之越长。QT间期和室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
3观察QRS波QRS电轴代表心室的整体除极,患者的体重、年龄等都会影响心电轴的方向。QRS波的时限、振幅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一般说,正常成人时限为0.06~0.10s,当QRS波群时限≥0.12s,多见于心室的异位搏动、完全性左室肥大等。QRS波群电压增高是心电束支阻滞、图诊断左、右心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5根据临床现象,综合分析心电图的观察和分析,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才能够准确地进行心电图的诊断,在征及相关资料,
临床过程中,不能片面而论。这样,才能确保诊断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以上5个步骤,对患者心电图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为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据,
心电图能反映出兴奋在心脏内传播的过程及心脏的机能状态。如果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或某部分心肌发生病变,则心电图的波形将发生变化。因此,心电图对某些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和传导诊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在临床上对判异常的分析、
断心肌梗塞的部位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春雨.心电图分析五步法及应用[J].临床心电学杂
2012,25(6):15-19.志,
[2]苏丽娜,J].微董金明,赵琦.嵌入式心电图分析系统[
2008,(15)11:88-91.计算机信息,
[3]吴杰.传统标准是否适合数字心电图分析[J].临床心
2007,20(4):115-118.电学杂志,
4观察ST段、T波、U波、QT间期ST段是连接QRS波与T波间的线段,代表心室复极的早期。肢体导联约75%的正常人ST段呈ST段下移小于0.05mV,ST段上移小于等电位线,
0.1mV。胸导联正常ST段上抬的幅度男性明显高
40于女性,年轻人V1和V3导联最高可达0.3mV,V6导联岁以上的正常人则很少大于0.2mV。V5、
ST段上移正常小于0.1mV,ST段压低反映心内膜心肌缺血。ST段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缺血,缺血性ST段抬高主要见于变异型心绞痛。
心室复极产生T波,正常T波形态平滑呈半圆形、两肢不对称,且升支波形平缓,降支波形较陡峭。肢体导联和胸导联T波振幅正常值均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否则为T波低平,反映心脏心肌缺血。胸导联男性T波振幅高于女性,一般在V2和V3导联上T波最高,男性可达1.2mV。女性不40岁以后明显降低。T波高耸,超过0.8mV,常见
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櫷(上接第104页)老舟曲老城区风貌改造的大部分项目已实施完毕,
5结语舟曲县老城区风貌改造是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的后续建设项目,是完善舟曲老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山水秀城、藏乡江南”的重点建设项目。经过1年多的努力,纳入
城区的整体空间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G].2010.[2]甘肃省人民政府.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
G].2010.重建城镇规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