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国家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标签: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引言: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乎每项项工作都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查处水土流失违法行为,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展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各方面的规划设计就更离不开水土保持监测的支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范、标准等,都需要长期、系统的水土保持监测作为基本的保障。

1、监测分类

随着开发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水土保持检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不断更新,不断丰富。监测分类通常包括四类:

(1)土壤侵蚀因子监测:它包括降水、风、地貌、地面组成、植被类型和覆盖率、人为干扰等。水土流失因子是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这类指标密切相关。掌握其动态变化,可以揭示土壤侵蚀的本质和规律,为预测和防治土壤侵蚀打下基础。水土流失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包括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子是主要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由严重水土流失的先天性根源

造成的。人为因子包括乱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林地覆盖种类的不同造成的水土流失,大规模放牧引起的水土流失,矿产和交通的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包括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强度和损失。土壤侵蚀指数和土壤侵蚀反应特性的类型、土壤侵蚀发生在历史的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对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趋势,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决策、设计和水土保持。

(3)水土流失危害因子监测:包括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对工程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土壤侵蚀的危害指數,土壤侵蚀是一种经济损失和社会灾难的生态风险的标志,不仅反映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及危害特点,因此进行水土保持效果试验,对水土保持理论建设开发项目和改善土壤侵蚀控制技术提供实践指导。

(4)水土保持措施和效益监测:包括实施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各项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水土保持指标的措施,是控制土壤侵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进度,反映水土保持与区域差异,也反映了为宏观调控水土保持以及治理质量指明了方向。

2、区域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不同侵蚀类型(风蝕、水蚀、冻融侵蚀)的面积和强度。

(2)重力侵蚀易发地区,典型的滑坡、滑坡和泥石流监测。

(3)典型地区水土流失监测。1)土地生产力下降;2)库、湖、河、水干渠淤积;3)土地数量损失。

(4)在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监测控制效果:1)防治措施:包括数量、质量和各类工程质量、生物学和保护性耕作措施;2):包括控制水土保持效果,减少河流泥沙,增加植被覆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生产等。

3、中小流域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不同侵蚀类型的面积、强度、损失和潜在风险。

(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1)土地生产力下降;2)水库、湖泊和河床淤积;3)土地面积损害。

(3)监测数量、水土保持效果和质量的措施;1)防治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种草、植树造林。

4、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在当前条件下,水土保持的小规模监测还是需要依赖于人工现场测量;广泛的监测主要依靠遥感,通过图像的解译,确定各类图斑的界线,遥感图像解译分计算机自动解译和人工解译两种,但是目前用计算机自动解译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尚未成熟;人工判读方法是以遥感影像或航空像片为基础,利用各种绘图软件的支持,对图像进行判读,绘制各种景点。

(1)风蚀监测:对风蚀强度的观测多采用测钎法,风沙流强度的测定多采用阶梯式积沙仪收集扬沙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阶梯式积沙仪测定法:在选定的监测点,分别固定安装4个集沙仪(每次观测重复三次),同时在建设

区外设置2处进行对比观测。当砂风速达到,大多数由气流输送沙子30cm以内的高度离地面,且误差小。测钎法:在选定的监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设1个测钎,一组10个测钎。每隔10m布设1组,共布设3组。每一次大风(达到起沙风速)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用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起沙风的历时,然后分析风蚀量。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

(2)水蚀监测: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计算出边坡的沟蚀量,从而得出边坡的土壤水蚀量。同时要对降水量进行观测。

(3)植被状况监测:项目实施前、实施期末及施工期两年每年调查1次,共4次。主要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郁闭度(乔木)等。采用典型样方进行调查,样方大小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每一样方重复2次,一般情况下草本样方为1m×1m,灌木样方为5m×5m,乔木样方为20m×20m。

(4)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 采取巡查法,并结合定点测量法。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治理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监测法进行。

结束语:

保护国家的水土资源不被流失,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水土保持进行

动态的监测过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水土流失监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郭索彦.水土保持监测理论与方法[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里建伟,陈浩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林整.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改进策略[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