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广东农业科学2006 第l()期 3种药剂对红火蚁防治效果的评价 吴 华,黄鸿,韩诗畴,李 军,李志刚,欧剑峰,-LN乾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公共实验室,广尔广州 510260) 摘要:在野外分别采用95%氟虫腈配制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混剂3种药剂处理红火蚁蚁丘,并以速杀效果和持 效性作为防治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毒粉毒饵混剂的速杀效果和持效性均较好,活动蚁 减退率为91.73%; 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差;毒饵的速杀效果比毒粉慢,但持效性较长。 关键词:红火蚁;毒粉;毒饵;氟虫氰;防效 中图分类号:¥433.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6)10—0050—02 Efficacy of three medicament in controlling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WU Hua,HUANG Hong,HAN Shi—chou,LI Jun,LI Zhi—gang,OU Jian feng,MAO Run quan (Guangff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Guangdong Public LaNwato<v ,Prote ̄’tion and Utilization ,Wild Animal,Guangzhou 5 1026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speed stamp on red imported fire ant,poi n powder,poi, ̄)n bait,poi ̄n opwder+poiosn bait three medicament were tested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i ̄n powder+poi ̄n bait achieved obvious speed insecticidal efficacy and persist insecticidal efficacy,control efficacies was 9 1.73%:the tx)i ̄n powder achieved obvious speed insecticidal efficacy,but no persist insecticidal efficacy;the poison bait was slower than the poison opwder in speed insecticidal efficacy,but it is insecticidal efficacy can retain long time. Key words: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en;poison powder;poiosn bait;fipronil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膜翅目蚁科, 是一种入侵性的危险害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 1材料与方法 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20世纪30~ 1.1试验材料 40年代红火蚁入侵美国阿拉巴马州l ,随后快速向外 供试药剂为95%氟虫腈原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 扩散,目前在美国l3个州和波多黎各等地共超过1.28 有限公司生产)、惰性粉(粒径<100 ptm,广东省野生 亿hm 的土地遭到红火蚁入侵l 。2001年红火蚁入 动物保护和利用公共实验室自制)、饼干(粒径约为 侵新西兰和澳大利亚l 3l。我国于2003年9~10月间 150,um,市售)。 在台湾省桃园和嘉义地区发现红火蚁入侵,2004年l2 1.2试验方法 月至2005年2月广东吴川及香港、澳门等地陆续报道 试验于2006年1月在广州郊区的荒地进行,设4’ 发现红火蚁入侵,并造成人身伤害,引起人们心理恐 个处理,分别为0.05%氟虫腈惰性粉(毒粉)、0.05% 慌,为此广东省设立应急专项扑灭红火蚁。为了探讨 氟虫腈饼干粉(毒饵)、0.05%氟虫腈惰性粉与饼干粉 快速扑灭红火蚁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95%氟虫腈配 混合物(毒粉毒饵混剂)以及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 制成的毒粉、毒饵、毒粉毒饵?昆剂在野外进行处理蚁丘 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0 m 。 试验,以期能筛选出杀灭效果好的药剂,从而满足防控 试验前将小区内所有蚁丘用旗帜标定,红旗表示 红火蚁的需要。 不作任何处理的活动蚁丘,黄旗和黑旗表示已进行药 物处理的蚁丘,其中黄旗表示已处理过但还在活动的 收稿日期:2006—06—27 蚁丘、黑旗表示已处理过但不活动的蚁丘。处理期间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粤科计字[2005]40号); 如蚁巢出现移动,则新建的活动蚁丘用红旗表示。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33D2009) 试验时根据蚁巢大小,不同药剂处理每巢用药量 作者简介:吴华(1974一),男,工程师 10~50 g不等。施药前先惊动蚁巢,待大量红火蚁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l 出蚁丘表面时,将药剂均匀撒在红火蚁上。施药前各 处理调查活动蚁丘基数1次,施药后5、l()、l5、20、25、 从持续控制红火蚁的效果(表2)可以看出,毒粉 毒饵混剂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具备了速杀和持效两种 优点,处理区内新出现的蚁巢明显偏小、蚁量少、无大 蚁巢和无有翅蚁;毒粉的速杀效果较好,但持效性差, 药后2()天活动蚁丘数逐渐升高,处理区内新出现的蚁 巢也明显偏小、蚁量少、无有翅蚁,但有个别大蚁巢;毒 饵的速杀效果比毒粉慢,但杀灭效果可保持较长时间, 处理区内新出现的蚁巢情况与毒粉毒饵混剂处理区相 同;空白对照区新出现的蚁巢则多数为大蚁巢,蚁量 大,且有大量有翅蚁,活动蚁丘数3()天内增加 2.58 倍。从表2还可以看出,施药1次不能完全杀灭红火 30天各调查蚁丘数量1次,计算活动蚁丘校正减退 率。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1)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红火蚁均有 较好的杀灭效果,其中毒粉毒饵混剂的活动蚁丘校正 减退率为91.73 cj6,毒粉的活动蚁丘校正减退率为 78.78%,毒饵对红火蚁的防治表现较慢,但作用时间 较长,药后3()天活动蚁丘校正减退率为83.67‘%。 2.2不同药剂处理对红火蚁的持续防治效果 蚁,蚁丘数量仍会反弹,需反复施药多次,才能将红火 蚁完全消灭。 表1 3种药剂处理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 注:表中药后活动蚁丘数为黄旗蚁丘和红旗蚁丘的调查结果。 3讨论 3.1 研究结果表明,以0.05%氟虫腈为主要成分配 制的3种药剂对红火蚁均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毒 也会起到传染杀灭的效果,而且用药量少,其缺点是起 效较慢且红火蚁的死亡时间相对不集中,因此通常认 为效果不明显、使用度不高。(3)毒粉毒饵混剂则对红 火蚁兼有速杀和持效作用,既能快速地杀灭红火蚁,又 能持续杀灭后续孵化出的红火蚁,且亦会被不同巢的 粉毒饵混剂,具有速杀、持效兼备,能长期有效控制红 火蚁,优于单用毒粉或单用毒饵的效果。但应用实践 证明,3种药剂应用对象和使用方法存在差异:(1)单 用毒粉时,将毒粉强迫粘在红火蚁上,让其带回巢内互 相传染,能够杀灭蚁丘表面和巢内的绝大部分红火蚁, 起效快且杀灭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短,且不能杀灭不 同巢的散蚁,3周后红火蚁丘数又会逐渐增多,因此, 该法只适合用在大蚁丘或能明显看到红火蚁的地方。 觅食蚁搬运,从而起到传染杀灭的效果,生产上很受欢 迎。 3.2 由于野外食物非常丰富,饼干类饵料对红火蚁的 引诱作用不大,而肉类(火腿肠)饵料对红火蚁的引诱 度则比较高,但其成本太高且难保鲜。在防治红火蚁 的实践中发现,红火蚁的攻击性特别强,其蚁巢一旦受 惊扰就会有大量红火蚁涌出,此时若强迫使红火蚁粘 上毒粉并让其带回蚁巢互相传染,可达到较好的杀灭 效果,而且只要有足够的蚁量粘上毒粉就能起效,该方 (2)单用毒饵杀灭红火蚁,药效作用时间长,对成蚁和 后续孵化出的红火蚁均有效,被不同巢的觅食蚁搬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 广东农业科学2006年第l0期 植食性昆虫取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及植物源拒食剂的分类 方剑锋‘,于 飞 ,吴建波 (1_J顺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广东顺德528303;2.惠州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广东惠州516001;3.太仓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太仓2l5400) 摘要:综述r植食性昆虫主要是通过视觉、嗅觉和化学等感受器来寻找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寄主食物,最 后识别和接受寄主植物,完成生长发育。这是昆虫和植物在长期协同进行过程中的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从而通过昆 虫的取食行为来进一步研究植物源拒食剂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植物源拒食剂的应用特性 关键词:昆虫;取食;拒食剂 中图分类号:0968.1;¥476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o06)10—0052—04 昆虫对取食植物的选择是经过长期适应并遗传下 法不会相互冲突,这在害虫防治的实际工作中有一定 来的,食物中包含了许多昆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 的指导意义。 要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据估计,世 界上至少有2万种植物与昆虫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 1 昆虫的取食行为 系,而这些植物种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约5万~ 植食性昆虫在取食和产卵之前,必须在众多的植 10万种次生化合物。植食性昆虫就是利用寄主植物 物中找到其取食活动期与植物可供食用时期一致的寄 所释放的化学信号来确定自己的飞行方向,从而找到 主植物,并且必须选择出植物特定发育阶段的组织或 适合自己的寄主植物_I J。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和昆虫 器官。而对于大部分害虫,寄主的寻找并非是完全随 间的化学通讯及其行为控制来研究昆虫的取食行为和 机的。寄主的寻找和选择除受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植物源拒食剂的分类,从而进一步研究植物源拒食剂 的影响外,还与昆虫本身的发育、生理和行为状态有 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而且,从环境保护观点出发,拒 关。一般来说,大部分害虫在幼虫期不适宜远距离移 食剂比一般杀虫剂更理想,尤其是植物源拒食剂,对人 动,所以在幼虫完全发育完成之前很少离开寄主植物, 类、动物、益虫和其他生物安全,与害虫防治的其他方 因此雌成虫将卵产在寄主植物上或寄主植物附近,对 其后代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J。 收稿日期:2006—07—17 1.1 昆虫发现寄主植物的行为 作者简介:方剑锋(1978一),男,硕士 1.1.1视觉行为 昆虫视觉器官在对寄主植物定向. 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e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业 法受天气影响较少,施药方便。在实践中还发现,毒粉 for control[J].Am Entomol,2001,47:146—159. 毒饵混剂这种大颗粒的药剂也会被红火蚁搬运,红火 Lloyd W,Morri ̄nl,Sanford D,et a1.Potential global range 蚁对其取食与毒饵没有显著差异,且兼有毒粉和毒饵 expansion of the invasive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J]. 的效果,因此将毒粉与毒饵混合做成混剂确实可行。 Biologiacl Invasions,2004,6:183—191. 曾玲,陆永跃,何晓芳,等.人侵中国大陆的红火蚁的鉴 参考文献: 定及发生为害调查[J].昆虫知识,2005,42(2):144— 148. [1]Callcott A M A,Collins H L.Invasion arid range expansion 曾玲,陆永跃,陈忠南,等.红火蚁监测与防治[M].广 of imported fire ants(Hymenoptera:Formicidae)in North 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America from 1918—1955[J].Florida Entomologist, 杨建军,闫凤良,周云昌.3种方法现场杀灭舰艇蜚蠊效 1996,79:240—251. 果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4): [2]Williams D F,Collins H L,Oi D H.The red importde fire 279—279. ant(Hymenoptera:Formicidae):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杨云秋,马延明.两种新型防治白蚁药剂的药效试验[J]. treatment progra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baits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2):123—124. 1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