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改革开放三十年 通辽巨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 通辽巨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三十年通辽市的巨变

改革开放的30年,我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粮票、布票、和凭票才能买到的自行车手表等“奢侈”用品,到现在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商家广告推销花样层出不穷;从几乎家家户户以玉米饼为主食,到一日三餐鱼,肉熟菜,饮食不但丰富多样而且更健康合理;从以前的整个城市最高的楼只是四五层的百货大楼,到高楼林立, 越来越多的人喜迁新居;从只能在电影或电视上才看到的高级轿车到现在轿车已走进平常百姓家;……三十年的巨变,我的家乡通辽市实现了从基本温饱迈向全面小康的重要转变。

看穿的变化,30年前,不光我的家乡,乃至于全国不论男女老幼,绿色、蓝色、灰色是人们服饰颜色的主色调,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人们穿衣的准则。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就拿我家来说,从小我就是穿姐姐穿小的衣服,亲戚之间也都互相把自己家不再穿的衣服给对方。父母穿的也都是她们的兄弟姐妹们穿旧的衣服。而现如今,走在大街上,人们的衣着五彩缤纷,休闲的,高雅的,时尚的……再也不见那“国防绿”的单一和简单,而是随意、多姿、漂亮和个性的张扬。各种时装品牌也在不同的商场出现,甚至有了自己专门的店铺。冬天穿裙子,夏天披大衣也不奇怪。人们也都在换季的时候需要清理衣柜了。从30年前的“一衣多季”到现在的“一季多衣”,反差真的很大。

30年前,温饱还是人们的头等大事,在农村,许多农民都等不到秋收就开始缺粮;在城市,要执行一定的粮食供应标准,且多以玉米面等粗粮为主。在当时,吃顿饺子或吃顿肉,只有过年过节才敢想。就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的家里还是经常吃玉米面,菜也只是清汤的炖白菜。听父母说,而当时多数人爱吃肥肉;看场电影是很的奢侈的。哪怕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只是偶尔看一两次。看现在的吃,不论农村或城镇,主食都以大米白面为主,玉米面等粗粮为辅,在城里,粗粮已变为调理食品或保健食品。肉禽蛋水产品、新鲜蔬菜水果、啤酒、鲜奶及奶制品等各类饮料应有尽有;南北方及国外的特色食品风味也能吃到,一家人到饭店吃饭也不足为奇。现在人们崇尚的是“绿色食品”,“农家院”之类的饭店饭菜备受欢迎。在农村,再也不把自己生产的玉米小米做为日常主食,而是购买大米白面做为家常便饭,各类肉食蔬菜也成为餐桌上的常菜,即使在冬天,也能象城里人那样在家门口的商店或市场里买到新鲜的反季节蔬菜。现在的人们,吃得健康才是头等大事。

从居住情况看,改革开放前,走在街上,到处可见低矮的平房,三层楼几乎就是通辽少有的最高建筑。住房多是从单位分到的福利房。一些分不到福利房的职工,只能从别处租房开始等待,然后有机会分到单位的一间平房、过段时间再有机会分到别人腾出来的楼房,有时可能是对面屋,而买房没几个人敢想。当时的农村,农民的房屋也都非常简陋,狭窄的土坯房、土草房、土木房。甚至两家合住一间土房。如今,走在通辽的大街上,映入眼帘的都是高楼大厦,很难再看到平房。人们的住房变得居室更多、面积更大内部装修更加讲究;农村各家各户都盖起了砖木结构或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住房,不仅外观漂亮内部也宽敞明亮,而且很多都安装了暖气,厨房等卫生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而且,居住小区也都盖到了郊区,现在的很多农民都搬入了楼房。

从出行的方面看,30年前,路上几乎看不到汽车和摩托车,马车驴车和非常稀少的自行车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人们出门办事二十里三十里的路程步行是常事。

能凭票或托人买到一台自行车得高兴好几天;在农村,个人出门办事多数是步行或骑马骑驴,如能骑上装饰得五颜六色的自行车特别是那一串串车玲儿声更让人羡慕不已。如今,人们的交通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公路是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城镇街道上的高级轿车、出租车、各具特色的私家车、摩托车、电动车紧密排列,而自行车或步行已成为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公共汽车线路也延伸到了城郊,无论到哪里,买什么东西都可以轻松出门。即使在农村乡间公里,看到的也都是汽车、摩托车和三轮车,很难见到从前驴马车的风景。1999年时我家还有毛驴车,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便有了几辆自行车,但也是弥足珍贵的。到现在,自行车已经成为最寻常的交通工具,买自行车的费用对农村居民来说也不再有任何负担。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的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卫生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注重健康,疾病防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和完善,医院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强,加快适宜卫生人才培养,建立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拓宽卫生人才输入渠道,在加强对现有医疗人员培养的同时,积极与各医学院校联系,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蓄后备力量;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通辽也成为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行军,农村地区每户村民10元的保险金便可以定期领取药品,并在发生医疗费用时得到一定的补助。看病难,求医难得到了一定的解决;防病治病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从大人到小孩都积极接种各种疫苗;生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对农村、社区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强化村级卫生人员培训,聘请市级以上专家举办讲座,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除了衣食住行卫,这些必要的物质生活的保证外,改革开放三十年,通辽市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进步更是巨大。

三十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更加关注身心健康,参加各种键身、文娱等活动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电脑,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品。网络聊天、卡拉OK已扩展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去,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家庭利用公休时间干家务和带孩子,而小孩们唯一的游戏就是玩过家家,或农村的小孩干脆每天在外面乱跑。我的童年也只是有一个一元钱可以买到的塑料娃娃陪伴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利用节假日走亲访友、读书看报、娱乐购物、休闲旅游所占时间明显增加。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外出旅游的人数渐渐增多,足迹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人游览了祖国的锦绣山河、名胜古迹,不少人已跨出国门,飘洋过海,饱览世界风光。 正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通辽市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30年。通辽已发展成为现在远近闻名的东北重镇,并从周围的地级市中脱颖而出,率先崛起。如今的通辽人生活丰富多彩,再不为吃穿住发愁,而更钟情于减肥、美容、锻炼,旅游、跳舞、扭秧歌,唱歌、上网等多种文体娱乐活动并举。钱包鼓起来、饮食精起来、衣着靓起来、住房大起来、出行快起来、心情好起来是今日通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改革开放对通辽市的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