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讨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讨 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第四中心小学(635200)何秀琼 [摘要]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更应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反复诵读,启发想象,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情使学生真正受到审美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新课标 激趣导入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 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绝笔,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了诗词写 精华,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 作背景之后,我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朗读:通过朗读,学生疏通 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 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在新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探索出教学古诗 的新思路。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1 激趣导入。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诗歌教学时, 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 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 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 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当然积极发言,各 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 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 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 定回答后,我看到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画家用线条、颜色 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 “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 画”的千古名作。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自云生 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 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 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我抓住古诗“诗 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 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 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2反复诵读。读中领悟情感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 做诗也会吟”。反复朗读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 思,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语感,并在此基 础上初步感受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和谐美。诗歌的特点是富 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 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 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 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 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 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 诗人诵读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 盂浩然之广陵》时,我让学生手拿折扇,漫步吟诗,并配上悠扬 的古筝伴奏,使学生融入诗境,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示 , . 致盲圯代化 了字、词、句的意思,初步明白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朗 读,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情感,进一步体会了诗人壮志未酬、死 不瞑目的遗憾;还是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 力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一次审美教育。 3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 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独自式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 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 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 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 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 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 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4多元教学,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 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 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 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 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 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 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 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 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 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 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 总之,古诗文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是璀璨的瑰宝,它蕴 含着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一方面具 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 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 创新文化提供历史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古诗文距离我们 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够感觉到 它的存在。小学语文处于学生教育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小 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国的文化精华的传承打下 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