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二泉映月》教案(第二课时)

沙集仝圩小学 余琛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初步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创作的

1

生2:《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

生3:曲子创作时间在中秋之夜

……

2、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4: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生5:曲子的内容是什么?

……

二、导学课文。

(一)、听泉,悟心声。

1、两个中秋之夜,阿炳到二泉干什么?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两次听泉,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再次细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反馈)

3、第一次听泉,阿炳只听到淙淙的流水声,而师父却听到了奇妙的声音。这奇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齐读第四自然段)反馈

2

生6:深沉的叹息

生7:伤心的哭泣

生8:激愤的倾诉

生9:倔强的呐喊

4、这奇妙的声音为什么师父听得到而阿炳听不到?为什么十多年过去了却能听到?(理解“饱经风霜”)

5、阿炳都饱经怎样的“风霜”?

生10:师父去世

生11:双目失明

生12:操琴卖艺

生13:疾病折磨

6、这时候的阿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了吗?

学生回答,小黑板出示: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

3

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学生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对阿炳的同情,读出你对阿炳的敬佩。

过渡:因为有了跟师父一样的艰辛经历,阿炳第二次到二泉听泉,他也听到了那个奇妙的声音。齐读“他想起……呐喊……”

小黑板出示: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地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9、思考:是谁在叹息?是谁在哭泣?是谁在倾诉?又是谁在呐喊?

(阿炳、师父、苦难的人民大众)这是他们的心声!请齐读。

10、他们在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集体汇报

(叹息人生遭遇这么多的苦难,为师父、亲人的离去而哭泣,倾诉他心中的苦闷,喊出他对这个不公世道的愤怒)

11、不光是阿炳,像阿炳这样的劳苦大众实在是太多了,请同学们再次读出他们的心

4

声。

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播放录音,学生听感受,练习朗读,把那种感情读出来

指若干朗读,齐读

(二)、悟琴声,吐心声。

1、想到师父的话,想到自己的经历,阿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创作乐曲的冲动,于是,《二泉映月》诞生了。这是怎样的一首曲子呢?

播放《二泉映月》曲子,学生听思考这首曲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再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思考,画出有关词句。

学生反馈,师板书:

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2、从委婉连绵的琴声中,你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赞叹、怀念、思索)

3、优美的景色、慈祥的师父、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让我们再次真切地读出阿炳的这些复杂的情感。

3、从升腾跌宕的琴声中,你又听出了阿炳怎样的心声?(抗争、向往)

5

4、敢对命运说不,永不放弃追求。人,就要有这点精神。让我们再次读出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5、阿炳的琴声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他想通过琴声告诉人们什么呢?(读“阿炳用这……月光……”)

6、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追求,爱是一种幸福,请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读出这种博大的爱。

三、总结全文。

1、和师父一样饱经风霜的阿炳,从泉声里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听到了师父的心声,听到了苦难大众的心声。他用他创作的曲子来表达了他的爱、恨、情、仇,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诞生的过程和它所表达的意境。

2、人生道路上,我们可能也不会一帆风顺,要像阿炳一样不自暴自弃,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实现理想。

四、布置作业:

1、听听《二泉映月》,感受曲子的优美。

2、练习背诵第五节

板书设计:

6

10、二泉映月

泉声 → 心声 → 琴声

赞叹、怀念、思索 委婉连绵

抗争、向往升腾跌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