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TⅡ衄EDUCAT10N April 2008 浅谈生活化科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冯小龙 摘要:有效的生活化科学问题情境,要求问题要9Y,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背景,更要注重问题本身的价值。f"l题本身的价值高低是 决定整个生活化问题情境是否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生活化 有效性 问题情境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码:1672—8181(2008)04—01O0—01 中图分类号:G633.59 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科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手 以结成冰:洒水后的阳台很快会变干;冰箱中取出的冷饮包装上 段。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科学教学中问题情境不仅包含 会有水珠出现……这一系列生活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与科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 接触,可将它们组织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思考身边 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科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 变化的科学道理出发认识物态变化。当学生原本熟悉的、常见的 联系的桥梁。 生活现象转化为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时,学生心理上 1 在再现“生活现象”中提取有效问题。 就产生了探究学习的冲动。 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到处存在着科学的思想和与科学紧密 回归“真实生活”实际上就是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相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 用。应用过程是学生认知冲突最集中的时候,也是创设生活化科 象”,采撷生活中的科学实例,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 学有效问题情境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创 生活化科学有效问题情境。 设问题情境。回归“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的特点是突出科学知 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 识的应用性,使学生不仅能在纸上做科学.而且能在动手、动13、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增强问 动脑中学科学.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开展调查、收集、选择、分析、 题情境的有效性,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现象,增强 解释等活动。 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的体验。 设计回归“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 学习有关“阻力”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 题提炼出科学的有效问题.建立科学模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 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公路上骑自行车时,速度越大,感觉空气 决问题并预测事物发展过程,初步体会科学价值,同时能很好地 的阻力越大,根据这个经验你觉得空气阻力大小与速度的大小 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有什么关系?回忆风雨天气你撑开雨伞,迎风而走的场景,你觉 3在虚拟“现实生活”中提炼有效问题 得空气的阻力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将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社会生 在科学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物质、现象和化工 活事例作为问题背景,融入抽象的科学知识之中,提炼有价值的 生产过程。这些虽然直接源于现实生活,但有的是在我们实验室 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主动学习的动机。 中见不到的物质,有的是我们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有的是我 创设再现“生活现象”的问题情境,目的是为学生对科学问 们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化工生产。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创设虚拟 题的探究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生活背景中,激发 “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 参与问题探究的热情,形成问题意识,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学 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 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内容时,让学生利用身边一切能发声 果;可以在电视上参观污水处理厂……身临其境会增加学生的 的物体.试试它们是怎样发声的,回忆生活中发声的一些具体情 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更多一些对自然进行探索的热 境,如吹笛子等,提出问题:“猜猜看,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 情。 的?”学生可凭借生活经验.思考后做出相应的假设。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 板,靠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时问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 人类面临的与科学相关的现实问题,创设“生活现象”的问题情 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容易引起 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关心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 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 2在回归“真实生活”中提炼有效问题 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初中科学教材的内容来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的内容一 教学七年级科学“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没有单刀直入,急于把 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 “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 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科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真 地球上出现的几次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 实生活的画面”.就可帮助学生学好科学。事实上科学在改进住 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再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 房、家庭陈设品、服装、食物供应、医疗保健、生活质量以及国防、 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这样可启发学 运输乃至执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科学无处不 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 在,它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极大地推动、渗透着人类社会生活 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因此,科学课程回归现实生 我们要努力挖掘科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让科学贴近生活, 活.有着独特的优势、广阔的前景。 让我们的学生发现科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学科学的过程中体 创设回归“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关键是要充分发掘社会 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科学.生活真 现实生活中的科学要素。要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学生的经 有趣.科学真有趣。 验、经历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学习“水的三 态变化”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如下情境:用燃气烧 作者简介:冯小龙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中学。浙江兰溪321105 水。水被烧开后有大量“白汽”冒出来: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的水可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