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述略

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述略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6/05总第37期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6.05.013 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述略 邓文彬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作了简要的述评: 1.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2.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对比研究;3.少数民族语言的历时比 较研究;4.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保护性研究;5.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研究;6.少数民族 语言的翻译研究。指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在新世纪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急 需发展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学;21世纪的新发展;语言学史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5一oo83—08 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优秀科研团队及重大孵化项 目——“中国现代语言学史”(项目编号:12SZYTH06)、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5XWD—S05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文彬(1963一),男,四川邻水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对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四川成都 610041 21世纪以来的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研究在 多本,2l世纪以来出版的主要有《拉基语研 前期取得可喜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取 究》、《莫语研究》《柔若语研究》、《阿侬语研 得了新的成就,其研究内容和成就主要集中在 究》 等,它们都是对新发现语言的描写性研究, 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地描写了这些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面 一、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 貌,还分析和介绍了它们的系属问题等。 2.《民族语文》等期刊在21世纪以来也陆 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一直是我国少 数民族民族语言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这个 续发表了不少新发现的语言的概况,主要有《阿 依语概况》《业隆语概况》《赛德语概况》《茶洞 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新世纪对少数民族语 言的描写研究主要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 语概况》《巴那语概况》《莽语概况》《克木语概 况》《扎话概况》《唐郎语概况》《他留语概况》 (一)新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对特定的少数民族语言作全方位的描写研 《布兴语概况》《苦聪语概况》《康家语概况》《蔡 家话概况》《克蔑语概况》《户语概况》等。这些 究,尤其是对新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 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 对新发现语言的描写对语言学研究有着特殊的 1.孙宏开自1992年立项主持“新发现语言 价值,它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语言的面貌,从而 为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对比和历时比较提供必 调查研究”课题以来,主编的《中国新发现语言 要而充足的材料。 研究系列丛书》陆续出版,目前已经出版了四十 第 七 卷 ●—_Ij —臣苔I —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05总第37期 3.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由民族 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是 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全面描写研究的重要 成果,用57本的篇幅描写了我国59种少数民族 语言。随着新世纪以来对新发现语言的研究, 这套丛书在2009年重新修订出版,主要增加了 新发现语言的介绍和描写 。 除了对新发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 论研究和语法比较的需要,它也能为语言应斥 研究提供充足的材料。 2.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专题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一个热点,主要成果有: (1)徐世璇《缅彝语言的体范畴研究》(《民 族语文》,2000,3),此文通过多种语言的综合  .动词的语法范畴是新世纪以来语法专题研究 成果,21世纪以来还对一些原来已经发现的单 少数民族语言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描写研 一析,提出缅彝语的体存在着动貌和情貌两种不 同的类别; (2)黄成龙《羌语的存在动词》(《民族诏 文》,2000,4),此文着重分析了羌语的存在动 的人称、数、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 (3)许伊娜《阿尔泰诸语句法类型及副动 范畴》(《民族语文》,2001,1),此文通过对阿尔 泰三种语言副动词范畴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结 特点的对比,分析了这几种语言的结构类型特 究,成果主要有: (1)赵杰《蒙古族语言研究:以博州察 哈尔蒙古语为例》(人民出版社,2008) (2)钟进文《西部裕固语描写研究》(民族 出版社,2009) (3)倪大白编著《侗台语概论》(民族出版 社,2010) (4)曲木铁西《彝语义诺话研究》(民族出 第 版社,2010) 七 (5)郑宗泽编写《江华勉语研究》(民族出 征; (4)胡素华《彝语动词的体貌范畴》(《民旅 语文》,2001,4),此文分析了彝语体、貌范畴的 叁 版社,2011)等。 对特定的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语音和词 汇系统进行局部的描写研究,这方面的成果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类别及不同类别词的表现手法和虚化特 (5)钟进文《西部裕固语使动态的主要特 点》(《民族语文》,2012,3),此文对西部裕固语 使动态的主要特点作了分析和研究。 结构类型和结构特点是新世纪以来少数民 1.关于某种特定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 的描写研究 族语言语法专题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主要成果 有: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专著的形式出 现。2009年到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 出版了由戴庆厦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 考语法系列”丛书,主要有时建《梁河阿昌语参 考语法》、D.0.朝克《鄂温克语参考语法》、蒋光 (1)戴庆厦、邱月合著《OV型藏缅语连动 结构的类型学特征》(《汉语学报》,2008,2); (2)余金枝《湘西苗语述宾结构中的一种特 殊类别:“形容词+名词”结构分析》(《语言研 究》,2009,1); 友《基诺语参考语法》、韦景云编、戴庆厦译《燕 齐壮语参考语法》、余金枝《湘西矮寨苗语参考 语法》、常俊之《元江苦聪语参考语法》、康忠德 《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 语法》、戴庆厦《景颇语参考语法》②等。所谓 “参考语法”,其实就是描写语法的一种,它专门 描写某种单一语言的共时语言特征,它的目的 是为某种语言的语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 (3)戴庆厦、闻静合著《汉藏语的“的”字结 构》(《汉语学报》,2011,4); (4)李春风《拉祜语的连谓结构》(《民 族大学学报》,2012,1)。 总之,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研 究比过去更加深入了,而且既有对语法的描写, 也有对语法的解释。 3.关于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系统的描写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实验语音学的普及 和完善,对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系统的描写研究 供比较充足、可靠的语言依据。它和其它描写 语法的区别在于,它是系统地、尽可能详尽地描 写语言的语法,从而能够更充分地满足语法理 2016/05总第37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1I蓄 _訾冒l -■● 进入了一个更为科学的历史阶段。这个方面的 二、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对比研究 成果,首先要提到的是对整个语音系统做全面 描写研究的论文或著作,如: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语言的共时对比研究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汉语和少 (1)石德富《排烧苗语的语音特点》(《贵州 民族学院学报》,2005,6); (2)宝玉柱、孟和宝音合著《现代蒙古语正 蓝旗土语音系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此书 使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对现代蒙古语正蓝旗土 语音系进行了客观、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具有较 数民族语言的对比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语言 之间的对比(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对比 。 关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对比研究成 果主要有: ,1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比较》 .两的字木价值。 (民族出版社,2006),此书运用语言比较的理论 其次要提到的是那些对少数民族语言中一 和方法,对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进行了 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做专题描写研究的论文或著 比较研究。此书的内容除了论述语言比较研究 作,如: 的理论方法外,还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 (1)关辛秋《关于满文辅音字母的探讨》上、 述补结构、述宾结构、被动结构、语序、句式、量 下两期(见《满语研究》2007年第二期和2008 词、四音格词等方面的语法比较。涉及到汉语、 年第一期); 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突厥语族、蒙古 (2)戴庆厦、朱艳华合著《琅南塔克木语浊 语族等几十种语言。此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语言 塞音、浊塞擦音的死灰复燃》(《语言研究》, 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以及双语  ̄.012,1)等。 教学实践都有一定的价值。[ ] 特别是2010年5月28日至30日在南开大 2.武金峰《汉哈语言对比研究》(人民 学召开的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nnR、『 在淬^{罔 和存 嗝I附同 (PCC2010)”,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研究 内外有关跨语言对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次会议由中国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的方法,把汉语和哈萨克语这两种 会语音学分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专 并无亲属关系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三个系 业委员会及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专 统,细分为语音、词汇、词类、短语、句子成分、句 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面向语言学、 型、复句、紧缩句和隐语等九个方面进行对比研 采用新方法的语音研究”。这次会议的《会议论 究,指出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不同之处,使 文集》中收录了许多有价值的专门研究少数民 汉语和哈萨克语的对比研究更为深入,具有一 族语言的语音方面的论文,主要有: 定的学术价值。 (1)包桂兰、呼和、哈斯其木格合著《蒙古语 3.张洋《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比较研 清擦音实验研究》; 究》(人民出版社,2009),此书是将当 (2)丁思志《送气擦音的语音特点——以黔 地的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进行语音、词汇以及 东南黄平苗语为例》; 语法上的比较。_4 (3)周学文《鄂温克语重叠辅音及协同发音 4.骆小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 研究》; 言文化比较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此 (4)黄蓓《彝语中清浊塞音对声调的影响》; 书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 (5)艾斯卡尔・艾木都拉《维吾尔语鼻音的 学等学科出发,采用多学科和多方位的角度,比 声学特征分析》等。 较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在语言结构、语言 总的来说,新世纪以来对少数民族语言的 运用、语言习惯、语言心理和语言文化等方面的 描写性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有不少少数 趋同性与差异性,比较不同民族语言中体现出 民族语言并未得到充分的描写和研究,尤其是 来的政治经济、物质文化、道德规范、思维方式、 词汇的描写研究更待加强。 心理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此书研究的重点是不 帚 2016/05总第37期 同民族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特别是少数民族 使用的中介语——_、汉语的特点。 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也有一点先天 5.戴庆厦《古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言》 (《古汉语研究》,2008,4),此文的最大特点是将 古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联系起来,论述了古汉 语研究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的必要性及其难点, 还对研究的方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 析。[ ] 6.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汉语选择疑问 不足,比如至今都未能很好解决汉藏语系的系 属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 汉藏语系的系属问题,是我国语言研究中 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语言学研 究者的、非常棘手的难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 题就是汉语和壮侗语的系属问题,也就是汉台 语是否同源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两种针锋相 对的观点一直僵持着。 句比较研究》(《语言研究》,2010,4),此文是在 梳理藏缅语28种选择疑问句特点的基础上,将 它们与汉语选择疑问句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 共时特点和历时演变特点,此文还进一步讨论 了汉语选择疑问句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分析了 方坚持汉台语同源,以丁邦新为代表,他 在《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检讨》(《中国语文》, 2000,6)一文中,提出了对汉藏系语言研究方法 一的看法,他分析了近年来跟关系词研究有关的 几种说法——“语言联盟说”、“深层对应法”及 “语言影响论”,他认为应该把语音对应和基本 制约选择疑问句句法结构演变的因素。 (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对比 词汇结合起来,仔细寻求有语音对应的基本词 汇,从而找出系统的对应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讨 论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他认为汉台语有系统 的对应规律,所以是同源的。H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 第 七 中属于同一语族或语支的亲属语言的比较、以 及同一范畴的不同语言的比较。主要成果有: 1.胡素华《彝语与彝语支亲属语言的结构 另一方认为汉台语不同源,以梁敏、张均如 代表,他们在《从汉台语言的数词是否同源说 卷 助词比较研究》(《民族大学学报》,2000, 6),此文分析了彝语与其他同语支的语言结构 助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如结构助词的丰富性、 多功能性、多义性、后起性和发展过程的相似 性,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及表现在结构助 起》(《民族语文》,2004,2)一文中,主要是从数 词是否同源这个角度来考查汉台是否同源。他 们认为,壮傣、侗水两个语支语言的数词都借自 古平话,与汉语数词不是同源关系,因而认为汉 台语不具有同源关系。¨ 词次类中的诸多不同特点; 2.黄晓琴《浅析朝鲜语数词与阿尔泰语系 虽然他们双方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但是经过双方不断地探讨与争论,双方终于都 在对汉藏语关系的认识上有所深化。 汉台语亲属关系问题之所以一直都未能解 决,主要是因为学术界没有区分同源词与借词 的界限。所以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语言学 的关系》(《语言与翻译》,2001,4),此文将朝鲜 语与维吾尔语、以西部裕固语为代表的突厥语 数词做比较; 3.高娃《满语蒙古语比较研究》(民族 大学出版社,2005),此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比较 分析了满语和蒙语的语音和词法,找出它们之 间的异同点以及语音对应关系。_】叫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历时比较研究 少数民族语言的历时比较研究一直是我国 家们在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研究上作了很多工 作。 为了区分同源词和借词的界限,学者们认 为必须区分汉台语之间关系词的历史层次,要 把汉台语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词区分为不同的 类别,这样才能搞清楚同源词和借词的界限。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新世纪以 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汉藏语系属问题的研究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起步较晚、研 究不平衡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 语言的共时描写研究相对薄弱,相应地使得我 1.曾晓渝《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调 类对应——兼论侗台语汉语的接触及其语源关 系》(《民族语文》,2003,1),此文在论述汉语侗 台语声调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壮傣侗水 2016/05总第37期 语里汉语老借词为什么调类对应一致的原因, 并由此展开了对侗台语与汉语接触及语源问题 的分析讨论,他认为汉语与侗台语之间的历史 关系应理解为同源——分化——接触;_l 以历史比较法为研究原则、以具体语言为研究 对象,探索适合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 此后多种有关汉藏语系系属问题研究的著作就 不断出版,其中很多著作在理论、方法以及语料 上都有不小的进步,如: 2.蓝庆元《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民 族大学出版社,2005),此书运用历史层次分析 法对汉语和壮语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同源词 和借词的甄别应该在上古层的有限范围之 内,指出侗台语与汉语不仅有接触关系,还有同 吴安其《汉藏语同源研究》(民族大学 出版社,2002)。此书试图从新的角度观察、探 讨汉藏语的系属和分类,构拟了汉藏语100个 同源词。此书运用人类学、考古学成果论述汉 源关系。 H 藏语言各族群之间的文化渊源关系,为语言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论文,如:龚群虎《汉泰 源流关系提供文化历史背景,对一些语言的演 上古关系词》(《民族语文》,2000,2),蓝庆元 变和历史来源做了解释。¨ 《白土壮语中的汉语山摄对应词的历史层次》 进入2l世纪以后,学术界对汉藏语言研究 (《民族语文》,2000,6)以及《壮语中古汉语借 的理论和方法也作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民族语文》,2001, 主要有: 3)等。 1.瞿霭堂、劲松《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 汉语与藏缅语的同源关系虽然没有多大分 法》(《民族语文》,2000,2),此文从类型学、发 歧,但是它们的关系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科学 生学、语音学、语法学和方言学等五个方面,探 论证。所以进入21世纪以后,不少研究者在汉 讨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此文比较深入 语与藏缅语同源关系的论证上也作了不少努 地讨论了类型分类的综合性和描写性标准、语 力,出版或发表了一些成果,主要有: 言历史类型的构拟、语言发生的多源性和多层 1.杨光荣《藏语汉语同源词研究》(民族出 性、音节化和韵律化特征、语言分析的历史原 版社,2000),此书是国内较早研究藏语汉语同 则、功能原则和动态原则,还讨论了声调学、语 源词的一部著作。 法策略和语言识别、方言划分的“非等量原则” 2.丁邦新、孙宏开主编《汉藏语同源词研究 等方面的问题,指出汉语是汉藏语言同源链上 (一)——汉藏语研究的历史回顾》(广西民族出 苗瑶、壮侗语言和藏缅语言之间的桥梁。[17] 版社,2000),此书集结了有关汉藏语研究历史 2.江荻《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 沿革、参考文献研究以及其他的一些汉藏语研 型——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社会科 究的论文。 学文献出版社,2007),此书以汉藏语为对象全 3.施向东《汉语和藏语同源体系的比较研 面分析和讨论了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书 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此书是汉藏比较 中还特别强调了语言演变的过程,认为任何研 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由于采用了邢公畹先生 究都不能忽视事物的状态和存在。[1引 的同源体系比较的研究方法,因而在汉藏同源 (二)汉藏语原始共同语的构拟研究 词的研究方面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为了证实汉藏语原始共同语的存在,学术 4.2001年10月26日在昆明举行了第34 界有些学者一直在做不同层次不同问题的原始 届汉藏语国际会议,在会上发布了中国社会科 共同语的构拟研究。进入2l世纪以后,汉藏语 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所与科技大学人文 原始共同语的构拟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社会科学学院合作的“汉藏语同源词研究”课 主要成果有: 题,该课题分为3O个子课题,将从人类学、民族 1.江荻《论汉藏语言历史比较词表的确定》 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出发研究,寻找汉 (《民族语文》,2000,3); 藏语系不同层次的同源词,研究不同层次的语 2.吴安其《黎语的古音构拟》(《民族语 音演变和语音对应规律,为各语言、各语族乃至 文》,2000,5); 语族之间建立同源关系提供科学依据。该课题 3.孙宏开《原始汉藏语辅音系统中的一些 第 七 卷 2016/05总第37期 问题》(《民族语文》,2001,1); 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4.孙宏开《原始汉藏语中的介音问题》(《民 上,范俊军教授作了《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有声语 族语文》,2001,6)。 档建设初探》的发言,指出:抢救和保护我们国 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保护性研究 家语言资源的当务之急是开展少数民族濒危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 言有声语档的建设,从而掀起了后来我国研究 濒危语言的一股潮流。 很多少数民族逐渐放弃了他们原有的语言而改 进入21世纪以来,有些少数民族语言也随 用当地的强势语言。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趋 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濒危语言”的行列,并正 势和世界潮流,并不只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在 在向消亡的方向发展,如东干语。我国濒危语 这种大趋势下,使用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就逐渐 处于边缘化和即将面临消亡的危险境地。目 言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所以对于它们的抢救 保护性研究更是迫在眉睫。除了要随时调查更 前,我国已经有二十多种语言使用人口不足 新语言的近况之外,有的学者还从保护语言文 1000人,处于濒临消亡的边缘,如赫哲族语、满 化多样性和语言资源的角度,提出可以对濒危 语、仙岛语、木佬语、土家语等。国际语言学界 语言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抢救 从20世纪8O年代起就开始重视濒危语言的研 性保护研究,向社会宣传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并 究,而我国则是从20世纪90年始重视濒危 向社会提供濒危语言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这 语言研究的。 是最近濒危语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 五、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研究 第 研究所召开了我国第一次以“濒危语言”为主题 七 的研讨会,它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已经开始意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的双语教 卷 到保护濒危语言的紧迫性。紧接着在2001年, 学研究比过去获得了更突出的成果。首先,连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文》杂志社又联合 续召开了多次全国性的双语教学研究会议,主 召开了“中国濒危语言问题研讨会”。从此以 要有: 后,我国对濒危语言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版 1.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学 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 术讨论会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此次会 1.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民族大学 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研究领域涉及:在双语 出版社,2001),此书对语言消亡的历史和当前 教育中的语言观、双语、西方的双语理论与 情况、对语言消亡的具体现象进行了描述,还对 实践、双语与双文化、儿童的双语获得的基本条 导致语言濒危的原因和发生的过程进行了分 件、学童双语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等,会议 析,指出本族语的保存有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 就上述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性,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_l 2.第二届双语学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 2.戴庆厦主编《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 的中心议题是华语社区双语研究,分为6个专 (民族出版社,2004),此书约有45万字,是国家 题进行研讨:第二语言学习与使用;语言习得与 “十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主要汇集 语言对比;语言教学;语法研究;少数民族双语 了土家语、仙岛语、赫哲语、满语、仡佬语五种濒 研究;双语社会的语言问题。此次会议还设了 危语言的个案调查材料,对它们的濒危现象、濒 华语社区的语言规划问题、儿童语言能力的发 危趋势以及造成语言濒危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 展2个专题的圆桌讨论。此次会议涉及中国少 析。 数民族双语教学及研究的文论主要有:戴庆厦、 此外,刘辉强《拯救羌语支濒危语言——尔 关辛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法“空缺”》和《西 苏语、纳木依语、贵琼语、扎巴语资料的记录和 部开发与双语教育》、曲木尔且《试谈双语能力 保存》和赵阿平《濒危语言——满语、赫哲语演 培训的原则》、邓成伦《论凉山彝族社区教育发 变比较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保护濒危 展与双语教学的关系》、斯琴《城市化进程与双 语言的重要性。 语变迁》、张洋《多语种双语现象的源和 2016/05总第37期 流》、董艳《中国跨境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何俊 芳《从个案调查看陇川户撒阿昌族的双语类型 转变情况》等。 3.第三届双语学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收 到论文42篇,会议的宗旨是为从事双语学研究 的人员提供交流经验、分享实际工作心得、加强 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的实际需要给少数 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 民族语言翻译的内容主要是把少数民族语言翻 译成汉语和把汉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少 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新世纪以来发表或出 版的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问题的论文或 合作研究的机会、促使双语学这一新兴学科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 4.第四届双语学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于 著作相对于实际翻译成果来讲数量要少些,涉 及的内容主要有关于具体语言互译的研究和讨 论,还有普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研究等, 2005年在广州召开,收到论文近70篇,涉及双 主要成果如:巴达玛敖德斯尔《面向机器翻译的 语教育研究、语言比较研究、语言习得研究、教 汉蒙短语转换规则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材词典编写等领域。 2005),根恒卓玛、李玉莲《青海少数民族语言与 还有此后的诸多会议,如:第五届至第八届 翻译论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 1,5)等。 的双语学国际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总的来说,21世纪以来的我国少数民族语 研究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七届至第十届 言学研究,在少数民族语言的描写研究、共时对 的双语双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由此可见 比研究、历时比较研究、濒危语言研究、双语教 国内外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的重 学研究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等六个方 视。 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 其次,21世纪以来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的有 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急待今后加强研究。 关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的论文或著作,主要 有:《双语学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4)、 注释: 《双语学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11)、方晓 ①包括李云兵《拉基语研究》(民族大 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苑出 学出版社,2000);杨通银《莫语研究》 版社,2010)、黄崇岭《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孙宏开、黄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等。 成龙、周毛草《柔若语研究》(民族大学出版 从21世纪以来召开的全国性少数民族双 社,2002);孙宏开、刘光坤《阿侬语研究》(民族 语教学研讨会的会议次数和发表或出版的相关 出版社,2005)。 论文或著作的数量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 ②几种著作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 学研究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的地位还是 2009年到2012年出版,主要有时建《梁河阿 很高的,取得的成就也是很多的。 昌语参考语法》(2009);D.O.朝克《鄂温克 六、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 语参考语法》(2009);蒋光友《基诺语参考语 法》(2010);韦景云编、戴庆厦译《燕齐壮语参考 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研究一直是我国少数 语法》(2011);余金枝《湘西矮寨苗语参考语 民族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进入21世纪 法》(2011);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 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出现了新 (2011);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 的特点,如:(1)形势的发展对少数民族语言翻 (2011);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2012); 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不断涌现的 戴庆厦《景颇语参考语法》(2012)。 新词术语需要翻译工作者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和 吸收;(2)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更为密切,不正确不到位的翻译会使人产生误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修订本) 解,影响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只有科学的翻译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才能够有助于民族团结;(3)大批传统文化遗产 [2]戴庆厦.汉语-9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比较 中与文字、El传史实有关的文献需要翻译等等。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第 七 卷 2016/05总第37期 [3]武金峰.汉哈语言对比研究[M].乌鲁 木齐:人民出版社,2008. [4]张洋.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比较研 究[M].乌鲁木齐:人民出版社,2009. [5]骆小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 源说起[J].民族语文,2004,(2). [13]曾晓渝.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 调类对应——兼论侗台语汉语的接触及其语源 关系[J].民族语文,2003,(1). 言文化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14]蓝庆元.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M].北 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5]施向东.汉语和藏语同源体系的比较 研究[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16]吴安其.汉藏语同源研究[M].北京: 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戴庆厦.古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言 [J].古汉语研究,2008,(4). [7]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汉语选择疑 问句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10,(4). [8]胡素华.彝语与彝语支亲属语言的结构 助词比较研究[J].民族大学学报,2000, (6). [9]黄晓琴.浅析朝鲜语数词与阿尔泰语系 的关系[J].语言与翻译,2001,(4). [10]高娃.满语蒙古语比较研究[M].北 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第 七 [17]瞿霭堂,劲松.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 方法[J].民族语文,2000,(2). [18]江荻.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 型——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9]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M].北京:中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0]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6—06—15责任编辑:许巧云 [11]丁邦新.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检讨 [J].中国语文,2000,(6). 卷 [12]梁敏,张均.从汉台语言的数词是否同 2016/05总第37期 JOURNAL OF ETHNOLOGY 嘲_ A Review on Ethnic Minority Linguistic Research Since the 21st Century Deng Wenbin (School of Literature,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610041,Sichuan,China) JOURNALOFETHNOLOGT,VOL.7,NO.5,82—89,2016(CN51—1731/C,inChinese)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6.05.13 Abstract:Since the 21 st century,research in works related to this field have been published.The :he field of ethnic minority linguistics has seen new sixth being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ethnic mi- tevelopments in China.The contents and achieve— nority lnaguages.Thi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aaents of this research have mainly been concentrated of ethnic minority lnaguage research in China.In hte LB the following areas: new century,research paper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being descriptive research into the eth-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re fewer in number than c ty laJ1guages,including comprehensiVe de- the acnKd works of tT虮弓lati0n,锄d theirⅡ e0n  ̄criptive research of some speciifc ethnic minority tent includes discussions on translation between two naguages,especially those newly discovered ethnic speciifc lnaguages,or hte generla theory and methods particular aspect of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inclu- In sulm ,the research of ethnic minority ding their grammar,pronunciation and vocabulary. languages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hTe second being synchronic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iverse areas,including descriptive studies,syn—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including comparative chronic comparative studies,diachronic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thnic minority lnagua— studies,studie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bilingual ges,and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studies,and translation studies;however, languages.The third being diachronic comparative there are still many areas which require further focus. studies of ethnic minority lnaguages.These include a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linguistics;new de- discussion on the generic issues of hte Sino——Tiebtna velopment in the 21 st century;the history of linguis— language family,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m- tics non ancestral words in Sino-Tiebtan languages.The fourth being the research into the rescue of endan— References: gered minority languages.In 2OO0,China held a Dai Qin ̄a.C,u hanyu , yu shaoshu minzu seminar on endangered languages for the first time, yuyan(O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and Ethnic marking the point when academic circles in China Minority languages).In Ancient Chiense language started to realize the urgency of protecting endan— Research,2OO8,(4). gered lnaguages.The fitfh being the research into bi— Dai Qingxia,Zhu Yanhua.Zangmiaayu,hanyu lingual education in ethnic minorities.Since the ad— xu ̄nze yiwe ̄ju bijiao yanjiu(A Comparative Study on vent of the 21 st century,research into bilingual edu— Alternatiev Questions in Tibetan——Burmese Languages cation in ethnic minorities has progressed in leaps and Chinese language).Studies in Language and nad bounds,and a great many papers and scholarly Linguistics,2010,(4). 篱 七- i卷 ●__瞎 _ 璺■鸶—巨巫,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6/05总第37期 Dai Qingxia.Hanyu yu shaoshu minzu yuyan Hang Min,Zhang Jun.c0 hantai yuyan de 扣6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minority lan- guage gFamnl ̄r).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Minor- ity Nationalities,2OO6. Dai Qingxia.Zhongguo binwei yuyan gean yan-(Case Studies on China's Endangered anguages).LBeijing:Minzu chubanshe,20O4. Ding Bangxin.hanzangxi yuyan e dshifou tongyuan shuoqi(Speaking f oWhether the Numerals in Daic and Kam一 Languages Are Con- genetic).In M/nority Language ofChina,2OO4,(2). Luo Xiaosuo.Yunnan shaoshu minzu yuyan yu hanyu de yuyan wenhua 6批o yanifu(Comparative study on Language Culture between Yunnan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and Chinese).Kunming:Yunnan jiantao(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Method foSion—Ti- renmin chubanshe,2010. betan Languages).In Stduies of The Chinese Lan- Qu Mtang,Jing Song.Hanzang yuyan “de gllage,2OOO,(6).1ilun hefa, ̄fa(The Theory and Metohd of Sino一孔一 Gao Wa.Manyu mengguyu bijiao yanjiu(Com- betan Language Research).In M/onrity aLnguages 0, parative Study between Manchu and Mongolian Lan- Chian,2OO0,(2). gu ̄tes).Beijing:Zhongyang minzu daxu chuban— Shi Xinagdong.Hanyu he zangyu tongyuan tixi she,2O05.ed bijiao yanjiu(A Compartaive Study foCognate 一 Hu Suhua.Yiyu yu yiyuzhi qinshu yuyan edjie—ten between Chiense and Tibetan aLnguages).Huayu gou z 6 ∞ranjiu(A Comparatiev study of teh jiaoxue chubanshe,20O0. Structural Auxiliary% ofteh Yi Language and/ts Wu Anqi.hanzangyu tongyuan yanjiu fA 一 第 Reltaed Branch Languages).In Journal of Central search on teh Cognate ofChiense and Tibetan Langua一 七l ̄nzu Unievrsity,2OOO,(6). ges).Beijing:Zhongyang minzu daxue chubanshe, Huang Xiaoqin・Q/anxi chaoxuanyu shuci yu 2O02・ aertai yuxi de guanxi(An Analysis on the Reltaionship Wu Jinfeng.Hanha yuyan a 6 ya, ̄iufCompar- foKorean Numerals to Ahaic Far ̄Zy).In Language tawe stduy between Chiense and Kazak).Ummchi: and Translatoin,2001,(4). xinjiang renmin chubanshe,2008. Jiang Di.Hanzang yuyan yanhua ed lishi yinbi— Xu Shixuan.Binwei yuyan yanjiu(Endangered an moxign-lsihi yuyanxue de lilun yufangfa tanstto Language Stduies).Beijing:Zhongyang minzu daxue (Phonetic Change Model in the Evolutoin of Sion— chubanshe,2001. Tiebtan languages--An Explortaion of Theory and Zhongguo shaoshu minzu yuyan ifanzhi congshu Metohd on Historical Linguistics).Beijing:Shehui (Book Series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Languages kexue wenxian chubanshe,2OO7. [revised editoin]).Beijing:minzu chubanshe,2O09. 1_an Qingyuan.Zhuanghantongyuancijieci yan- Zhang Yang.Xinjiang hanyu fangyan yu wei- (Research of Paronym and I.oanwor&between wueryu bijiao yanjiu(Comparatiev Stduy between Xin— Zhaang language and Chinese).BeijingZhongyang ifang Chiense Dilaects and Uygur).Urumchi:xinjiang minzu daxue chubanshe.2005. renmin chubanshe.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