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2007年5月第23卷第9期OccupHealthV01.23No.9May20077653讨论通过对本院138例临床患者输入冰冻机采血小板后不同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比较,发现患者输入冰冻血小板24h内,血小板数有显著增高(P<0.01),而患者在输入48h后,血小板数有所下降,但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这充分说明了冰冻新鲜血小板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血小板过低和止血有着显著的疗效。但是,由于疾病的差异和免疫因素等影响,也有部分患者输注无效,甚至个别患者血小板数下降,临床疗效不太明显旧J。机采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通过血液循环迅速向出血部位集聚,以达到止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越严重的患者,输入血小板消耗越快,但临床止血效果不一定差,血小板计数也不一定明显升高。观察结果,新鲜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小板疗效比较,新鲜血小板输注疗效优于新鲜冰冻血小板,符合国内外资料报道¨o。冰冻血小板输注能起到一定的止血效果,虽然血小板增加值、CCI,体内回收率较低,但新鲜冰冻血小板具备保存期长、止血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最适合急诊危重病人及节假日期间的患者需要时输注,能使患者渡过生命的危险期。所以,为了保障临床患者安全及时需要血小板,开展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治疗意义重大。也会在今后输血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参考文献[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34.[2]嵇月红,孙海英,黄一虹,等.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55例应用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261—262.[3]BlajehmanTransfusMA.Movetpiateletproducts.substitutesandalternatives.ClinBiol,2001,8:261.《收稿:2006—08—29)(本文编辑:赵金起)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李冬梅,王桂玲关键词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影响因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446.1l文献标识码:B【基础医学.相关疾病茸临床】文章编号:1004—1257(2007)09—0765—02部位。桡动脉:非常表浅,易触及,又有良好的尺动脉为侧枝循环,操作方便,周围附近无大的静脉,但是局部肌肉较少,难于固在救治危重病人时,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我们现将2004年1月一2005年6月,65例患者作血气分析时,血液标本采集以及采集部位选择、成功率和影响因素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定,痛觉敏感,周围循环衰弱或休克者,桡动脉压力较低,回血量不足。股动脉:血管较粗大,搏动明显。但是部位较深,附近有静脉及神经并行,一旦血液受阻可影响整个下肢血液的供应,并常会误入静脉难以压追止血,腹水、脂肪厚者较难触摸到,肺心病,哮喘病人需取半卧位,不利于股动脉穿刺。而且暴露部位较大,患者难以接受。临床65例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与成功率,见表1。表1采血部位与成功率1.1对象本组患者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16~76岁,患者均采血1次进行血气分析。1.2采集方法取一次性2ml注射器,抽肝素钠液(2ml/支)0.5ml,湿润整个注射内腔后排出空气,严格按动脉采血消毒要求消毒穿刺。动脉穿刺进针见回血后,抽取所需血标本,拔出针头,立即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橡皮塞中送验。并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5~10min,避免产生血肿。2动脉采血部位的选择及特点2.1部位的选择①选择表浅、易于触及、位置固定、穿刺方便的动脉,同时是病人容易接受的部位。②选择周围是肌肉、筋膜和脂肪组织,及对疼痛敏感性差的血管,因疼痛可影响通气,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③采血前应考虑局部侧枝循环的状况。采血时常可引起血管痉挛,血管腔内有血块会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3影响因素3.1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情绪紧张、恐惧、过度呼吸,可引起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与pH值升高。而屏气则使PaCO:升高,PaO:及pH值降低。操作前必须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目的,消除紧张心理,稳定情绪,使其密切配合。3.2抗凝剂的合理应用肝素是常用的一种抗凝剂,呈酸性。有时出血后产生周围血肿,压迫血管使血液减少,要选择体表侧枝循环较丰富的部位。④尽量选择周围无静脉及神经并行的动脉,以免误取静脉血及损伤神经。2.2常用采血血管的特点肱动脉:较表浅,搏动明显,操作方肝素过量,使标本稀释,影响其pH值并使PaCO:偏低,PaO:偏高。经检验,使用少量肝素对标本pH值影响不大,但对Na+、ca“有较大影响。故操作时用肝素液0.5ml,湿润整个注射器内腔足够抗凝4Illl血标本。便,肌肉较多,易固定,不受体位限制,病人易接受,是较理想的作者简介:李冬梅,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77400万方数据 766《职业与健康》2007年5月第23卷第9期Oceup注射器是否漏气采血前要检查注射器的针头衔接是否HealthV01.23No,9May20073.3PaCO:升高;不能及时送验的,应放入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h。紧密,采血时尽量利用动脉压力轻轻抽取,以免因注射器负压太大引起漏气,一旦有小气泡进入针管,将针头向上,使气泡从注射器针头处排出后立即将针头刺入橡皮塞。应在气泡进入血标本2rain内将空气排出拉J,以免影响结果。3.4治疗因素氧气吸人患者,应停止吸氧30rain后采血p若患者无自主呼吸,完全应用机器辅助或人工呼吸应记录采血时机械通气的用氧浓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患者不能停用氧气时,应在血标本上注明每分用氧量,作为检查结果的参照指标。3.5标本处理采血标本要求密封,立即送验,因为血液离体后,细胞代谢仍在进行,消耗血氧,使血液PaO:及pH值降低,4参考文献[1]徐风云,汪建华.tj,.1L动脉采血部位选择的探讨.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4(2):5.[2]冷雪雁,史存玲.影响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因素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781.[3]章笑萍.经挠动脉血气分析的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98.(收稿:2006—07—03}(本文编辑:赵金起)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及其【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体外耐药性研究王韬1,徐明茹2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浓度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对100例可疑性病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和Mh的感染浓度测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00例可疑病例中,支原体检测浓度≥104ccu/ml者,占52%。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2.86%、87.50%。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3.21%、41.07%。结论支原体已成为引起性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uu和Mh)感染可首选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不宜选用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治疗。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支原体感染浓度;耐药性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1257(2007)09—0766—02(TET4mg/L,8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91.3近年来,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这与滥用广谱抗生素,反复感染及慢性迁延等原因,导致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Hh)对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日益增加有一定关系¨。3。为了探讨南京地区支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我们现将2005年4—6月收集的10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标本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全部来自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专科医院2005年4—6月门诊。年龄18—58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自觉症状。1.2标本的采集男性标本用尿道拭子采集尿道2~4cm处分泌物,女性用棉拭子取子宫颈1—2cm处分泌物。采样时停留5—30s,轻轻转动拭子后取出。1.3检测方法试剂为法国BioMerieux公司生产的Mycoplas—mamg/L)、环丙沙星(CIP1mg/L,2mg/L)、阿奇lmg/L,霉素(AZl40.12mg/L,4mg/L)、克拉霉素(CLAmg/L),第22孔仅含1种浓度(2mg/L)的原始霉素(PRI)。2结果本次受检的100例性病门诊患者中,总支原体培养感染率为52%,以uu和Hh的混合感染,以及Hh的单独感染为主,各检出23例,在总支原体培养阳性中,各占44.2%,这与李洁华等¨1报道的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和uu+Mh的感染率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研究者所用的国产培养基对Mh检出率偏低有关。本次调查男性支原体感染率为33.7%,女性支原体感染率为74.4%,经统计学检验P<0.05,可认为支原体感染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这个特点可能与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差别有关。由于男性的外生殖道与尿道重合,细胞外寄生菌容易被小便冲掉,而女性的生殖道与尿道为单独的生理结构,缺乏“尿冲力的保护”,故较男性易受感染。虽然男性较女性不易感染,但本次调查显示男性的感染率依然较高,达37.7%,所以男性同样应重视支原体的预防。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2.86%、87.50%。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3.21%、41.07%。IST试剂盒,试剂盒内含1个有22孔的实验条板,1孔为对照,2—5孔用于对uu和Mh的培养鉴定和计数,诊断感染的标准:当支原体浓度≥104ccu/ml可判断为致病。6—21孔分别含有2种稀释度的8种抗生素,即强力霉素(DOT84mg/L,mg/L),交沙霉素(JOSlmg/L,42mg/L,8mg/L)、氧氟沙星mg/L)、四环素(OFLmg/L)、红霉素(ERY1mg/L,4作者简介:王韬,男,技师,主要从事疫苗管理工作。作者单位:1.江苏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3;2.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专科医院3讨论万方数据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冬梅, 王桂玲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277400职业与健康
OCCUPATION AND HEALTH2007,23(9)6次
1.冷雪雁;史存玲 影响血气分析测定结果的因素及对策[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6(04)2.徐风云;汪建华 小儿动脉采血部位选择的探讨 1998(02)
3.章笑萍 经挠动脉血气分析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 2005(11)
1. 张菁菁.王东霞 校正参数在血气分析中的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2. 彭俊秀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与检测[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2009,6(27)
3. 杨金娜.冷启娜 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 崔佳音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
5. 唐细珍.武清香 小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与护理[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4)6. 高晓梅 如何减少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误差[期刊论文]-河北医学2008,14(2)
7. 刘海燕.LIU Haiyan 国内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8,23(3)8. 赵隆丹 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常见因素探讨[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
9. 叶虹.孙君芳.丁恒 同步采集血生化及血气分析标本的技巧[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2010,9(2)10. 蔡有兰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期刊论文]-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4)
1.张梅红.陈根荣 桡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穿刺方法改良后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
2.刘小满.卜月娥.周运南.肖賽平.臧玲 一次性头皮针进行肱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研究[期刊论文]-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4)
3.李立昕 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11(6)
4.滕月玲 BD血气采血器在急危重症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11(1)5.李萍 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10)
6.孙兰飞 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血气标本采集的效果观察[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9(17)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yyjk20070906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