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欧债危机对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启示

论欧债危机对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启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欧债危机对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启示

摘 要:尽管2008年的美债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最近卷土重来的欧债危机似乎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更为显著。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导致整个欧元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得欧元区成员国增长率差距拉大。2010年初,亚洲多个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这标志着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取得了质的进展。欧债危机的蔓延,不可避免的对原本计划实现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合作的亚洲各国及地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借鉴此轮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亚洲区域合作的方向势必更加明确。

关键词:欧债危机;信用评级;社会高福利;欧元兑美元汇率;货币与财政政策

一、引言

1993年,欧洲统一市场建成,在欧洲内部实现了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使各个成员国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稳定的货币区域”而免受区域外动荡金融局势的影响,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东盟区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外向型经济积累外汇储备加强亚洲区域的金融、贸易合作。欧洲货币区的建立和欧元的示范效应证实了最优货币理论的可行性,这将为亚洲货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纵观欧洲经济危机的全球化效应,面对欧元汇率及股票债券价格大幅下跌,欧洲各国信用评级屡遭调降等情况的凸显,亚洲板块区域货币合作的进程也将被迫接受来源于金融局势阴影下的巨大压力。

本文从亚洲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入手,借鉴此轮欧债危机的经验,考虑到亚洲货币合作的实现困难,探讨未来亚洲金融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选择,以深入分析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欧债危机爆发的进程与成因

(一)欧债危机的进程

由最初希腊债务危机所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欧元区经济陷入困境,欧洲其它国家也相继出现危机,包括欧盟中心比利时这样外界一直认为的经济稳健的国家,及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预算赤字将长期居高,从主角希腊辐射到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表1 欧债危机的演进历程

欧债危机的演进历程

时间主要事件

2009年11月希腊拉开欧债危机序幕。标准普尔在希腊政府公布高于预期的预算赤字后,更将其债务评级从BBB+降到了BB+。

2010年8月爱尔兰重燃欧债战火。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宣布,将该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一个等级至AA-,且评级前景为“负面”。

2011年5月葡萄牙掀起新一轮危机。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该国政府长期债券评级由Baa1连降4级至垃圾级-Ba2,维持评级前景为负面。

2011年7月欧债危机突袭意大利。根据穆迪的数据,今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将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10%。

(二) 外部因素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根本是为了能在一定时期内抑制全球经济的下滑。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而导致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的增加,使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的爆发了。

希腊债务危机全程演示了危机从市场与企业层面延伸到政府层面的全过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而有力的将国际金融危机解释为如何从私营部门的金融危机推进到公共部门的财政危机。

(三)内部因素

1.社会福利高,人口老龄化

欧洲人口老龄化,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竞争力,从而导致了一个长期的结构性低增长、高失业的高危社会状态。拿希腊来说,其政府部门的公务员数量占全国劳动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个公务员每个月可以获得介于5欧元至1300欧元之间不等的奖金,甚至就连准时上班都会获得额外奖金。希腊法律还允许公务员在过了40岁之后就退休并领取退休金。政府给予的一系列高福利与高工资待遇也正是欧洲政府产生债务负担的根本原因。

2.欧元大幅升值

欧元升值加剧经济走势分化,增大了经济调整难度。1999年,欧元作为世界货币而诞生。其兑美元的比价先从1.01贬值到O.85的低点,直到2008年,一路升值到1.58,其间累计升值达86%。欧元在此阶段大幅升值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举债成本越发低廉。而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又大幅贬值。面临通胀率的下降,企业将需要以更严厉的措施削减成本,以求维持盈利水平。

数据来源:http://www.zhijinwang.com/eur/

图2 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图

3.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

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一旦当某些成员国遭到外部因素的冲击时,它们难以全面分析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而制定出相应合适的货币政策。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欧盟在其《稳定与增长公约》中明确规定一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该国GDP的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然而,各个成员国对此规定几乎无视于心,致使各国债台高筑,问题越发深化。

三、欧债危机对亚洲区域合作的启示

(一)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东亚地区2008-2011年间经济增长水平数据

2008200920102011

部分发展中东亚国家8.47.38.97.8

中国9.69.19.58.5

马来西亚4.7-1.77.44.8

菲律宾3.71.16.25.0

越南6.35.3 6.57.0

孟加拉8.9-1.6 8.57.0

发展中东亚国家(除中国)4.61.26.75.1

来源:世界银行

从积极方面来看,据世界银行预计,东亚整体的经济增速将上涨到7.8%,而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候这个数字是4.7%。横向对比欧美国家,亚洲地区此次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且经济增速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按世行预测,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速是8.5%,剔除中国的因素,亚洲整体的增速大概只能到5.1%。

同时从消极角度可以明显发现,现阶段的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水平程度具有很高的层次性。中国成为了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且作为东亚地区“市场提供者”的地位日益增强。

(二)建立内部汇率的重要性

欧元从诞生以后,其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处于美元的战略策划下,最突出的发现是欧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在最近两次金融风暴期间呈现出密切的联系:表现了危机前欧元持续上涨,而危机爆发后的一路下跌。

一直以来,美元作为亚区主要的外汇交易对象。特别在东亚地区, 有超过90%以上的外汇交易是寻续着美元的步伐而进行的。美元一家独大,只是着眼于本国消费的恢复,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国外。亚洲国家一直在无奈地接受美国的通货膨胀的输出和利己的政策干预,承受着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为了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强烈的意识到了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需求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此次,正是借鉴了欧元对美元汇率的经验教训,亚洲国家得出要实现区域货币一体化,急需要一种固定的内部汇率,来降低国际贸易交易的高风险, 进一步提升产品和要素的流动性目标,才能做到在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同时,能够与美国的霸权地位相抗衡。

(三)中心国确定的必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