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全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全面】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全面】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干燥的

C.薄而透明的

D.有颜色的

3、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4、下列对多细胞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体表的组织都有保护作用,都属于保护组织 B.人体内担负着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组织属于输导组织 C.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 D.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松鼠有系统,松树不具有系统

5、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 B.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 D.结构⑧的生长只与分生区有关 6、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胎儿出生 C.卵细胞和精子 D.胚胎发育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适应生物

D.环境能影响生物

8、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 C.蝌蚪是由雌蛙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发育而来 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9、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形是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B.皮肤覆盖角质的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C.具有两对翅、三对足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征

10、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应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这是为了( )A.供草履虫附着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为草履虫提供食物 D.有利于草履虫呼吸

11、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体表有角质层 B.有口有肛门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 6

1

1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胃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B.食物中的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14、下列动物中,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的是( )

A.

B.

C. D.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A.水

B.光线

C.温度

D.湿度

16、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17、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 D.感受气味的刺激 18、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19、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的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0、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食物链和食物网

21、比较大熊猫与竹子的生物体结构层次,大熊猫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2、下列哪项小肠的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约 5~6 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23、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 ) A.黑猩猩

B.猕猴

C.长臂猿

D.狒狒

24、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心室→心房 B.心房→动脉→心室 C.心房→心室→动脉

D.心室→动脉→心房

25、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是指( )

2 / 6

)。 ) A.两个极核都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B.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C.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极核结合的过程 D.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人体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中,________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4、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5、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健康问题,人人关心,请分析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夏季学生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溺水停止呼吸是图中过程[_____]受阻造成的。(用字母表达)

(2)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交换结果是血液变成_____ 血。 (3)过程[D]表示_____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____中被利用。

(4)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______]。(用字母表达)

(5)若溺水者需要打点滴,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

(6)若A型血的溺水者受伤大出血,无A型血的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的血型是___型。

(7)输送血液的泵是_______。

2、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习主席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B、D分别代表________。

(2)图甲中过程③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

(3)请写出图乙中,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图乙中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有________个。

(5)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________。

3、如图是形成人体不同结构层次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 / 6

(1)图中①②③过程表示细胞的______,过程④表示细胞的______。 (2)图中所示的结构中,类似植物保护组织的是______组织。 (3)在人体的四种组织中,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是______组织。

(4)图中A表示的结构层次是______。结构层次A、B、C,高等动物和人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是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步骤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1号试管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 (2)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________号试管的变化相似,即口腔中的________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淀粉最终在小肠中分解成________。

(3)B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口腔中的________作用。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方

案。

①将B步骤的两支试管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一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________中。

2、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

(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4 / 6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溫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湖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________.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________,有适宜的________,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___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D 2、C 3、D 4、D 5、C 6、A 7、B 8、B 9、C 10、B 11、B 12、A 13、A 14、A 15、C 16、B 17、B 18、C 19、A 20、B 21、D 22、D 23、A 24、C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肾脏

2、生物成分(部分) 非生物成分(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藻类

4、呼吸道 肺 肺 5、细胞分化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A 动脉 组织细胞 线粒体 C 右心房 O 心脏

2、生产者、分解者 二氧化碳 草→食草鸟→猫头鹰 四 自我调节 多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

3、分裂 分化 上皮 肌肉 器官 系统(或B)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变蓝 不变蓝 2 唾液淀粉酶 葡萄糖 舌的搅拌 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催化(消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唾液中含有的淀粉酶能消化馒头中的淀粉 唾液 0℃的冰水(或80℃左右的热水,温度要过高或过低)

2、光 单一变量 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不是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需要营养 需要呼吸 能排出废物 能生长繁殖 温度、光照、水分 阳光 温度 氧气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