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11期 2016正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V01.32 No.1l 2016 文件编号:1003—7586(2016)11—0036—03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教学案例 丁摘要亮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1 310023) 对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进行实验材料和定量观察拓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实验设计,通过自 质壁分离 定量实验思维导图 主学习、讨论互助、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建构渗透作用系统知识。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1教学设计思路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是浙科 版生物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的活动。学生已学习了动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和质壁 分离概念,教材以洋葱为材料,并给出了具体实验步 骤,容易使该实验成为验证性实验。本教学设计增加 黑藻和苔藓等实验材料,将其转化为“观察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从比较不同植物质壁分 离及其复原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建构渗透作用的知 识体系。 2-2教学难点: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难点突破策略:教师指导学生熟悉数码实验室软 件操作,通过说明和展示使其学会用截屏和图像处理 软件整理好照片做定性分析或定量测量;让学生使用 屏幕录像功能记录实验;操作中及时对有困难的学生 进行个别指导;事先制作数据分析表并发给各小组用 于数据处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举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区别定性 观察和定量观察;解释植物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现象。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应重视定 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质壁 分离实验的传统实验过程大多定位于定性观察,笔者 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定量测定,通过实事求是地记 录、整理和分析实验资料、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有利 于学生拓展生物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严 谨、敢于质疑、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能力目标:设计实验记录表,学会定向观察的方 法;使用数码显微镜收集证据并做分析解释;撰写实 验报告,发展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策略上,本探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在教学中以二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 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 材料,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教学中,教师通 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组内交流和班级各小组 汇报结果交流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建立知 识共同体。 2实验教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探究,感悟求 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体验团队合作,提 高合作意识。 4教学准备 4.1材料 紫色洋葱、黑藻、苔藓。 4.2仪器及用具 数码显微镜,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培养皿。 4.3试剂 物质浓度为0.3 g/mL的无色及红色蔗糖溶液,清 水。 4.4其他 2.1教学重点:实验设计的原则,设计实验记录表 重点落实策略:为学生自主建构搭好支架,课前 的预习单上为学生设计实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 过填写“思维导图”对实验有整体认识再设计记录表。 思维导图会将学生的思维形象化地展示给教师,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 学定教。 教师制作“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 原预习单”,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学生的预 习结果,设计课件、实验报告模板和数据分析表。 5教学过程 5.1课前预习 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 册和材料,了解实验的原理、步骤,并填写思维导图,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有哪些实验步骤?如何比较 不同植物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教师提供实验预 明确实验主要知识点和具体操作要点,思考原理与步 骤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设计实验记录表。 习单与思维导图(图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验手 优点 图1 思维导图示意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预习单和半开放的思维导 生质壁分离及复原?教师修正学生回答后引出实验原 理,并提出问题:洋葱细胞有哪些观察指标?不同材料 图,引导学生有效预习。在思维导图中将步骤图片化 帮助学生细化实验步骤,理清知识间联系并为实验设 计提供原理支架,既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又引发学 生主动思考。 如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实验中具体定性 和定量观察指标,学生认同可通过测定原生质体与细 胞面积来反映质壁分离程度,并得出黑藻细胞质壁分 离观察可尝试用0-3g/mL的红色蔗糖溶液。 5.2.2实验记录表格分析 教师展示学生的设计,应用实验设计的原理和具 对学生思维导图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步 骤、实验原理和试剂有较为准确的认识,但对实验原 则表述分歧较大,对具体观察指标不明确,记录手段 缺乏可操作性。根据这些问题对原先设计的教学过程 体观察指标对实验记录表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评、 互评,认同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全班应有统一标准。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共性问题,采取 问题驱动,设置有一定的层次性、相关性的问题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发讨论交流学习相关知 进行调整,整合学生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制作实验 报告模板和实验数据分析表。 5.2课堂教学 5.2.1新课导入和问题回顾 教师提出问题:洋葱、黑藻、苔藓细胞是否都能发 识。最后,围绕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引导学生深化对实 验原则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全面理解实验,拓展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5.2_3实践操作,采集证据 湖 咖 4 4 3 教师统一要求,简化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 验材料制片后对初始状态和溶液替换后1、3、6 arin的 植物细胞进行定量测量细胞周长或面积。要求学生使 用互动数码显微镜软件进行视频录像,屏幕视频可弥 补操作的不熟练,也建立了实验时间轴,有利于控制 好各时间点,收集到的证据也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关注学生出现的 问题,提醒学生注意相互合作。如思维导图中有学生 填写黑藻质壁分离观察指标中观察叶绿体和胞质环 流(这是叶绿体观察实验中的观察指标),实验中教师 发现第16组黑藻有明显的胞质环流,于是建议l6组 观察质壁分离前后黑藻胞质环流是否有变化。 5.2.4实验结果展示分析 教师提供Excel数据统计表,通过数码互动系统 展示不同组学生收集的证据,并由该小组的学生说明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结果。学生分析得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质 壁分离,反之复原;渗透快慢取决于浓度差;黑藻细胞 液浓度<洋葱细胞;通过黑藻胞质环流减慢推导植物 细胞失去水分会影响其代谢。 设计意图:多角度汇总、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学生 交流和教师反馈评价,初步构建质壁分离和渗透作用 系统知识。 5-3课后作业及教学延伸 教师将各小组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放置在开放平 台共享数据,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本小组及其他组的 原始资料(图2),形成电子版的实验报告后再分享回 开放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再次评价、交流实验, 提升学生的认识。 ~ +细胞面积 一\\ 一细胞质面积 一指数(细胞 \ 面积) k 一指数(细胞质 面积) 图2实验结果曲线 设计意图: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对所有小组的实 验结果进行交流,学习小组课外共享数据,完成实验 报告。这样可以让学生延续探究分析实验,使学生更 6反思总结 6.1教师侧务实投入 6.1.1挖掘学生熟悉的材料 教师选择黑藻和苔藓,并在部分蔗糖溶液中增加 红墨水,不仅可以唤醒学生原有记忆,同时又能引出 新知识,在熟悉的情景中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才有 可能。 6.1.2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相结合 通过学习数码显微操作,引导学生拓展观察指 标,借助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同步屏幕录像和测量操 作,尽可能保留实验资料和数据。 6.1-3为学生自主建构搭好支架 实验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实验中的方法步骤和 一些注意事项学生都未曾系统学习。通过课前下发预 习单补充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填写思维导图,帮助学 生理清知识间内在联系,高效建构知识体系。 6.1.4改变实验结果呈现方式 教师将各小组的实验资料和数据放置在开放平 台供学生下载,学生可对本组资料进行分析,也可与 其他组的资料进行对比,形成实验报告后上传开放平 台再次进行交流。 6.1-5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本实验需要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均参与合作探 究。课前小组讨论填写思维导图和设计实验记录表; 课中对设计实验记录表进行评价,开展实验并初步分 析;课后对实验结果汇总,得出结论。 6.2学生侧创新产出 教师通过挖掘常规实验、常规材料,利用好学校 课程资源,充分了解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学习 材料、时间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具体的 经验体会。同时学生收获了创新产出,如学生课后实 验报告中总结得出:“红墨水可用做溶液是否完成替 换的指标”“不同植物细胞液浓度可能与植物生长的 环境有关”。有些小组的实验:有学生根据苔藓未观察 到液泡,预测质壁分离程度会小很多,然而观察到6 arin时与洋葱分离程度差不多,推测原生质层也可能 失去水;另一组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图像测出黑藻细 胞及原生质体数据,建立指数拟合模型,通过建模推 算出黑藻细胞液初始浓度约为0.08 g/mL。还有小组 学习全班结果和结论后,制作了“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思维导图。这些创新意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解 决问题的方式,体现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