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做个湖南人

做个湖南人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做个湖南人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做个湖南人\有同学一定想说,什么叫做个湖南人?难道我不是湖南人吗?我想说如果你面对困难选择撤退,如果你面对失败选择放弃,如果你面对考试企图作弊通过,那么,你就不算湖南人。

怎样才算湖南人,两个字,血性?什么才是血性?湖南人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1275年,元军围攻长沙。长沙的守军以三千敌战数万元军,坚守五个月,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城池危在旦夕。潭州太守李市端自刎而死。岳麓书院数百学子,尽数捐躯,城中百姓,多数举家自尽,以致“城无虚井,缢林木者,累累相比。长沙之所以顽强,之所以不畏强暴,不怕流血,因为它是湖湘文化最集中的代表地。有屈原,就会有贾谊,就会有王船山。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构成湖湘文化的基石。中国近代以谭嗣同和陈天华为代表的大批湖南志士或引颈就义,或投水自尽,这就是三闾大夫的风范遗传。这就是湖南人的血性。

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六旬高龄的左宗棠,为了从俄国人手中收复伊犁,为了给正在谈判桌上与俄国人交涉的曾纪泽撑腰,命手下八名彪形大汉抬着一口为自己准备的黑色棺材,从肃州出行。四百名威风凛凛的亲兵在前面开路,四百名护卫簇拥在后,他本人须发皆白,骑在一匹白马上,神情凛然。沿途围观的百姓,说他仿如抬着棺材战关公的庞德。梁启超说,他是“百年来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人”。这是血性。

藐视困难,力挽狂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投身维新变法的谭嗣同,被袁世凯出卖之后,不肯出逃,身陷囹圄,仍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狱墙上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然后在菜市口引颈就戮,心甘情愿为中国近代的改革流血的第一人。这也是血性。

真正的好汉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文官曾国藩,从来不曾带兵打仗,为母亲守孝的时候,听说太平军攻克了岳州,正顺流直指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于是他身穿孝衣,,点起一千兵将,开始编练湘军。领兵出征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最先创立了“无湘不成军”的格局。这还是血性。

不盲从,不苟且,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开创风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整个世界,善于吸收先进的文明,这又是血性。

生活在晚清的湖南大思想家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富国强民之道。编辑《海国图志》一百卷。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湖南人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更用气势宏大的诗文,为血性做了最好的解说。

无怪杨度要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战争与革命以总以流血为象征,记载了湖南人的血性。战争年代过去很久了,湖南人已不再流血。但是,今日的中国,却仍在革命征程中艰难跋涉,冰灾、地震,美日等经济

大国的围追堵截,让我们的国家举步维艰,做为湖南人的我们,仍不能懈怠,不能松垮,不能在灯红酒绿中浮躁,更不能安宁舒适中消沉。血性仍在,顽强拼搏的精神仍在。

同学们,让我们用湖南人的精神去迎接明天,请和我一起说吧:做个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台下本班同学一句一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