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虚拟空间生成的征候。答∶在虚拟空间的生成中,人类社会呈现出了领域边界的消融、空间特性的变革以及社会的去中心化的迹象。它们不仅是虚拟空间生成的征候,更指引着社会治理变革思维实现从实体性向虚拟性的转变,进而促使社会去建构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1)领域边界的消融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打破了以往社会由各种边界确立起来的线性结构,从而使生活于其中的人获得了自主性的空间,并在自由、开放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展现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网络结构将在边界清晰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由于边界分割而形成的孤立无助的个体有机地整合在了社会网络关系中。为此,在后工业化进程中生成的具有虚拟性的社会网络结构彻底消融了以往社会结构中的一切边界,从而使任何想要在封闭系统中进行控制和支配的活动都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2)空间特性的变革按照社会网络结构中的自由、平等去思考人类社会的治理活动时,合作的关系、话语、行动和理念建构起了人类思维空间的基本框架。在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正在经历空间结构特性的变革,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以及具有网络化、非中心化特性的复杂性思维和虚拟性思维的成长,指导着人类社会去建立起全新的观念,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解构等级结构和中心一边缘结构,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变革政府模式及其管理方式。(3社会的去中心化后工业化进程蕴含着消解中心—边缘结构的内在要求,而官僚制组织所代表的社会中心—边缘结构也将在这一社会变革进程消解,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正在进人一个没有中心—边缘结构的世界,社会及其组织将呈现为网络结构,组织及其人员都是社会网络结构上的节点,而组织中的每个人又都是组织网络结构中的节点。2.简述空间特性变革的基本内容。答∶从中心—边缘结构到网络结构的转变蕴含着社会的空间特性的变革。(1)社会空间与自然空间是外在于人并规定、约束、限制人类生存与发展、行为与思想的客观力量。而思维空间主要是以认知、审美以及道德感知等形式存在的。在人类社会的后工业化进程中,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穿行时超越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特性的约束和限制,实现了从线性思维向具有非中心化特性的虚拟性思维的转向,这一转向在本质上是一种从简单化思维向复杂性思维的转向。(2)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条件下,只有用非中心化思维、复杂性思维和虚拟性思维去发现这种空间特性的转变,才能理解和把握从变革思维空间到变革社会空间和自然空间的可能性,以及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思维空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关系。(3)按照社会网络结构中的自由、平等去思考人类社会的治理活动时,合作的关系、话语、行动和理念建构起了人类思维空间的基本框架。在后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正在经历空间结构特性的变革,社会网络结构的生成以及具有网络化、非中心化特性的复杂性思维和虚拟性思维的成长,指导着人类社会去建立起全新的观念,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解构等级结构和中心边缘结构,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变革政府模式及其管理方式。3.简述社会现实的符号化和虚拟化对虚拟空间的意义。答∶(1)符号所构成的虚拟空间也是一种独立自为的存在。因而,在这个意义上,人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学考集市类可以穿行于自然、社会以及虚拟空间当中。(2)符号化所编码的而现实是人们在现实的体验中编织出来的一种建构性的虚拟社会现实。在这种超现实的幻象中,人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交流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当人们在作为标识的符号背后寻找它们的意义时,可以发现这些自我指涉的符号开始在所指物和自我指涉之间穿行。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现实已经超出了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范畴,而走向了一种寻求符号存在的合理性。(3)在符号化与虚拟化联结而成的虚拟空间中,物体的\"全息\"被转化为符号,符号化的物在虚拟空间中的穿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任意穿行,而不必考虑自然物所处的时空状态。4.简述虚拟空间的虚拟性思维。答∶(1)用符合实体性存在的组织方式和运行规则框定虚拟性存在时,人类社会的运行秩序会受到困扰。这时需要一种全新的政府模式及其管理方式,它将首先表现出其所拥有的虚拟性思维。由于符号化一虚拟化的连续体对人类的实体性思维方式提出了重要挑战,因此人类社会需要在这一全新的思维范式之上去重建人类生活的世界。(2)虚拟性存在时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活动,甚至会给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造成极其严重的冲击,因而,尽管它们是虚拟性的存在,但它们同样也是真实的,同样也是人类社会现实的一个构成部分。(3)在符号化—虚拟化的连续体中,符号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虚拟空间中流动,虚拟空间中运行的符号经济只能用流动性来表示符号自身的运行状况。正是由于它们在流动和运行才使得虚拟现象建构成一个有时间、有空间,但同时又超越时空束缚的虚拟空间。5.为什么说虚拟空间中会出现时空约束条件的衰落?答∶(1)符号化一虚拟化的网络空间的生成,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范围,改变了人类社会这样的虚拟性存在的组织方式和政府等实体性存在的组织方式。(2)通过虚拟空间去开展公共管理活动,使得符号化的信息在网络空间的运行和流动实现了非中介化,因而,它不仅节约了政府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而且还大大地节约了公众的通勤费用和时间成本。(3)虚拟空间给予管理型政府的是一种途径,使得它能够在官僚制组织形式以及分工一协作体系之外建构一种整合机制,也就是网络化的途径。因而,在虚拟空间中,虚拟政府则通过关系网络和网上服务来补偿因官僚制和分工一协作体系造成的政府碎片化、等级化,以及封闭性。6.简述虚拟空间管理的原则。答∶虚拟空间管理的原则具体如下∶(1)建构总体的人人的个性化追求和总体性的获得实际上引导完整的人去寻求多元化的组织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及其组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虚拟空间中构成了多元化的行动者和多样性的角色。(2)建构多元化社会①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之间的古老分界将伴随着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融合而走向融合,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分野将变得没有意义,留下来的则是具有公民资格和市民特性的个性化的完整人。这将是人类在后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实现服务型政府和社会自治之间良性互动的关键因素。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学考集市②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正在生成的虚拟空间将成为包括新市民社会在内的多元社会力量赖以存在的平台,因而,它同样呼唤新的管理理念与之相配合,这是一种多元合作的理念。③新市民社会的兴起意味着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在后工业化的现实中建构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国家主义观念的衰落可以被视为人类社会进入\"后国家主义\"时代的标志。新市民社会和公民国家之间的分界可以在社会自治中被超越。7.政府应如何对虚拟空间进行引导?答∶在后工业化进程中,创造性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两个富有广阔前景的社会现象,即\"自己动手做\"和\"个性化定制\"。政府在对虚拟空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两种现象,并且通过履行引导型职能,来引导\"虚拟空间\"在广泛的\"自己动手做\"和\"个性化定制\"中走向成熟。(1)搭建\"自我动手做\"的平台,实现自我服务①\"自己动手做\"的生活模式恰好能够建构起一种基于行动者的全新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作为多元社会治理力量之一,想方设法促进社会走向成熟自治。在成熟的社会自治中,任何形式的组织或个体都将以行动者面貌在这一合作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在个性化的组织或个体之间,人们建构起了更具黏合性的链接和桥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空间管理就超出了单纯的管理意义,而是在建构一个成熟社会\"自己动手做\"的平台。②\"自己动手做\"的生活模式真正地指向了个性化的需求。这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社会条件下,人们乐意于从事的活动。因此,服务型政府在推进虚拟空间管理时,应当努力建构起\"自己动手做\"的平台,通过虚拟空间来促进人们的\"自己动手做\",并在\"自己动手做\"的生活模式中实现个性化的公众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2)推进\"个性化定制\",尊重和实现公众的个性化①创造性技术以及虚拟空间的生成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人们从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而走向了对个性化生活的积极追寻。服务型政府要不断地通过虚拟空间帮助公众追寻其个性化。②服务型政府要乐意于同其他治理力量以及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公众开展密切合作,治理方式以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规格要由公众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