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音乐鉴赏项目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全日制艺术中专校三年制音乐表演专业学生

二、课程性质

《音乐欣赏》是三年制初等教育二年级数学专业音乐必修课程,也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的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阅读和聆听过程中掌握中西方的音乐名作,并从中领会作品所体现的深厚文化意蕴。

三、参考课时

72课时

四、总学分

学分:4分

五、课程目标

1、开阔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初步了解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及民族民间音乐,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2、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感情,陶冶情操。

4、欣赏内容应该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要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的原则。

六、课程设计思路

1、基本内容: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歌曲赏析、中国器乐作品赏析、外国器乐作品赏析、综合艺术赏析、音乐知识简介、视唱与歌曲。

(共72课时)

2、具体内容与要求

(1)音乐艺术与审美鉴赏 (4课时)掌握音乐艺术与音乐功能的内容,了解音乐的审美因

素,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而且能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与教育.

(2)歌曲赏析 (12课时)了解歌曲的特点与发展状况,懂得各类歌曲的基本概念,能够对

中外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的起源和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时代风格与特点。

(3)中国器乐作品赏析 (6课时)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概况,认识常见的民族乐器,能

听辨其音色特点.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的民族器乐作品,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兴趣,,激励他们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情感。

(4)外国器乐作品赏析 (10课时)了解西方音乐艺术的流派和风格以及它们产生和发

展的社会基础.通过欣赏古典乐派音乐、浪漫乐派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扩大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和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趣。

(5)综合艺术赏析 (16课时)综合艺术赏析是集歌剧(中外歌剧)、舞剧(中外舞

剧)说唱、戏曲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首先要了解各种剧目的体裁和概念。体验不同时期各种剧目的风格、韵味、特点,培养学生欣赏歌剧、舞剧、说唱、戏曲等音乐的兴趣、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他们热爱不同风格体裁的综合艺术的思想感情。

(6)音乐知识简介 (12课时)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简单的分析中国民

族调式和大小调式,了解曲式的基本常识和各种不同歌曲和乐曲的体裁常识。识别各类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7)视唱与歌曲 (12课时)掌握简谱的视唱方法,了解各种拍子的特点,能够独立视

谱演唱中外一些令人脍炙人口的歌曲。

七、内容纲要

项目一欣赏能力的培养

课时 36

(一)适用对象

音乐表演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

(二)参考课时

音乐鉴赏学习时间为一年,总计72课时,项目一训练36课时。

(三)学习目标

1.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2.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欣赏中外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

4.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

5.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了解西方音乐不同发展时期的简要历史。

项目二理论与欣赏结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 36

(一)适用对象

音乐表演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二)参考课时

声乐训练学习时间为一年,总计72课时。项目二训练36课时。

(三)学习目标

1.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展简况,并能对其作出评价。

2.能够联系姊妹艺术或其他相关学科,对所聆听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做比较,并能够对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有基本的认识。

3.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做出恰当的评价及选择。

4.能够借助乐谱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

5.能够在电脑上应用相关软件欣赏音乐,并能通过互联网搜寻和下载音乐资料。

八、实施建议

(一)(校本)教材建议编写

1、 教材内容的选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今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国策,而艺术教育(美育)无疑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岚清同志也指出“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音乐是构成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中、外各国积累的经典音乐,包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取精用宏、色彩丰富、引人入胜的作品,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可以说得上“源远流长”正是由于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因而被称为是超越地区和时空的世界语言。对理工科普通大学生开设《音乐欣赏》是时代和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目的是开拓视野、了解中、外经典音乐作品,通过“鉴”与“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智力开发。

(二)教学建议: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冲绳,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知道思想。

2、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的体现和贯穿整个高中音乐的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紧密围绕学生的音乐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心理认知规定,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发展需要。

4、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改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5、树立多元化教育观,正确处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与外国音乐文化的关系。

九、教学条件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十、考试考核

1.本课程共分两个课程进行授课和考试。每个课程为一个学期。

2.考查的方法分平时考查、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查。平时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形式;期中、期末考查可采用问卷、写作短文等形式。考查的内容重点为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及分析、比较、鉴别音乐作品的能力。

3.音乐欣赏课的考查成绩纳入学生的考绩范围。

4.本课程的每个课程考试成绩评定为百分制。在成绩的评定中不计小数点,凡遇有小数点均按四舍五入的办法处理;最后成绩按两个课程所得总分被二除后所得分数记入学生成绩单;

5.本课程的考试时间:90分钟

6.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凡取得60分以上者(含60分)视为本课程学习成绩及格,即可取得本课程的学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