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 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已知拆开1 mol H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436 kJ,拆开1 mol O2中的化学键
需要消耗能量 498 kJ,形成水分子中1 mol H-O键释放能量 463 kJ。图为2molH2与1 mol O2反应生成2mol H2O时能量变化的情况。请回答: (1)图中a值为 kJ, b为 kJ。
(2)反应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kJ
2 已知断开1molH-H键吸收的能量为 436 kJ,形成 1molH-N键放出的能量为391kJ,根据化
催化剂
学方程式N2+3H2?
高温、高压
2NH3,反应掉1molN2放出的能量为92.4kJ,则断开1molN≡N
需吸收的能量是 ( )
A. 431kJ B. 945.6kJ C. 649 kJ D. 869 kJ
二、从宏观角度判断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 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
4. (2016·铜川高一质检)已知2SO2+O2 催化剂
说法正确的是( )
高温
总能量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2 mol SO2和1 mol 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2 mol 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5.在25 ℃、101 kPa下,1 mol白磷(化学式为P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和4 mol红磷(化学式为P)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
B.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C.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高,白磷比红磷稳定
D.由红磷转化为白磷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红磷比白磷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
6.如图表示吸收能量反应的图象是( )
7.反应A+B―→C(ΔH <0)分两步
进行: ①A+B―→X(吸热),② X―→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
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8.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 mol H2的共价键形成放出436 kJ能量 B.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
1
C.1 mol H2(g)跟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g)释放能量245 kJ
21
D.1 mol H2(g)与 mol O2(g)的总能量大于1 mol H2O(g)的能量
2
9、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10.有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 2H2 (g) + O2 (g) = 2H2O (g) + Q1 kJ;② 2 H2 (g) + O2 (g) = 2 H2O
(l) + Q2 kJ;③ H2 (g) + 1/2 O2 (g) = H2O (g) + Q3 kJ;其中Q1、Q2、Q3的大小关系为 ( )
A.Q1 = Q2 = Q3 B.2Q3 = Q1 < Q2 C.Q3 < Q2 < Q1 D.Q1 < Q2 < 3Q3
三、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判定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干冰升华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12.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不符合题意的是( )
X Y D.③④
① 水 硝酸铵 ② 水 氢氧化钠 ③ 稀硫酸 氯化钠 ④ 双氧水 二氧化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13.(2013·上海高考改编)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 )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少
14.如图所示,在小试管里加入2 g新制备的无水硫酸铜,把小试管套在具支试管内。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把水滴入小试管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完全变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立即下降,左侧的液面上升。
(1)①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反应中的硫酸铜和水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硫酸铜晶体的总能量。
(2)如果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后,在小试管内先加入Ba(OH)2·8H2O晶体,再加入NH4Cl固体,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则可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6·郑州模拟)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曲线 Ⅰ 和曲线 Ⅱ 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计算当反应生成1.5 mol CH3OH(g)时,能量变化是________kJ。
(2)选择适宜的催化剂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能量变化。
(3)推测反应CH3OH(g)==CO(g)+2H2(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6.在1×105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3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H—H N≡N N—H 共价键 436 945 391 键能/(kJ·mol-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
高温、高压
3H2(g)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催化剂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号)。
A.Q1>Q2 B.Q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