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观点
浅谈宜红茶生产 张进华
(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林场 444102 )
1 宜红茶的产销现状分析 宜红茶又名宜红工夫茶,是我国传统外销工夫红茶,与“祁红”、“滇红”被列入我国三大工夫红茶,生产历史悠久,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宜红茶最早产生于17世纪,19世纪60年代开始规模生产,历史上宜红茶的产地包括今天的湖北(宜昌、 恩施),湖南(常德)两省三地的26个县市,是我国茶叶中颇具出口创汇能力并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百年老字号品牌,以其特有的“冷后浑”风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为稳定的消费群体,在俄罗斯、德国、乌克兰、波兰、日本、英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欢迎。80年代中期起受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红茶出口竞争的影响,宜红茶生产逐渐萎缩,九十年代基本停止了生产。近几年,随着欧盟经济的复苏,茶叶进口逐年增加,宜红茶再次受到了部分欧洲国家消费者的亲睐,宜红茶又面临新的商机,出口市场十分广阔。
宜红茶外形紧结圆直,色泽乌黑油润,香气高甜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八十年代高峰期出口量曾达到7500吨,目前约为1500吨。鄂西地区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宜昌、恩施两地的茶叶面积即达60多万亩,由于近几年来低档绿茶滞销,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才刚刚起步,两地有许多茶农只制一季春绿茶,茶叶在五月中旬以后便无人采制了,而利用这些原料可以生产适销对路的宜红茶,因此发展宜红茶生产对增加茶农的收入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县三市为主要原料基地、以宜红茶叶公司和恩施芭蕉茶厂为龙头加工、出口企业的宜红茶产业带,通过市场带动、经济联合体系建设和订单农业方式加快宜红茶的发展,使宜红茶的产量达到1万吨。
2.2在宜红茶产地出台并执行一个统一的产品标准,避免各个厂家在经营中各自为政,忽视产品质量,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争夺市场的现象发生,提高宜红茶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维护企业的利益。
2.3宜红茶生产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增加中上档产品的加工数量,注意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加工适销对路产品。为了扩大出口量,在营销上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巩固和发展与各省口岸公司的业务关系,扩大国际国内销售量,另一方面加大自营出口力度,拓展国际市场。
2.4严格“农残”含量控制。首先要根据近几年国际市场对农残含量的要求,通过政府对重点宜红原料地区禁施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扩大无公害茶园面积,大力推进宜红茶有机化生产。其次,在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环节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检测,控制农药残留量和卫生指标。
2.5要提高宜红茶的生产、加工科技水平。一是要建立宜红茶生产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清江流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有机红茶,推广机采、机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二是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适制宜红茶的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运用,对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带动小企业(初制厂)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2.6各地政府要加强引导,推动茶农充分利用茶叶资源,形成全年红、绿茶均衡生产的格局,对资金不足的出口企业,给予经济上的扶持,使宜红茶生产向高科技、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 对发展宜红茶生产的几点看法 为加快宜红茶的发展,提高宜红茶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尽快制定宜红茶发展规划,形成宜红茶产业带。目前宜红茶的生产还很分散,随意性很强,建议宜昌、恩施、常德三地联合制定宜红茶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和形成以清江流域七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