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点研究

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点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Ol5年8月 AUG.2015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 Research 第8期(总214期) No.8(Scrim No.214) 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点研究术 王 蕙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225) 摘要:分析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认为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系统是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挖掘等手 段实施智慧服务;智慧服务构建在智慧馆员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明确角色定位、建立智慧馆员制度,定制与智慧馆员岗位 相适应的培训,开展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的学习交流等措施促进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智慧馆员;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6.issn.1005—8095.2015.08.025 Study on Several Key Points of Building Smart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Hui (Library of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Guangdong 5 10225)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basic constituents of smart library.It thinks that library’S smart service system is with cloud con‘ puting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as the core,and implements smart service by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The paper puts forwards ways for university library to promote librarian to change into smart librarin,iancluding clearing role orientation and establishing smart librarian system,customizing training adaptable to smart librarian,carrying out intercultural,interdisciplinary and transnational learning nd exchange.a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smart library;smart service;smart librarian;Internet of Things O引言 即智能采集、智慧分析与处理、智慧管理与服务。 智能采集是采用图书馆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 的图书、设备、馆员、读者信息自动采集中央信息系 统,实现图书、设备、管理人员及用户信息的识别,进 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 全方位感知和度量图书馆的本质和变化。 构建高校智慧型图书馆面临几个关键问题,一 是图书馆软硬环境的智能化建设。“互联、高效、便利 是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从专注于技术转型至图书馆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数字信息的切人点转型至 图书馆绿色发展的灵魂与以人为本的精髓。这就是 智慧图书馆追求聪明、更聪明、最聪明的图书馆发展 愿景”[1]。构建具有深度的感知、泛在的互联互通、高 度的智能化的环境。是在智慧管理模式下实现高效、 科学地组织知识资源进而实现个性化、人性化智慧 智慧分析处理部分是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 术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 智慧管理与服务部分是在具有深度的感知、泛 在的互联互通、高度的智能化的环境下,将已有的知 识管理升华。实现系统化前沿的、高效的、面向实际 需求的、科学地组织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与服务的一 种新模式。它的实现依赖于馆员对智慧服务的前沿 服务的基础。二是智慧馆员的培养,对高校图书馆智 慧型服务模式的主导者——图书馆员而言。需要通 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与认知,明确智慧服务中自 我的角色定位.成为称职的能从事图书馆智慧管理 与智慧服务的践行者.是摆在图书馆员面前的重要 任务和巨大挑战。三是实现智慧管理与智慧服务。它 认知和实践。对快速发展的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娴熟 运用。 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其中环境建设是基 础,智慧管理是手段,智慧服务是目标。 1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构成 智慧图书馆基本架构(见图1)分为3个部分, 收稿日期:2015-03-27 智慧服务的实现依赖于智慧管理,图书馆工作 的智慧管理是图书馆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组织管理 的系统化.使馆内各个工作环节之间高度协调一致, 低耗、高效、优质,符合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现代管理。 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对馆藏资源、设备、馆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特色馆藏建设与促进学科建设的内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9GM—O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蕙(1968一),女,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馆藏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 lO2 2015年8月 王蕙: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点研究 第8期(总214期) 员、读者等赋予智慧后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物联网 的智慧形象有莫大影响。 技术是支撑智慧图书馆构建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图 “智慧服务”是前述“智慧与服务”的延伸与升 书馆智慧化服务的基本条件,智慧型服务的模式构 华。“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对人、资源、空间三个最 建以及构建者的角色转变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和价 主要要素的智慧交互与融合,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 值所在。 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已成为图书馆用户个性化 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内容。”[5 3图书 圉 馆智慧服务是一个综合性体系,由多种具 体形态组成。“在智慧服务模式中,馆员、 资源和读者是三大支撑因素.三者平衡、 良好互动才能使服务模式顺利实施,达到 和谐”。[ ] 作为高校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的 构建者,图书馆的发展赋予了智慧服务的 重要使命,是在服务智慧基础之上与有生 命、有智慧的每一本书、每一台设备、每个 读者需求的交互融合。在人、机高度融合 的平台上,那些原来“死”的物品及传统的 服务在不断地补充馆员的知识,需要馆员 将其不断地转化成智慧.在传统服务基础 之上进行不断创新,向读者按其所需进行 系统的、完备的知识推送服务,传递图书 图1 智慧图书馆基本架构 馆的智慧内涵,提升用户的智慧能力。 2“智慧与服务”与“智慧服务” 3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 80多年前业内前辈沈祖荣先生把“智慧与服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 务”作为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校训。后来程焕文馆 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计算 长又把它作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馆训。他认为“如果 机和其他设备。智慧型图书馆通过基础设施即服务 图书馆员没有足够的智慧,图书馆的一切服务也就 (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实现 没有多大的社会价值”,[2]‘‘智慧因服务而无穷无尽. 图书、设备等智慧管理。 服务以智慧而光彩照人……智慧与服务乃知行合一 大数据除了具有4V的特点外,还具有多维性。 之完美,智慧是知识技能之结晶,服务是人生价值之 如视频数据、图像数据、三维空间数据、非结构化数 升华”[ 。 据、时空数据等,同时具有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 智慧是融合了个人的性情禀赋、教育背景、人生 处理等系统异构性特点。大数据在智慧型图书馆构 阅历、品德修为等在社会角色、职业范畴、人际关系 建的核心作用是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在行为分 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映 析、模式匹配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组织、调 射,“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也不只是心理学概 度、融合处理,实现图书、设备、人员的智慧化管理。 念中的智商,它涵盖了个体多方面的素质,融合了个 它能满足读者借阅智慧化推送、领域需求的应用服 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的经历。这一切都有可能转 务,如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智慧化推送服 化为智慧,智慧是创新性知识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 务;满足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构建者为提高自身学养 的统一”。“智慧用于图书馆服务,表现为尊重读者、 对推送服务所提出的要求。 关注个性、崇尚科学、追求人生幸福的服务境界”[43. 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框架(见图2)中的领域 服务是图书馆的本质存在,服务智慧是图书馆服务 交换资源,指的是大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共享 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品质,是馆员在服务过程中追求 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处理模式的需要。某些领 的一种境界,它渗透于服务的方方面面,如服务过 域的数据需要交换,甚至需要采购。大数据的本质是 程、价值取向、服务方法与管理等。作为服务的一种 面向领域需求,将整个相关领域数据进行有效互联。 内在品质,它是图书馆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核心构成。 因此如何将目前因为处理手段限制、领域限制、行政 它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图书馆 管理限制而造成的离散数据,在大视野环境下进行 lO3 2Ol5年8月 情报探索 第8期(总214期) 有效整合处理,并形成完备的决策方案是关键。 读者借阅需求,领域服务需 求,馆员自身学习需求,智慧 智慧 管理 管弹需求… 的电子信息资源、服务链接,实现在相同或相近的学 科或专业领域内通畅的知识流动,在学科馆员、用户 和知识库之间形成知识关联”I7]。图书馆应建立智慧 馆员交流群,依托网络化环境,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形成倍增效应。 4.3 开展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的学习交流 要融入高校教育资源运动,如麻省理工学院的 开放课件项目(MIT OpenCouresWare)、英国开放大 学学习项目(OpenLeam)、卡耐基梅隆开放学习项目 智慧 服务 大数据(数据的互联、调度、 交换、存储、处理) 智慧 交互 云计算 IaaS、Paas、SaaS 工[= 智慧 推送 多维数据库 馆内多维 踊络电子 领域交换 数据 信鼠济灏 脊洒 图2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框架 4高校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构建者的角色转变 途径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学科建设、服务 科研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其服务对象(即师生 读者)是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 的需求将随着图书馆的快速发展而日趋多样化、多 层次化,向他们推行智慧服务需仰仗于智慧型服务 模式构建者——智慧馆员。智慧馆员的角色转变主 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 4.1 明确角色定位.建立智慧馆员制度 要明确智慧服务模式下的智慧馆员仍是图书馆 员.但又异于其他服务类型的馆员。智慧馆员的角色 定位应高于学科馆员,即学科背景多样、不断自我更 新知识、富有奉献精神,不但应具备高水平的信息检 索、发现技能,还需要有深厚的学养、敏锐的眼光,掌 握前沿、交叉、边缘等学科发展动向;有较强的学科 知识分析判断能力、学术研究参与能力,逐步培养、 刺激师生用户的需求,既能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又能激发、提升用户的智慧能力。这是学科服务模式 的创新与挑战。智慧馆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学校领导 的支持、馆领导的魄力以及图书馆人员的配合,逐步 建立一个目标明确、服务方式灵活、考核量化、奖惩 分明、注重个人提升的用人机制。 4.2定制与智慧馆员岗位相适应的培训 培养具备学科背景的馆员,使其逐步提高数字 化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应用数字化信息管理工具 以及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的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 信息预测、评判能力,能“提供与科研项目关联度高 1O4 (OLI)、耶鲁大学开放课程(Open yale Courses)等;加 入开放教育资源机构或联盟。如全球开放课件联盟 (Open CourseWareConsortium)、中国开放教育资源 联合体(CORE)、日本开放课件联盟(JOCW)、21世 纪大学Udacity等。为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补充学科知 识储备提供条件。智慧馆员的成长是终身的,在此过 程中,他一直是作为一名学习者存在着.他们需要实 现从知识固守者到终身学习者的转变。 智慧型服务模式给每一个馆员提出了挑战.通 过不断地学习提升、累积实践经验,他们就会成为一 个具备智慧服务能力的馆员,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学科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5结语 高校图书馆智慧型服务模式的构建依赖于智慧 图书馆建设的发展。依赖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 采用,依赖于管理与服务方法及观念的改变,更依赖 于智慧图书馆构建者向智慧馆员的转变。以上这些 的实现必将会提升图书馆员的学术地位。体现知识 服务者的价值,传递图书馆的智慧魅力。实现高校图 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 学报,2012(11):22—28. [2]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五).中山大 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2—6. [3] 程焕文.21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大 学图书馆学报,2003(2):15—21. [4] 阴月华.图书馆工作者服务智慧探析[J].河北农业 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3):123—128. [5] 陈臣.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 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3(6):75—79. [6]朱轶婷,牛晓辉,苏万鹏等.基于和谐理念的图书 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23— 126. [7] 李玉艳.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 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7):75—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