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初中 王晓琴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教育要全面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设计提出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改革做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对本次美术教学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特点。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新课程教材,已逐渐代替了原来的老教材,但是如果教育者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
们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对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设计就是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教学的具体计划。通俗的说,就是教师依据教育科学,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一种服务,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服务产品则是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美术课程改革需要教学设计应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 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学设计我们应该遵循以下要求: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首先是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其次好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美术教学不完全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它的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美术教学设计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一幅幅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操,影响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感受、思考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