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致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电焊割,即对金属材料进行的焊接和切割的明火作业。其特点是:电弧焊时电弧温度达4000℃以上。焊割时所产生的火花和熔珠可引起可燃物料着火。焊过的金属物体温度也很高,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仍有可能引起周围可燃物质燃烧。另外,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将热传到金属材料的另一端,此端若周围存在可燃物也有引起着火的可能性;火灾统计资料表明,飞溅的火花和金属熔珠引起周围可燃物着火已成为最常见的着火原因。
电焊致灾的常见原因
1、 在焊接、切割作业中,炙热的金属火星到处飞溅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焊接火星飞溅范围广,温度高,当接触到易燃易爆气体或化学危险时,就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当金属火星飞溅到木块、棉、麻、煤粉等可燃物上,能引燃蔓延,造成火灾。
2、 焊接时的热传导,也会引起火灾事故,热随金属将热量传到金属材料的另一端,导致另一端的可燃物着火。
3、 在焊接金属容器时,由于残存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未彻底清除,没有采取置换、清洗、也未经过取样分析而盲目焊接,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4、 对盛可燃气体或液体的大型容器进行焊接时,一般比较重视,但对这些大型设施的附件没有采取切实的安全措施,在焊接过程中蒸发出可燃蒸汽引发爆炸。
5、 对焊接场所没有进行认真检查、没有彻底清除可燃物而引起火灾。
6、 在焊接作业的上风方向进行装卸可燃气体或液体时,泄露出来的可燃气体或蒸汽,吹到焊接作业场所,遇到焊接明火引起火灾。
7、 焊接工作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而引燃其他可燃物着火引起火灾。
电焊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1、 电焊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焊割作业必须经本企业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动火证,方可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应严格对电焊设备的管理,不准非焊割作业人员进行焊割作业。
2、 在易燃易爆场所,一般不得进行焊割作业,必须在这些场所进行焊割时,应严格执行动火制度。
3、 电焊地点要与易燃易爆设备、仓库保持一定距离;采用气割时,乙炔瓶和氧气瓶应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动火地点与乙炔瓶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
4、 电焊作业时要彻底清理周围可燃物,不能清除时要用石棉板隔绝或用水喷湿;在大风环境电焊时,要设置挡风板,防止火花飞溅引起火灾。
5、 在电焊作业时要设监火人,并准备好灭火器材;焊接结束后,应对现场认真检查,防止遗留下火种。
6、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设备、容器,应先置换、清洗并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焊作业;分析后30分钟内不作业者,如需作业应重新分析。
7、 生产、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设备、容器,管道电焊作业时,应将与其相连的管道拆除隔离或加金属盲板隔绝,防止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窜入其他管道、设备内,在动火时引发燃烧或爆炸。
8、 在积存可燃气体、蒸汽的下水道、深坑内及其附近作业时,在没有消除危险因素之前,不能进行动火作业。
9、 电焊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电焊线残破时,应及时更换或处理;不能利用与易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件作为电焊地线,以防止在电气通路不良的地方产生高温或电火花,引起着火或爆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