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体育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作者:孟红玉
来源:《体育风尚》2019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体育运用需求方面,社会体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虽然仍以高校体育为主,但是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高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干扰,学生身体素质的降低甚至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社会体育融入高校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阐述了目前影响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因素,论述了將社会教育融入到高校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方法。 关键词:社会体育;高校学生;身体素质
全民健身的行动让我国的群众都积极投身到健身运动当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平时的生活也就主要在室内进行教学活动,而且关于体育这一部分几乎都是忽视不管的态度。学生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自然就越来越低。为了让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不影响未来的就业,各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体育的形式多样,能满足学生身体的各方面要求,能帮助学生改善身体状况,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1]。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身体健康就是拼搏的基础,社会体育成为大多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更直白的说法就是人们在闲暇之余,自愿参与的体育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体质、为生活增添情趣、掌握更多技能等等。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我国人民体制的增强、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健康水平,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的一种标志。社会体育的性质内容以及对象、范围都受到人文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也在对社会体育形成影响。 二、影响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都注重文化教育课,对于体育课、音乐课这种类型的课程都采取“打压”形式,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甚至将体育课、音乐课从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去除,这种行为对学生建立优秀的身体素质绝对是不利的。在大学生活中,很少有学生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是因为初中高中没有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大学期间没有教师督促,更是缺乏运动意识。
根据生活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一整天的学习过程中,几乎不会离开凳子。一堂课程结束后,课间休息十分钟又接着下一堂课,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课余时间也必须对着电脑完成课后作业,即使在宿舍也是长时间作着。众所周知,人在长时间保持坐姿时,会影响全身血液的流通,因此新陈代谢的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一旦身体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除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状况[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但进步,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重要教学手段,而电脑也就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在日常教学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育工作,学生就需要在这些电子设备前坐着、看着。在课后,学生也会拿起电脑学习、玩游戏或者看电影,学生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电脑,二十小时除了睡觉几乎离不开电脑。因此,在长时间的电脑辐射中,学生的皮肤功能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视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在很多高校教育中,体育课程安排一星期只有一节甚至两个星期才一节,同时在文化课程的压力下,学生运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可见,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状况正往不容客观的趋势发展,由于社会体育的性质,因此适合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
三、社会体育融入高校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社会体育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很多的动力需求都由智能化机器代替,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人忙于工作和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锻炼,再加上健身设备的不完善,有时间的群众也没有锻炼的条件,因此,在社会体育实践过程往往会存在很多阻碍,其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高校环境想多来说比较自由,并且拥有较稳定的健身场所,种类也较为广泛,能满足社会体育的开展需求,由于学生的空余时间较多,因此能参与到更对新鲜的事物中,高校学生群体是一群人数较多并且有影响力的群体。希望通过一大群年轻人的行动能让社会体育融入社会,让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健身的热潮中,这样及帮助高校学生锻炼身体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二)帮助各高校完善体育系统
社会体育的产生就是因为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体育能满足人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锻炼身体的需求。将社会体育融入高校教育中,完善高校的体育教学系统,能帮助学校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方向,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程项目中锻炼身体,不仅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能让学生的提前适应社会与社会同步。 四、社会体育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减少生活压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学生的压力大多来自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压力。在高校教育时,学生充满着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害怕的问题。一旦毕业,生活就没有在学校生活的那么悠闲,生活压力往往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导致学生出现感冒等问题。因此学生必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众所周知,运动是最好的调节剂,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可以通过社会体育,以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释放生活压力,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得到释放。 (二)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课程更多的是作为一门考试科目而设立的,因此在锻炼身体的作用上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也知识抱着应付考试的心理参与到体育课程中,可能对体育项目并不感兴趣。学校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一方面需要在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上进行培养,另外,需要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趣味性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锻炼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为以后学生走出校园打下锻炼的基础。 五、社会体育融入高校的实现途径 (一)适度开放高校场地
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可以将学校的一些场地和体育设施用于社会体育的开展。在确保校园维持正常秩序下,可以让校外的居民使用。學校的运动场地以及健身设施能够在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共同使用。当然,对于一些室内的具有一定成本的设备设施,可以采取一定的收费制度,在保障机器不是损害的情况下还能有所收入。室外的场地可供大家共同使用,当然最先使用的仍然是学校的学生。一些重要设施需要安排专人看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
在学校向外开放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到户外,以社会接触,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环境。在一定区域的高校可以通过校级联赛的形式,将活动拓展到社区。例如学校举办篮球比赛时,外部社区同样可以举办篮球赛,将学校与社区联合起来进行比赛,并且让学校组织商业赞助活动,这样在锻炼了身体的同时还能扩大社会体育的影响力。在趣味性体育活动这部分,学校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措施。学校可以组织马拉松比赛,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扩散,让社会人士也能参与到其中,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影响力[3]。 (三)成立相关管理部门
社会体育想要融入高校校园,就必须要学校负责任与社会体育带头人协力完成。双方可以成立相关的部门组织,成为高校与社会体育的中心点,通过这个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体育活动,并承担期在体育项目进行时的各种工作。当然,这个大工程是需要政府协助,体育场地使用需要遵守国家规定,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一切社会活动。 六、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能帮助高校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判定,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锻炼的作用,更没有将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作为目标,因此想要做到维护学生身体素质几乎不可能。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时仍能将健身习惯保持,就必须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融入社会体育,让学生因为兴趣而进行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未来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4]。 参考文献:
[1]白景泉.探究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 (5):163+165.
[2]李如松.社会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5):112-112. [3]宋耕宇.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7 (23):122-123.
[4]洪俊雄.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模式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19):63-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