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下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第二单元

三下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第二单元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翠鸟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 课时: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至少40个生字。读读写写57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尝试把在文中学到的叙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阅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对阅读内容也有一定的评价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经历非常贴近,少数孩子有时不自觉地捉一些虫鸟戏玩,但多数孩子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危害有益的虫鸟。 教学目标

1、我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一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活动二 2、(多媒体课件展示翠鸟)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揭题并板书。 (完成目标一)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进行课堂抢答。 了解翠鸟。 环节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准确读出本课生阅读有关翠鸟的资料。了解翠鸟。 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会按笔顺书写。(评价目标一) 活动一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完成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活动二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师生互动,玩摘苹果的游戏。(出示满苹果的苹果树,苹果上写上不带拼音的生字) 3、看课文中还有哪些我们喜欢的词语,请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4、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再次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准,读得流利。(完成目标一、目标二) 活动三 1、 留给学生6分钟左右时间自由读课文 2、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 (完成目标二) 1、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玩摘苹果的游戏。 3、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4、小组比赛读课文,全班评议。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二) 学生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 自由时间读课文 多种形式读课文: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 互读,指名读,齐读。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目标二) 活动一 1、自由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环节四 练习背诵 1、自由吟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根据习题提示练习背诵。(完成目标二) 2、背诵。 正确背诵。(评价目标二) 板书设计

5翠鸟

苇秆 饲养 渔翁 小巧玲珑 透亮灵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在《翠鸟》一文中,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回忆课文。 回顾旧知。 活动一: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的什么?(外形)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 (3)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借助多媒体朗读,读出自己对翠鸟的喜爱。 活动二:

环节二 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什么特点? 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活动三:

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活动四: 活动五: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1、“我们”为什么么要捉鸟?为什么又打消了

环节三 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捉鸟的念头?

2、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3、讨论:假如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么办?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在本自然段中找一找,想一想并画出答案。 3、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评价目标三)

1、指名读第二自

2、学生思考问题,感受作者对翠鸟教师适时引导。 共同解决难题。 4、自由读,教师巧。

的喜爱之情以及达意上的作用(评价目标三、四)

3、小组讨论交流,关键词句在表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播放翠鸟捉鱼的过程。 然段。

训练朗读,读出翠鸟的动作轻快、迅速敏捷。 适时指导朗读技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四)

环节四 观画结合,陶冶情操

伴随着美好音乐的课件,让孩子们用绚丽的色彩画出美丽的翠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在欢快愉悦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学生作画。

通过亲手作画,理解加深本课重点。(评价目标三、四)

板书设计:

翠鸟 外形:颜色鲜艳 动作:行动敏捷

燕子专列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课时: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至少40个生字。读读写写57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尝试把在文中学到的叙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的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习基础,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太困难,但是学习把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将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教师的点拨和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以下词语: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等词,正确书写“欧、洲、瑞、士、舒、启、殊、骤、涉、疲、政、踏、救、载”1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课文倒叙的写作方法,尝试运用到习作中。

3、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能复述给家长听,增强环保爱鸟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环节一 活动一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 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回忆学过内容,增加优美词句的积累,紧引导学生质疑。 扣课题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活动一 1、 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骤、跋、涉、濒、覆、厢”11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表二类字中的“欧、洲、瑞、士、舒、启、殊、骤、涉、疲、政、踏、救、载”14个生字。 活动二 1、 多种方式认读以下词语:舒适、启程、疲劳、料峭、覆盖、救护、车厢、欧洲、瑞士、特殊、长途跋涉、气温骤降。 (完成目标一) 环节三 活动一 1、 再次读文,学生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专列送呢?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燕子面临情况的危急以及瑞士政府对燕子的关爱。 (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1、 朗读体会,抓重点词句,体会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环境的恶劣和居民的爱心作对比) 2、 默读第四段,勾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静静体会贝蒂的爱心。 (完成目标三) 环节四 活动一 1、 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燕子、人们角色互换,真情表达送别语,练习写话。 (完成目标三) 环节五 活动一 1、 指生配乐朗诵拓展文章《树,树,树》交流对希尔这种做法的看法。 2、 课后,搜集徐秀娟与丹顶鹤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讲给爸爸妈妈听。 (完成目标四) 准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会组词造句。能按笔顺规范书写汉字。 (评价目标一) 2、 认读生字表一类字中的“欧、洲、瑞、启、殊、 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目标二)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评价目标三) 能够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体会人们的爱心。 (评价目标三) 能主动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并能复述给家长听,增强环保爱鸟的意识。 (评价目标四) 研读课文 深入体会 整合归纳 升华情感 总结升华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燕子遇到麻烦 人们救助

政府呼吁 奉献爱心

}

第二课时

环节 环节一 复习巩固 活动一 复习生字,识记字形,指导辨析容易混淆的字。 活动二 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完成目标一) 环节二 指导朗读 活动一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载”。并活动二 再读课文,想一想燕子叽叽喳喳的叫着,它会说些什么?在爱心卡上为燕子写出祝福的话,指导朗读第五段。 (完成目标二) 能够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文本表达情感。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感悟写法 延伸拓展 环节四 指导书写 活动一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倒叙的写法,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摘抄词句,积累语言。 (完成目标三) 活动一 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生字,认读,观察字形,有重点的指导书写。 (完成目标一) 了解文章采用倒叙的优点,并举例子应用。 (评价目标三) 左右结构的字,要均衡,大小,高低,宽窄,搭配合适。字里出现重复笔画要有变化。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五 作业建议 活动一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人类保护动物的资料。 活动二 设计保护动物的宣传语。 (完成目标四)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在乎 燕子 有爱心 不在乎 自己 了不起

能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习文章倒叙的写法,增强环保爱鸟的意识。 (评价目标四) 活动 能够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能够辨析“洲-州、瑞-端、殊-珠、跋-拔、步-涉、厢-箱”,并能组词。 (评价目标一) 评价要点 能用多音字“载”组词,指导书写“载”的笔顺。 写习惯。 贝蒂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课时:共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至少40个生字。读读写写57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尝试把在文中学到的叙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辉映\"等7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2、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 评价任务

1、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让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读 了题目,你脑海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环节二:初读课活动一: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评价要点 运用谈话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探究的 主动性。 文,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 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美丽)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读第一段) 活动二: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咱们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生回答,师画词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5、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谁不喜欢呢?过渡: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这个 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7、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8、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小山村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美丽。(评价目标一) 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评价目标二) 语。 3、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4、 那我们就用喜欢的的语气再来读出小村庄的美吧!齐读。 6、齐声朗读,感受小村环节三: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活动一: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细读2——4自然段,第2—4自然段;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探究变化原因。(评价3、说一说: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活动二: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什么叫“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师:啊,就是因为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乱砍树木,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课件出示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是谁在“咆哮”?这是什么样的洪水?(“咆哮”) 师: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猖狂?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师:你说得好!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 (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目标二) 在通过课件出示和朗不爱护环境的后果。(评价目标三) 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不管怎样, (洪水) 师:来看一看(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师:读中让学生 了解到环节四:了解小村庄的结果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读到了如今的小村 庄变成了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人深思。(评价目标三) 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擦板书,留下“故事”二字)。 环节五:课外延伸 1、学完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保护环境)只要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 2、那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护益虫益鸟。(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 争。 通过总结提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何爱护环境,从而知道爱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目标任务三)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森林郁郁葱葱 小河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怎样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2)爱护花草树木。(3)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 斧头 → 什么都没有了

(空气清新甜润)

路旁的橡树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课时:共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至少40个生字。读读写写57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句段。尝试把在文中学到的叙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材分析

写的是在两座大城市间,人们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在这里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

4、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具有独立识字和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本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路旁的橡树》一文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行理解,但要让学生从这件寻常小事上抽象体会出环保意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体会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处理橡树与路时的心情。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 教学活动 师:同学们,相信上节课的学习一定让大家影响深刻,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的也是人和树的故事。(出示书本上的图片:一条公路在经过一个大树时弯成了马蹄形,人们绕道而行,保护了大树。)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环节二:自主阅读,师: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和这张图片有关,(板书课了解课文内容 题)接下来,请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不理解的词语可略读课文的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里不重点进行字词教学,让学生自读,感评价要点 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同习做铺垫。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使得教学内容顺利展开。 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时做对比,为接下来的学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 预设:人们在修公路遇到了一棵大橡树,为了保护橡树,人们在橡树旁拐了马蹄形的弯儿。 师:人们遇到了一棵橡树,一棵怎样的橡树? 预设: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里把橡树比作草原的哨兵,可以看出这棵橡树是高大的,就像是广阔草原上的哨兵一样,挺拔、坚毅、刚强。 师: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在经过橡树的地方拐了个马蹄形的弯儿,对于他们的这一行为,文中是怎么评价的呢? 预设: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的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环节三:重点句的交流谈论 师: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高尚指的就是道德品质高雅的人。那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高尚表现在哪里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这篇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面对这棵大橡树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做的? 知文章大致内容。(评价任务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同时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和抓重点句子的能力。(评价任务二) 环节四:积累拓展 师:是啊!人们都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有行为。这也正印证了前面工程师自己说的: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那么,你又是怎么看待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们的这种做法?同时,学完了今天这个筑路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所体会,有所感悟。同时,拓展升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评价任务二)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高尚的心 公路:笔直 弯曲

工人们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