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期末复习简答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答: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4、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

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6.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在人类意识产生之后,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总之,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8.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9.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3-142 答: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 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

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间呈现出,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10、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2)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