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次结构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技术交底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住宅7栋楼,根据设计图纸及变更的要求,除地下室采用页岩砖,其余均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砌块强度等级不小于A3.5,容重不大于8KN/m³,地下室砂浆强度等级为 M7.5,地上砂浆强度等级为 M5,构造柱、过梁、配筋混凝土带强度等级为C20。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项目部和施工队技术人员要先熟悉图纸,根据图纸计算出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种砌块和钢筋、结构胶、砼等用量,编制好一次性材料计划,同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并结合材料供应实际情况提出月材料供应计划。

(2)墙体放线: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施工队放出各墙体轴线和标高线,进而在框架柱上划出门窗口上下口线和每层砌块灰缝线。

(3)砂浆配合比:做好各种砂浆配合比(商品砂浆)。 (4)做好各种砌体的检验批段技术交底。 2. 2机具准备

砂浆搅拌罐、大铲、刨锛、瓦刀、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2m靠尺、楔型塞尺、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扫帚等。 2. 3.材料准备 (1)砌块

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部大于8KN/M。 (2)砂浆

地下室砂浆为M7.5水泥砂浆,其余砂浆采用M5混合砂浆。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砂浆等材料进场时复试符合要求。 (3)混凝土

构造柱、过梁、配筋混凝土带强度等级为 C20。 (4)植筋胶

1) 植筋胶必须采用改性环氧类和改性乙烯基酯类(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 。

2) 植筋胶必须通过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植筋胶其检验结果应符合无毒卫生等级要求,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 植筋胶应具有耐冻融性能试验合格证书,冻融环境温度为-25~35C°,循环次数不应少于 50 次,每一次循环时间为 8h,试验结束后,试件在常温条件下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A 级不应大于 10%,B 级不应大于 15%。

4)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 (5)其它材料

墙体拉接筋、构造柱、过梁筋为φ6、12,有甩筋的利用甩筋焊接,没有的与框架柱采用植筋的方式连接。 3.施工方法 3.1.材料要求

材料有出厂合格证、试验证明。施工时所用小型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块强度等级A3.5,容重不大于8KN/m³。 3.2.作业条件

(1)主体部分承重结构已施工完毕,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2)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3)立皮树杆:宜用30mm×40mm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拉结筋、梁等的尺寸标高。皮数杆间距2~5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mm为宜。皮数杆应

3

.

.

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4)根据最下面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包合子找平。 3.3.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墙体弹线---拉墙筋、柱筋植筋---卫生间混凝土返台---见证取样、拌制(混凝土)砂浆---排块撂底---立杆挂线、砌墙---构造柱、拉筋、浇筑混凝土---7d 塞缝、收尾---验收、养护并转入下一循环 (2)测量放线

根据原结构控制线,弹出墙体控制、门窗、柱定位线,弹出拉墙筋及过梁位置线及水平控制线。

(3)柱、拉墙筋植筋

在现场进行放线定位,标出钻孔位置,在放线定位前应采用探测仪器对原构件的钢筋位置进行探测,植筋的位置不得与原构件的钢筋位置冲突。确定好钻孔位置后 使用水钻或电锤进行钻孔。若基材上存在受力钢筋,钻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均宜植在箍筋内侧(对梁、柱)或分布 筋内侧(对板、剪力墙)。

钻孔完成后,将孔周围灰尘清理干净,用气泵、钢丝刷清孔,对重要构件要作到三吹两刷,即吹孔三次、清刷两次。其余构件清孔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清刷完毕后,用棉丝沾丙酮,清刷孔洞内壁,使孔洞内最终达到清洁干燥。

将植筋胶管置入套筒,旋上混合器,然后将套筒置入打胶枪内,将胶枪上的混合喷头伸 进孔的底部,扣动扳机,且每一次扣动扳机感觉有明显压力后,一步一步慢慢抽出,药剂添满 孔深的 2/3 时,停止扣动扳机。

根据植入深度,在处理好的钢筋除锈端做明显标记,然后插向孔洞,一边插一边向同一 方向缓慢旋转,直至到达孔洞底部为止,此时应有锚固胶从孔洞内溢出。 (4)坎台

卫生间、管井混凝土坎台,清理干净支好模板浇水湿润后,浇筑C20高不小于200mm混凝土坎台。

砌块砖墙底部部用混凝土实心砖,砌筑高度240mm。 (5)砌块砌筑

1)砌筑前,梁顶面或楼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立好皮数杆。

2)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的尺寸,排底撂砖,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3)拌制砂浆:商品砂浆应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砂浆随拌随用,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搅拌后3h到4h内使用完。超过上述时间的砂浆,不得使用,更不应再次拌和后使用。

试块留置:每一楼层且不超过250m砌体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作一组试块(每组3块),砂浆材料、配合比变动时,还应做试块。

4)砌体施工前,应将梁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建筑图放出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5)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砌块不宜使用。

6)大砖水平灰缝10mm,立缝10-15mm,小砖10mm。

7)填充墙砌筑时应错缝搭接,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15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500mm。 8)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1.2m。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3

.

.

9)砌块除底部、顶部和门窗洞口处,不得与其他块材混砌。

10)与填充墙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墙、柱,应沿墙高每500mm设2φ6的通长拉结筋。拉结筋采用植筋的方法与混凝土墙、柱连接,钢筋植入墙、柱内15d。

11)当墙长超过层高1.5-2倍时、转角处、十字交接处、丁字接头处及每4m设构造柱,达不到4m时均应设置构造柱,砌块在构造柱留置马牙槎。构造柱配筋为4φ12;φ6@200,混凝土强度为C20。本工程构造柱的钢筋已在结构施工时提前预留,如有局部预留不到位的地方采用植筋。

12)过梁配筋: 净跨(mm) LO≤1000 1000<LO<1800 1800<LO<2400 1000<LO<1800 净长(mm) 300+ LO+300 300+ LO+300 300+ LO+300 300+ LO+300 梁高(mm) 120 200 250 300 2222上筋 12 12 12 12 2333下筋 12 12 14 16 箍筋 6@200 6@200 6@150 6@150 注明:二次结构施工队应分别抽出各层过梁,部分需要予制的在每层楼工作面上予制,需植筋现浇的必须现浇,过梁的长度根据实际长度定。

13)墙体混凝土现浇带、混凝土板带、窗台及过梁侧模支设采用15mm厚胶合板,使用钢筋废料制作卡具固定模板。

钢筋废料制作卡具现浇混凝土板带间距不大于500mm15mm厚胶合板作侧模

14)构造柱使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支设,用电钻在填充墙上打φ16的孔,穿φ14穿墙螺杆,垂直间距500mm,利用φ48的钢管将两侧的模板固定在墙上。构造柱上端预留200×300下料口,待浇筑到下料口高度处,改用干硬性混凝土填充密实。

.

.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1)使用的砌块,其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规定实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

(2)砂浆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砌筑砂浆的验收批,同一类型、强度等级的砂浆试块应不少于三组;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当同一验收批少于3组试块,每组试块抗压强度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3)砌块构件的混凝土、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砌块水平、竖向灰缝的砂浆必须饱满;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5)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2.一般项目

(1)上下砌块错缝,每间(处)500mm通缝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上。

(2)接槎处砂浆密实,缝砖平直。

(3)拉结筋、构造柱、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均符合设计要求。 (4)预埋件符合规定。

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砌体 灰缝 水平 加气混凝土 垂直 ≥80% 饱满度及要求 ≥80% 检验方法 采用百格网检查块材底面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 填充墙一般尺寸允许偏差项目,见下表

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mm) 1 .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尺量检查 .

小于或等于3m 2 垂直度 5 8 ±5 20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量检查 用尺检查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大于3m 3 4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5.成品保护措施

5.1建立成品保护责任制,制定成品保护措施,责任到人。 5.2进行成品保护教育,强化成品保护意识

5.3合理安排各专业工种交叉作业,分析并明确成品保护管理点。 5.4电气、水暖专业对已施工完的墙体不得随意剔凿,要注意保护。

5.5将土建、水、电消防等各专业工序相互协调,排出工序流程表,各专业按此流程施工,严禁违反程序施工。

5.6工序交接全部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人员同时签字确认。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对防止成品的污染、损坏或丢失负直接责任,成品保护人对成品保护负监督、检查责任。

5.7砌体材料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要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整齐,作好标识,堆放高度不能超过2m。严禁抛掷和倾倒,防止损坏棱、角。

5.8在搭、拆脚手架和砌筑施工过程中,不得碰撞已砌墙体和门窗边角。

5.9 墙体的拉结钢筋、框架结构柱预留锚固筋及各种预埋件、各种预埋管线等,均要注意保护,严禁任意拆改或损坏。在墙体上开洞、开槽时,应弹线切割,并保持块体完整,如有活动或损坏,应进行补 强处理。

5.10砂浆稠度要适宜,砌砖操作、浇筑过梁、构造柱混凝土时要防止砂浆流淌污染墙面。 5.11预留有孔洞的墙面,要用与原墙相同规格和色泽的砖嵌砌严密,不留痕迹。 5.12垂直运输的电梯进料口周围,用塑料纺织布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墙面清洁。 6.安全注意事项

6.1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结合培训,对各个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施工机械应设专人操作并持证上岗。

6.2砂浆搅拌机、卷扬机等应根据《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确认运转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6.3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布置完成并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装技术规范》(JGJ46—2005)检查合格后才可以投入使用。

6.4墙身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以上,必须及时搭设好脚手架,不准用不稳定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上垫高工作。高处操作时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挂靠地点牢固。

6.5垂直运输的吊笼、滑车、绳索、刹车等,必须满足荷载要求,吊运时不得超荷: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着发现不符合规定者,要及时修理或更换。

6.6进入施工现场,要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6.7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不得酒后作业。

6.8从砖垛上取砌块时,先取高处后取低处,防止垛倒砸人。

6.9“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配备齐全,“四口”(通道口、预留口、电梯井口、楼梯口)和临边做好防护。 7.环保措施

.

.

7.1砌筑砂浆不得遗撒,污染作业面。

7.2施工现场应经常洒水,防止扬尘;砂浆搅拌机污水应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指定地点。现场不得焚烧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施工垃圾应每天清理至砌筑垃圾房(池)或堆放在指定的地点。清运出场

7.3现场的砂石料要用帆布覆盖,水泥库应维护严密,有防潮防水措施。 8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8.1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8.1.1 墙体开裂现象:原因是砌块强度不够、使用了断裂的砌块、或块 材混用及砂浆不饱满等。

8.1.2 墙体与梁、板底出现水平裂缝:原因是墙体砌至顶部时未按要求 挤紧或未等时间间隔补砌。

8.1.3 强体顶面不平直:原因是墙体砌至顶部时不易吊线,应在梁底、 板底弹出墙边线,按线砌筑,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顺畅。

8.1.4 门窗框两侧未做实心砌块、未做抱框柱或漏砌水泥砖:门窗框两 侧要按规定设置8砌水泥砖,设置抱框柱,安放混凝土过梁, 固定门窗框,并形成整体。

8.1.5 墙体剔凿: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应在墙体砌筑时预留、预埋,防 止事后剔凿,以免影响质量。

8.1.6 拉结筋不合砌块皮数:要预先计算砌块皮数、位置,标高要控制 准确,不应将拉结筋弯折使用。 8.2预防措施

8.2.1 建立“自检、交接检、专检”的三检制,工程施工均实行“挂牌制”,每一面墙由谁施工,均应标识清楚,如果出现问题直接找当事人。砌筑分项工程必须先施工样板墙,形成“样板制”以此带动质量管理。

8.2.2 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对直接操作工人实行重点部位质量奖,即分项工程质量奖 和质量竞赛奖;对管理人员实行质量与工资奖金挂钩的管理办法,即分项合格率达到设计目标给予质量奖励,达不到扣减。

8.2.3 建立质量“会诊”制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源,指定纠正、预防措施,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再次出现。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