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片在初中历史有效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江林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图片不仅给初中学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其好奇心,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及其信息的感性材料补充。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历史课堂气氛,也可以弥补文字材料承载信息的不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探索图片的有效合理利用,让其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图片 有效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2-01
众所周知,初中学生在身心上处在一个发展的特殊阶段,是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他们既有少年的稚嫩也有着青年的简单逻辑,具体表现在视觉上,容易被色彩鲜艳的图片吸引,同时又对图画的识别观察更加细致精确,形象思维相对较发达。而逻辑思维相对欠缺,理性思维还处于开始形成阶段。这一根本特征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兼顾这两个特点进行教学。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下,证明初中学生对图片的信息接受要比语言文字的接受时间快。因此如果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很好利用图片的话,对提高我们的教学的有效性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1 展示图片把学生带进历史情境之中
目前,一线教师为了体现对教材的挖掘与图片的使用,很多人就是为了展示图片而展示,不知道自己展示这些图片是为了什么,这样的展示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暂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这样的展示缺少持久性,也缺少图片使用的目的性与有效性,对学生后续的逻辑思维提示或是培养都没有太多的用处。比如,在学习唐朝发达的手工业时,笔者就摒弃了只展示图片的无言情景,而是扩充了一些图片并录制了一些解说性的言辞,这样的课件制作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纪录片,学生看的如痴如醉的,给他们以感官和心灵上的震撼,但这个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通过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与目的性很强的解说词在引导学生往有效教学的点去。比如笔者通过这个课件展示了唐三彩复杂的制造过程,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不仅享受到美轮美奂的美感,更是通过适时而震撼的解说词让学生心灵上产生共鸣与震撼,比如解说词:唐三彩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这种技艺更是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让其感到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由衷的敬佩,对我们的祖国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把学生带进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的做法可以弥补文字资料的枯燥乏味,如果设计更加巧妙的话还可以紧接着进行学生知识的积累与逻辑思维的培养。 2 引导学生探索图片背后的历史——读懂图片也就读懂了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图片和语言文字一样,具有传达历史信息的功能。承载着先民们的生活轨迹与印迹。因此读懂了图片往往读懂的东西比文字更直观、更直接。让学生在心灵上更加靠近历史的真实情景,更加真实的感悟历史、体味历史。正是因为图片信息所特有的直观性的这一特点,往往可以使学生对其接受更快更直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图片、提取信息是最常用的。然而,教科书中的图片有些由于篇幅有限,并没有做详细的介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出现的图片,引导学生自主探寻。
2.1可以引导学生去探寻图片背后的历史
比如七年级第二学期《血肉筑长城》教师就可以先布置一下课前任务,寻找自己家附近的老红军等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一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人故事。这样再去解读教材中的图片信息就会多少会得心应手点。
2.2通过比较教材中图片的差异性,探究出图片背后隐藏着的相应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归纳与逻辑培养能力
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其差异性并建立前后相关联系,在联系中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并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归纳与逻辑能力。比如:人教版教材中,把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放在一起,有“北京的玉带桥”、“苏州的宝带桥”、“云南的龙潭桥”(见图片3、4、5),和赵州桥图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四幅彩色照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分组讨论桥的不同,并最终通过语言表达展示出来,老师也可以在学生不断补充与发现的同时进行语言上的提示与引导。最终总结各个桥的不同之处: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江苏苏州宝带桥是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而云南丽江黑龙潭桥也是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赵州桥跨度大,有分洪孔洞等等。然后通过教材的文字说出赵州桥的地位等知识。这样一气呵成的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知识,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图片对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加深对抽象内容的认识理解等做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对历史图片的解读与理解及其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更好地彰显了“图像证史”的功效,因此我们要更好地去探究初中历史图片的教学辅助方式,更好地从我们的教学中去总结与体会,去不断地实践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