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9196073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8.02

(21)申请号 201822027300.5(22)申请日 2018.12.04

(73)专利权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

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72)发明人 杨江 吴广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黄华莲 郝传鑫(51)Int.Cl.

F16H 55/36(2006.01)F16F 15/12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9196073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包括轮毂本体,轮毂本体开设有轴孔,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设于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上的第一橡胶圈以及套设于第一橡胶圈的外周上的第一减震环,轮毂本体的轴向一侧设有环形斜壁,环形斜壁设有第二减震组件,轮毂本体的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有第三减震组件。本实用新型减小了曲轴传递的扭转、弯曲和纵向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有效提高曲轴、轮毂和皮带的使用寿命,且能减小由于曲轴振动产生的异响产生的影响。还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有助于减小汽车行驶过程的振动,提高行驶平稳程度。

CN 209196073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开设有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上的第一橡胶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外周上的第一减震环,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传递弯曲振动的环形斜壁,所述环形斜壁设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有第三减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与第一橡胶圈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减震环对应第一凹槽设置有第一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环和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减震环通过第二橡胶圈与所述环形斜壁贴合,所述第二减震环与第二橡胶圈均与轴孔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为2~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组件包括第三减震环和第三橡胶圈,所述第三减震环通过第三橡胶圈与轮毂本体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三减震环和第三橡胶圈均与轴孔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与第三橡胶圈贴合的位置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减震环对应第二凸起设置有第三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轴向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内侧壁为所述环形斜壁,所述第三减震组件设置于锥形槽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本体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若干所述减重孔绕轮毂本体轴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环外圆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带槽。

10.一种汽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

2

CN 209196073 U

说 明 书

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曲轴在转动时会产生三种轴系振动,而在曲轴吸振设计方面,现阶段绝大多数发动机都只考虑了曲轴的扭转振动,因此,现在常用的曲轴减震皮带轮,只有第一减震块通过第一橡胶体与轮毂相连,该产品只能吸收曲轴扭转振动。[0003]而在实际测试中,曲轴的弯曲振动和纵向振动会在整车上产生很多异响、异常振动,严重影响整车的NVH性能。随着整车NVH性能要求的提高,曲轴的弯曲振动和纵向振动对发动机及整车的影响就必须加以考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收曲轴的弯曲振动和纵向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有效减小曲轴传递的扭转、弯曲和纵向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提高使用寿命的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及汽车发动机。[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开设有轴孔,所述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轮毂本体的径向外圆周面上的第一橡胶圈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外周上的第一减震环,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传递弯曲振动的环形斜壁,所述环形斜壁设有第二减震组件,所述轮毂本体的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有第三减震组件。[0006]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轮毂本体与第一橡胶圈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减震环对应第一凹槽设置有第一凸起。[0007]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减震环和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减震环通过第二橡胶圈与所述环形斜壁贴合,所述第二减震环与第二橡胶圈均与轴孔同轴设置。

[0008]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厚度为2~10mm。[0009]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三减震组件包括第三减震环和第三橡胶圈,所述第三减震环通过第三橡胶圈与轮毂本体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所述第三减震环和第三橡胶圈均与轴孔同轴设置。

[0010]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轮毂本体与第三橡胶圈贴合的位置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减震环对应第二凸起设置有第二凹槽。[0011]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轮毂本体轴向一侧开设有与所述轴孔同轴设置的锥形槽,所述锥形槽的内侧壁为所述环形斜壁,所述第三减震组件设置于锥形槽的底部。[0012]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轮毂本体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若干所述减重孔绕轮毂本体轴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3

CN 209196073 U[0013]

说 明 书

2/3页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减震环外圆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带槽。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0015]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0016]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曲轴转动过程中,由于曲轴会在扭转、弯曲、纵向这三个方向产生振动,此时,通过第一橡胶圈将轮毂传递的扭转振动传递到第一减震环,通过第一减震环来吸收曲轴产生的扭转振动,此外,通过第二减震组件吸收轮毂本体传递的曲轴的弯曲振动,通过第三减震组件吸收轮毂本体传递的曲轴的纵向振动,同时实现了减小了曲轴传递的扭转、弯曲和纵向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有效提高曲轴、轮毂和皮带的使用寿命,且能减小由于曲轴振动产生的异响产生的影响。[0017]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有助于减小汽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汽车行驶更平稳,安全性更高。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9]附图标记说明:[0020]1、轮毂本体,11、轴孔,12、环形斜壁,13、第二凸起,14、第一凹槽,15、减重孔,16、锥形槽,2、第一减震环、21、第一凸起,22、皮带槽,3、第一橡胶圈,4、第二减震组件,41、第二减震环,42、第二橡胶圈,5、第三减震组件,51、第三减震环,511、第二凹槽,52、第三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22]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轴减震皮带轮,包括轮毂本体1,轮毂本体1开设有轴孔11,轮毂本体1的径向外圆周面套设有第一减震组件,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套设于轮毂本体1的径向外圆周面上的第一橡胶圈3以及套设于所述第一橡胶圈3的外周上的第一减震环2,此时,通过第一橡胶圈3将轮毂传递的扭转振动传递到第一减震环2,通过第一减震环2来吸收曲轴产生的扭转振动,轮毂本体1的轴向一侧设有用于传递弯曲振动的环形斜壁12,环形斜壁12贴合有第二减震组件4,通过第二减震组件4吸收轮毂本体1传递的曲轴的弯曲振动,轮毂本体1的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有第三减震组件5,通过第三减震组件5吸收轮毂本体1传递的曲轴的纵向振动。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曲轴转动过程中,同时实现了减小了曲轴传递的扭转、弯曲和纵向的三个方向的振动,有效提高曲轴、轮毂和皮带的使用寿命,且能减小由于曲轴振动产生的异响产生的影响。[002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减震组件4包括第二减震环41和第二橡胶圈42,第二橡胶圈42的厚度为2~10mm,能有效起到减震的作用且避免过多增加皮带轮的重量,第二减震环41通过第二橡胶圈42与环形斜壁121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曲轴产生的弯曲振动通过轮毂本体1传递到第二橡胶圈42,第二橡胶圈42对轮毂本体1传递的弯曲振动起到缓冲和降低振动频率的作用,经过第二橡胶圈42传递到第二减震环41的弯曲振动经过第二减震环41进一步吸收,提高了吸收弯曲振动的效果,且第二减震环41与第二橡胶圈42均与轴孔11同轴设置,使第二减震环41和第二橡胶圈42能均匀吸收由于轴孔11连接的曲轴传递的弯曲振动,

4

CN 209196073 U

说 明 书

3/3页

提高轮毂本体1转动的稳定性。[0024]第三减震组件5包括第三减震环51和第三橡胶圈52,第三减震环51通过第三橡胶圈52与轮毂本体1轴向方向一侧面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曲轴产生的纵向振动通过轮毂本体1传递到第三橡胶圈52,第三橡胶圈52对轮毂本体1传递的纵向振动起到缓冲和降低振动频率的作用,经过第三橡胶圈52传递到第三减震环51的弯曲振动经过第三减震环51进一步吸收,提高了吸收纵向振动的效果,且第三减震环51和第三橡胶圈52均与轴孔11同轴设置,使第三减震环51和第三橡胶圈52能均匀吸收由于轴孔11连接的曲轴传递的纵向振动,提高轮毂本体1转动的稳定性。[0025]进一步的,轮毂本体1与第三橡胶圈52贴合的位置设有第二凸起13,第三减震环51对应第二凸起13设置有第二凹槽511,使第三减震环51与轮毂本体1之间的结合更紧密,提高第三减震组件5与轮毂本体1结合的稳定性,防止第三减震组件5在径向方向移动;轮毂本体1与第一橡胶圈3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凹槽14,第一减震环2对应第一凹槽14设置有第一凸起21,使第一减震环2与轮毂本体1之间的结合更稳定,防止第一减震环2在轴向方向移动。

[0026]在本实施例中,轮毂本体1轴向的一侧开设有与轴孔11同轴设置的锥形槽16,锥形槽的内侧壁为环形斜壁12,第三减震组件5设置于锥形槽16的底部,一方面,开设锥形槽16减小了轮毂本体1制造的材料用量,且减小了轮毂本体1的重量;另一方面,为第二减震组件4和第三减震组件5提供安装的空间,减小了皮带轮整体的空间占用。

[0027]上述锥形槽16的设置使第二减震组件4和第三减震组件5设置在轮毂本体1的同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时,可根据轮毂本体1用于容纳第二减震组件4和第三减震组件5的空间以及轮毂本体1受力的不同,将环形斜壁12设置于轮毂本体1的轴向方向一侧,第三减震组件5设置于轮毂本体1轴向方向且背向环形斜壁12的一侧。[0028]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橡胶圈3、第二橡胶圈42和第三橡胶圈52,不局限于橡胶材料,可选用其它具有减震、缓冲性能的材料。[0029]轮毂本体1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15,降低轮毂本体1的重量,同时节省材料,若干减重孔15绕轮毂本体1轴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使轮毂本体1各向受力均匀,提高皮带轮工作的稳定性,且第一减震环2外圆周面开设有至少一条皮带槽22,便于安装皮带。[003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曲轴减震皮带轮,有助于减小汽车整体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使汽车行驶更平稳,安全性更高。[0031]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有效吸收轮毂本体1连接曲轴转动时产生的扭转、弯曲和纵向的振动,有效降低皮带轮的振动,提高曲轴寿命,减少皮带轮传动产生的异响。

[003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

CN 209196073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