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者
单位:
科目: 电工基
课题: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教学对象: 职高高一
工作案例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术语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两部分。学生一般性地知道四个术语的概念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要透彻地理解四个术语,全面深入地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在学法上,一是学生要多提问、多设疑,从而有了探究问题和学习的动力,而问题的解决恰好是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学生要多练习,通过知识的应用,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从多个角度更深入理解术语和定律,成为自己的东西。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章在教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能力的原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
(1)掌握复杂电路的几个概念。(2)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3)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 2、能力目标:
(1)掌握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的方法(2)领会电工学中归纳、假设的研究方法。3、情感目标:
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谨慎、仔细、不怕难的乐观情绪,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具备了获得新知产生旧知的分析,能够自主探究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但抽象思维并不成熟,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的思维能力和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设计从以教为本到学生主体参与。本节课主要讲解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描述以及定律的证明。 针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面广等特点,课程组本着定位要准、内容要实、理论要精的原则,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
结论:我们就称这种不能用串并联方式分析和求解的电路为复杂电路。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前面我们学习了串联、并联以
及可以用串并联化简的混联电路,这些都是简单的直 提问:流电路。是
此电路的电阻之间的
否所有的电
连接方式是否是串联,
路都可以用串并联方式分析和解
决呢?现在我们来看下面这个图:并联或者混联呢?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要突出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内容,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更深层次探讨,即弄清定律实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一定律。2、教学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利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节点方程
在学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之前,为讨论问题方便先学习几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支路:电路中的每一分支叫做一
条支路,一般是由一个或 几个电路元件相互串联而成。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我
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无法解决复杂电路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寻找可以分析和解决复杂电路的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1)先理解掌握支路、节点、1.支路:(abc ac adc)2.节点:(a c)
2.节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3.(abcda adca 交点。abca)3.回路: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 提4..网孔:(abca
叫做回路。在每次所选用的
问:判断图一有几条支路?adca)
回路中,至少包含一个没有2)采用师生互有几个节点?有几个回路?选用过的新支路时,称这些动,通过叫学生来有几个网孔?回路为独立回路.
找出电路中的各个
4.网孔:内部不包含其他支路的回
支路、节点、回路路。电路中网孔数等于独
和网孔立回路数.(网孔一定是回
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
师生例题:如图四所示电路中,已知I1 共 四、课堂练习:同I=20mA ,I3 =10mA 4 =5mA ,参小结:考方向如图所示,试求其余支路电流。电路如图所示,基本求I1,I2概念支路,节点,回路,网孔2定律内容:对电路中任一节点,流进节点的电让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流之和等于流出节I1点的电流之和。图对电路中任一节4 解:先任意假设未知电流点,流进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节点电流定律)1、内容:1) 电流定律的第一种表述:在任一时刻,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I入=∑I出。如图1节点a I1=I2+I3 (1)2)电流定律的第二种表述: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1)和恒等于零。设:流入结点为正,流式出结点为负。即:∑I =0注意:若计算结果中,某一支路中电流为正值,表明假定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若某一支路的电流为负值,表明假定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3)KCL定律的推广应用。霍夫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任意假定的封闭面。即流进封闭面的电流等于流出封闭面的电流。 三、引导学生分析电路 注意事项对已知电流,一般按实际方向标示;对未知电流,可任意设定方向,由计算结果确定 未知电流的方向,即正值时,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一致,负值时,则相反 可得:方程: 可得: I1I5I4I4I6I3同理对于节点d 可得: I1I2I3 同理对于节点c: 对节点a由KCL列出节点电流I6I4I3(510)mA5mAI5I1I4(205)mA15mAI2,I5,I6的参考方向如图4所示。I2I1I3(2010)mA10mA解出I6的值是负值,表示I6的实: 际方向与假设的参考方向相反。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准确把握教材(1)解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和教学方向;(2)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3)分析学生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认知过程;(4)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五大基本教学环节;(5)设计练习,要有梯度和层次;(6)搜集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包容性、开放性、生活性,注意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要求。(7)择和设计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2.真实地分析学生情况(1)分析学生学习新知与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关系。(2)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年龄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3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3.根据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解题或列某个节点的电流方程时的注意事项:①,②,③,④ 在本节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本着以“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其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掌握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一直有较强的兴趣,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轻松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运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更重视各个环节的落实。首先以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本节内容,其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布置作业,针对学生基础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巩固了基础知识,有对知识做了适度延伸,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课外探寻答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学生能够通过组内成员的共同探讨理解复杂直流电路的基本术语,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基本内容和验证过程,能够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正确计算某一未知电流。
一.基本概念:1.支路:2.节点:3.回路:4.网孔:I1I2I4I3I5 八、板书设计I1I2I4I3I50二.节点电流定律(KCL)1.依据原理:电荷守恒定律2.分析过程: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注重师书对话、师师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书对话,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即:4、推广形式:IAIBIC3.定律内容:对电路中 中任一节点,流进节点 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或 或对电路中任一节点 点,流进该节点所有电 电流的代数和等于0
I0
5.例题6.注意事项:①,②,③,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