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9-3044 E—mail:eduf@dnzs.net.cn http://www.dnzs.net.cn Teh+86—551—65690963 65690964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Vo1.1 1,No.4,February 2015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设计+技能"教学改革探索 王亚君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重“技术”轻“设计”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出“设计+技 能”教学改革方向,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设计+技能”;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4—0167—02 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拓宽了图形设计者的视野,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 模式。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设计,实际上体现了设计者自身的综合能力(如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创作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那 么,如何让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电脑设计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艺术创造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教学现状及问题 多媒体技术课程一直是做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学生是按照技术的要求,综合处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 种媒体,作品自然成了电脑技术产物,没有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用计算机实现多媒体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创造的结合 体,应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培养。 通过对我校毕业生在多媒体相关行业的就业追终,及各高校学术交流过程中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存在 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领班式人才,即高技能人才。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工科高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课程结构基本相同。但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技术工具的应用软件学习所占比例较多, 有涉及到音频、视频、图形、3D等各个领域的范畴内容,所以往往每个学期安排不同的工具软件课程,但这样的结构安排会导致前 后环节脱轨,缺乏交叉性,无法统一。 2)师资力量不足 大部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师资力量不够完善,大部分教师没有在企业下岗就业或长期兼职的经历,对 行业要求没有深入了解。教师教学中,将精力主要投入于技术方法教学,而较少提及设计方面的艺术性,导致学生设计的产品成 果不够实用。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一些高职 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理论课时远远高于实践课时,实践环节的课程又都以在校的机房为主,学校没有专用的实习经 费,实习基地太少,而合作的单位又不愿接受太多的实习生。 4)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到位 在课程考核环节中,个别教师比较随意给分,主观成分较多,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也缺乏公平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 督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草草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作品,甚至相互抄袭复制。学生作品缺乏创意、同班同组相互间构思不是 平淡无味就是否雷同一致。 2教学改革方向 多媒体作品的灵魂是艺术性的,而基础是技术性。在现实的教学中,计算机技术层面的东西比较容易被接受,所以教师会倾 向于讲解那些“可视的”教学内容,而忽略对艺术性的关注。学生作为初学者自然而然地以学习“可视化”的制作方法,而忽视修练 看不见的设计“内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方向应确定朝着将设计与制作紧密联系起来,让二者并驾齐驱,没有 轻重之分。教学中若只以电脑技术为主,不仅使课程成为简单的操作课,而学生就只能掌握对软件的应用能力。教学单以艺术设 计为主,学生没能掌握最新的电脑制作技术,课程又要回到传统的理论传授模式。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这门课程恢复生机,从而发挥出技术与设计结合的重要作用。 所以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制定基于“设计+技能”培养目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 收稿日期:2014—12—17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多黑体技术及其应用…167 Compu ̄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11卷第O4期(2015年02月) 学情境。当然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先进的国内外择进的教学经验,像基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依托,将理论与实践合二 为一,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团队教学法,将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项目分工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 他们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最后选择适合多媒体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最终的成绩不能由任课教师 一人给定,而分数也不是评定学生掌握课程能力的唯一指标。 3改革措施 1)重新定位课程,树立正确教学目标。 制定新的“I+N”课程包体系,以多媒体技术设计为主,其他相关知识比如设计工具软件、艺术表现、市场策化等为辅的专业培 养方案。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现“设计+技能”主线。 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体现“设计+技能”这个主线。课程体系结构重点体现设计思路、制作技能两方面。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不受技术水平限制,也不受艺术设计能力的限制。教师教学以“设计+技能”为 指导方向,学生以“设计+技能”作为学习目标,而课程的学分考核也要围绕着这一“设计+技能”来实现。 3)将设计能力融入专业能力的培养之中。 设计要有艺术美感对理工科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更难以理解其内涵,但这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职业技能之一,所以要让它 在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内的各个学科中提到提高。设计能力无法用某种具体形式来表现,也不能只在某一门课程中学习到位。 将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始至终贯穿到学院对学生专业与职业培养方案中,以“设计+技能”培养目标和团队教学的途径与 方法为核心。 4)加强资源整合。 整合国内外、校内外有效课堂教学资源,如优化企业项目、精品课例、教学光盘、影像资料,搜集并整理教学成果材料,从而形 成统一标准,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的教学资源库。 5)打破传统的考核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老师期末给分制不符合目前的要求。评分应多元化,在成绩上可包括平时的项目完成给定分,技术应用分,创意和艺 术表现分,参赛获奖分,综合作品考评分等。考核评委的组成人员也是多元化的,可以是老师、学生、团队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4总结 通过两年来的教学摸索,我们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和网络管理专业开设该课程,遵循在教学中体现“设计+技能”的改革思路,分 班级、专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最终的教学效果,提出整改方案。在创建统一教学资源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 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金铁,张坤.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艺术设计【Jl_经济研究导刊,2012(12). [2】张翠华,那艳武.浅析艺术专业软件教学[J].才智,2012(14). 【3】李淑琴.对高职电脑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1). (上接第164页) [7]Xiaopeng Ji,Zhiqiang Wei,Yewei Feng.Effective vehicle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traffic surveillance systems[J].Journal of Visual Com— munication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2006,17(3):647—658. [8]郭磊,李克强,王建强,连小珉.一种基于特征的车辆检测方法[J].汽车工程,2006(28):1 1. [9】赵文哲,秦世引.视频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J].科技导报,2009(10). 【lO]Stauffer C,Grimson W E L.Learning paRems of acifvi ̄using real—time tracking[J].IEEE Transactions 0iq Pattern Analysis&Ma— chine Intelligence,2000,22(8):747—757. [1 1]姚敏.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8…多媒体技术厦其应用*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