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

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第9期 信息教育 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 华国辉,谭军勇,康晓敏 (宝鸡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721006) 摘要:系统总结了宝鸡市农民技术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最新进展,基本实现了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省市县乡 村五级办学体系网络的有机结合,具有天网、地网和体系网“三网合一”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开放式的农民技 术教育新模式。深刻分析了新教学模式的几条实现途径及其在农民技术教育中的优势和潜力,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针对性地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规模、高性能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6251(2010)09—0105—03 A New Mode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Peasants Based on Network HUA Guohui,TAN Junyong,KANG Xiaomin (College of Agncultural Radio—television in Bali City,Bali 721006)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new progress of network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technical training was summarized in Baoji City, which combined the satellite television networks,computer networks and peasant technical—training system networks,and contained the sky net,ground net and system network,called“3 in 1”,and a new model of peasant technical—training to with modelTl and opened feature was developed.Several ways for carrying ou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were analyzed,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in the technical training,and 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the countermeasures to carry out technical- training for peasants with high—performance and large—scal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were proposed. Key words:network;peasants’technology education;new teaching model 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 展,农村电视、电话、电脑的快速普及和农村网络硬 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大规 模、高性能地做好农民技术教育工作,已成为一项十 分迫切的研究课题。宝鸡市近十几年来在这方面进行 站,可现场进行学员与主讲专家之间的网上互动交 流,并向用户提供网络教育系统。实现了双向交互、 电子虚拟教室、信息发布、实时音视频传输、网上遨 游等诸多功能,这标志着宝鸡市农民技术教育网络平 台的正式运行。近几年,宝鸡市又新建开通了宝鸡市 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农民技术教育动态及农产品供 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农民技术教育 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网络平台以教育资源共享 率高、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图文并 茂、形象逼真等明显优势而受到广大农民和农业教育 工作者的广泛欢迎。 求信息,积极开展电子农务工作。开通农信通、奶农 120咨询热线等,进行农民技术教育和农业信息服务 工作。 大力加强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是宝鸡市利用 网络技术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条件。自2007 年以来 宝鸡市以“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为重 l 网络建设的新进展及其主要特征 为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对农民技术教育的优势, 除充分共享中国农业远程教育网、中国农村远程教育 点进行试点.经过三年努力,陆续建成符合标准的村 级综合信息服务站144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 82%,2010年还将再建309个信息村,到年底实现网 络全覆盖,三年培训农业信息员12500人。全市每年 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等 农民技术教育资源外,宝鸡市还与中央农广校和东方 集团卫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卫星远端小 作者简介:华国辉(1962一),男,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远程教育。 收稿日期:2010—08—07 《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第9期 信息教育 培训农民技术员100万人次,中专学历教育1000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农业产业创业培训 题,深受本地农民欢迎。学员可根据主导产业、农时 季节及个人需要随时进行视频点播: 2000人。网络教育平台的优势和潜力逐年显现,农民 技术教育成效不断增强,为宝鸡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 (6)可视化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网络可 视技术建立“农业远程专家可视系统”,即时解决农 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农民技术教育的一种创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农民技术教育网络建设实现了卫星电视网络、计 新模式。该系统由在线专家(信息库)、网络(传输 载体)和农民(终端用户)三部分组成,可突破专家 和用户间的时空限制,直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算机网络和省市县乡村五级办学体系网络的有机结 合,具有天网、地网和体系网“三网合一”的特征, 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开放式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 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模拟为一体的可交互的 网上教学,必将成为农民技术教育的重要手段,过去 传统的农民技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必将 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实现了农民技术教育和农业科技普及推广的即时性与 跨区域性。例如,宝鸡市高家镇巨家村农民李台生手 拿染病的黄瓜苗,对准电脑摄像头提出疑难问题,身 在杨凌国家农业高新示范区的专家就在显示屏上为其 开出了药方。这神奇的一幕令在场农民啧啧称奇,纷 纷竖起了大拇指,相信这种典型案例在不久的将来会 逐渐推广普及。 2新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分析国内外远程教育发展的历程,结合本地实 际,可通过如下教学模式来实现农民技术教育的高效 快捷发展。 另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农民技术 教育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途径和形式。如何综合或交替 运用在线教学、离线教学、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 和本地教师的现场辅导等方式,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 (1)网上浏览功能。教师在主页上设置先进的教 学大纲、教案、辅导资料等。引导学员自学并进行简 单的交互式问答,其优点是功能简单、操作方便,缺 点是灵活性差,无法设置较为复杂的教学课件: (2)远程登录Telnet。教师开辟专门供学员登录 的区域。安排各种课件,学员通过Telnet登录教师主 机,成为教师主机的一个仿真终端,进行个别化自主 学习。这有助于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可通过分析 学员的学习记录, “现场”监督、指导学员按教学计 效果,将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3新模式的主要特点 (1)有利于解决农民技术教育对象人数众多、居 住分散、农业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可有效扩大 办学规模,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宝鸡市270万农村劳 动力,每年须进行农民技术教育100万人次,农村富 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业产业创业培 训、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村组干部及农民技术员 知识更新培训等数万人,规模庞大、层次多样。但目 划进行学习,避免部分学员因自控能力差而无法认真 学习: (3)建立网络教室。通过Microsoft PowerPoint或 前师资不足,教学场所、图书资料、实验实习等基础 设施普遍薄弱.农业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 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可以通过 卫星、网络等媒体,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 术和国际国内现代化教学设施,电子阅览室、虚拟教 Microsoft Access举办适合农事季节和地域特点的专 题讲座: (4)登录腾讯QQ网,实现网上远程“现场”教 学。通过注册新账户,设置密码登录后,以QQ聊天 的形式进行教学交流;建立个人QQ空间,学员可通 过日志、留言板等形式相互转载交流学习笔记、习题 室就如同一个集传统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语音室 于一体的现代化课堂。通过该模式,农村偏远贫困地 试卷、学习体会等;也可借助耳麦、摄像头,通过建 立QQ群,邀请好友进行多人视频、语音会话、传送 文件等.农民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享受异 地优质的教学资源; (5)视频点播。由宝鸡电视台、宝鸡市农业宣传 区广大农民低成本接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正在变为现 实.促进偏远贫困的西山农民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实现 脱贫致富。 (2)符合农业成人教育的特点。农民学员担负着 农业生产与家庭生活的双重重担,工学矛盾突出,特 别是在农事繁忙季节,无暇顾及学习,对知识的学习 信息培训中心拍摄的农业科教电视专题片《农事直通 车》自2003年7月在BJTV—l开播以来,每周一期, 迄今已达350多期,贴近宝鸡农业实际,每期一个专 ・--——往往半途而废。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学习者不受 时间、地点和课程表的限制,可在农闲季节或夜间自 106・--—— 《农业网络信息》2o10年第9期 信息教育 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有效解决成人教育 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3)适合农业科学技术的教学与推广。农民技术 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处于动态生长发育中的动植物 期、实用、低廉的半脱产式培训,尽快实现就地或异 地就业。专业设置以技术技能类的“种养加”、餐饮 烹饪、汽车摩托车驾驶维修、电气焊等为主。如何利 用网络技术开展上级部门下达的“培训项目”、组织 有机体,生命周期长、遗传机理复杂且概念抽象苦涩 难懂。利用网络技术制作的农民技术教育教学课件综 专业力量制作与之配套的课件和教学规程、规范高效 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还需做大量艰苦繁重的工作。 (3)加强课件研究,便利师生操作。农民技术教 合了文本、图形/像、音视频、三维动漫等多媒体信 息。教学效果直观、形象。许多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用 文字、图表说明的操作要领可以实时交互、仿真模 拟,以生动、形象的动漫形式表现出来,农民一看就 会,激发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育涉及的专业多、层次多、科目多,要满足不同层 次、不同专业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需求,需制 作经济实用、适于交互的1000多门课程或实用技术 的多媒体课件,并将网络教育信息、教材、参考书等 4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利用网络技术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优势和 潜力很大.宝鸡市近十几年来的艰难探索和有益尝试 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网上其他信息类似,网络教学 也存在信息泛滥、信息安全和不良信息干扰等问题, “建网、建库、建队伍”依然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其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成电子阅览室。同时要广泛搜集教育资源和最新技 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动态农民技术教育体系教学资 源库,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充实、更新及时。这是 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 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对农民技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更新更高的要求。另外,农民接触计算机技术较少, 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学习时.需要入机接口操作简 (1)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效益。目前在 农村基层.农民技术教育的大部分网络资源分别掌握 便、功能较少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尽快研制开发出 在不同的部门和单位,未经整合的网络教育资源形成 一高度智能化又操作简单的教育平台,有效解决多媒体 课件的便捷操作问题,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个个“信息孤岛”,导致软硬件资源的重复建设和 大量浪费,农民对目前的培训评价不高。应充分发挥 组织部门体系健全、农业部门课件技术和教育部门办 学场地宽裕的优势,多部门联合,明确职责、分工协 作,形成办学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以期取得最佳的农民技术教育效益。 (2)深入研究农民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近年 来,农民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业 产业创业培训、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转 参考文献 【1】申永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体系的思考【JJ.高等农业教育, 2007,3(3):92-95. 【2]杨信廷,等.基于B/S架构的密云县农户培训档案管理系统设 计与实现【J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459 ̄-62. 【3】耿立明,等.多媒体技术在农民教育中的应用fJ].计算机与农业, 20o1,f4):19—21. 岗就业培训等“项目培训”需求强烈.并需要通过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