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及特征
气候带 分布 特征 成因 气候型 分布 特征 成因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陆 地 低 纬 度 气 候 南北纬30° 其他气候:南北纬度25° 均气温在15℃以上 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5°~30°之间 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 夏季:降水量多,形成雨季; 冬季:降水量少,形成干季 气候炎热干燥 热带干湿季节气候 赤道多雨气候 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 全年皆夏,多对流雨 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 干季: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 雨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的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 夏季: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30°N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西南季风; 冬季: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盛行东北季风 热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10°~25°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海洋中的若干岛屿 陆 地 中 纬 度 气 候 陆地温带分布在35°~60°的地区,陆地亚热带分布在南北纬25°~40°之间的地区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季节变化均较大;气温降水变化和非周期性变化显著 亚热带湿润气候 北美大陆东部25-35度 冬夏温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高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 冬冷夏热,干燥少雨 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 0℃以下及其左右 干旱气候:<250mm 半干旱气候:250~500mm 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北纬35-55度左右的东亚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20℃以下 0℃以下 全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 22℃以下 0℃以下 750-1000 mm 400-8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35°~60°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暖热多雨 受海洋吹来的西风影响 22℃以下 0℃以下 降水不足500mm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色棕壤和灰棕壤) 温带荒漠土与温带草原栗钙土 终年高温多雨,具有海洋性的特点 终年盛行海洋热带气团,加之信风登陆后遇到沿海山地而抬升,故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 28℃以下 18℃~25℃间 1000mm以上 热带雨林砖红壤 ﹥20℃ 18℃以上 1500~2000mm 250mm以下 热带荒漠(荒漠草原)土 热带雨林砖红壤 16℃~18℃ 700~1600 mm 25°~28℃ 38℃ 18℃ 2000mm 热带雨林砖红壤 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年平均降雨量 植被土壤类型 南北纬15°左右,终年高温,有明也可延伸到25°左右。 显的干、湿季之分。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全年高温,月平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22℃以上 0℃~15℃左右 750-1500mm 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 亚热带夏干气候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陆地 高纬 度气 候 北半球50°N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德陆地寒带 气温低,无 真正的夏天。降水少 极地冰原气候 极地气团与冰洋气团的影响 极地长寒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亚热带大陆的内部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22℃以下 4~10℃ 300-1000mm 常绿硬叶林,褐色土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湿润水汽难以到达 5℃以上 荒漠草原,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北纬50-70之间,北纬60-7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大陆性强烈,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 北纬70°~75°之间 南极大陆、北冰洋、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地区 全年皆冬降水稀少 全年严寒,降水极少,常见暴风雪,有巨厚冰原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10—0℃ 200~300mm 苔藓 ,地衣 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0℃以下 小于250㎜ 高地气候 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 气候垂直分异明显 气温和干湿度随海拔增高而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