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书写要求
(一)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是指患者因同一种疾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时书写的记录。
(二)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由执业医师完成。
(三)要求及内容基本同入院记录。主诉是记录患者本次入院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现病史中要求首先对本次住院前历次有关住院诊疗经过进行小结,然后再书写本次入院的现病史。
(四)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可以从略,只补充新的情况,但需注明“参阅前病历”。
(五) 如因新发疾病而再次住院,则需按入院记录的要求及格式书写。并将过去的住院诊断列入既往史中。
二、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格式
第X次入院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婚姻: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个人史: 月经及婚育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 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 出生地: 职业: 入院日期: 记录日期: 病史陈述者:
医师签名: 三、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示例
第二次入院记录
姓名: 林xx 性别: 男 年龄: 61岁
期:2010-01-30,13:00
民族: 汉
2010-01-30,15:30
婚姻: 己婚
病史陈述人:患者本人 记
录
日
期
:
出生地: 山东省泰安市 职业: 退休干部 入
院
日
主诉: 头晕、头痛6年,心慌、气短3年,加重10天。
现病史: 因头晕、头痛3年,心慌、气短、下肢水肿20天,以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频繁室性早搏、心衰II°于2006年12月5日第一次住院。当时已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检查血压170/110mmHg,呼吸浅促,口唇轻度紫绀,两肺底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尖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闻及2/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早搏10次/分,A2>P2。肝在肋下2cm,两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经低盐饮食、降压、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13天,心律规整,血压降至140/95mmHg,心衰基本控制,于2006月12月18日出院。
病人上次出院后,曾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复方丹参片”、“潘生丁”、“地高辛”、“双氢克尿噻”等,一般情况尚好,可从事轻度体力劳动,也无明显心慌、气短等症状。于2009年6月中旬血压又开始不稳定,波动在150~200/95~120mmHg之间。劳动时常感心慌、气短、头晕,伴干咳,休息后症状可消失。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
重。10天前因与家人争吵,心慌、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夜间睡眠时可突然憋醒而被迫坐起。在当地曾服中药10付和服用“地高辛”、“双氢克尿噻”等,症状未见好转,于今日送来我院急症室。
既往史: 平素身体较差,无气管炎、哮喘等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生于济南。有吸烟史20年,每日10支左右。饮酒少量。25岁结婚,妻子健康,有一子一女均健在。
家族史: 父于1995年因患“高血压”、“脑出血”病故,母亲于1999年因患“肺癌”病故,家中无结核病及精神病患者。
体格检查
T36.8℃ P81次/分 R20次/分 BP148/10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眼睑轻度水肿,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耳、鼻无异常,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两肺呼吸音稍粗糙,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两肺底可听到少量小水泡音。心尖搏动在左侧第五肋间锁中线外2cm处,搏动较弥散,约4×4 cm,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如左表。心率142次/分,心律绝对不整,第一心音强弱不等,A2>P2,心尖区可闻及2/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脉率81次/分,脉律不规则,强弱不等,脉搏短细。血管壁弹性较差,无毛细血管征及股动脉枪击音。腹部平坦,软,肝下缘肋下3 cm,质韧,边钝,有触痛。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直肠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正常,两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腹壁反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2010-01-30 血常规: 正常。
2010-01-30 胸部正侧位片: 左心室增大,主动脉迂曲延长,主动
脉弓突出。
2010-01-30 ECG: 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劳损,快速型房颤伴室
内差异性传导,单源性室性早搏。
初步诊断:l、高血压病(3级,极高
危)
级)
速性)
源性)
硬化性心脏病?
×
NYHA分
心房颤动(快
室性早搏(单
2、冠状动脉粥样
张×
高血压病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