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墓门》原文、翻译及鉴赏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第 1 页 共 4 页
诗经《墓门》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墓门有棘,① 墓门有棵酸枣树, 斧以斯之。② 拿起斧头砍掉它。 夫也不良,③ 那人不是好东西, 国人知之。 大家都很知道他。 知而不已,④ 恶行暴露他不改, 谁昔然矣。⑤ 向来生个坏脑 墓门有棘,① 墓门有棵酸枣树,斧以斯之。② 拿起斧头砍掉它。夫也不良,③ 那人不是好东西,国人知之。 大家都很知道他。知而不已,④ 恶行暴露他不改,谁昔然矣。⑤ 向来生个坏脑袋。墓门有梅,⑥ 墓门有棵酸枣树,有鸮萃止。⑦ 猫头鹰啊它安家。夫也不良, 那人不是好东西,歌以讯之。⑧ 唱个歌儿讥刺他。讯予不顾,⑨ 讥刺告诫他不听,颠倒思予。⑩ 灾难临头才想咱。 (程俊英译)
【注】①墓门:陈国城门名。棘: 酸枣树。②斯: 劈。③夫: 彼,那 个人。④不已:不止、不改。⑤谁昔: 畴昔、从前。然: 就是这样。⑥梅:古文作槑, 槑、棘形似,棘误作槑。故梅应作棘。⑦鸮(xiao):猫头鹰。萃:集、停息。止: 语助词。⑧讯:借作“谇”,警告、责骂。⑨讯予:即予讯。⑩颠倒: 指国家纷乱。陈,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陈桓公的时候出了一个叫陈佗的人,他是桓公的庶弟。他们的父亲文公死后,照惯例嫡长子桓公继位。但陈佗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直在觊觎着陈国的最高统治权。后来他乘陈桓公病重,杀死了太子免,使
第 2 页 共 4 页
国家陷入了内乱。不久,桓公死,陈佗自立为君。陈佗的倒行逆施给陈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国家大乱,国人离散,人民对陈佗无比仇恨。后来陈国人民借助蔡国的力量杀死陈佗,除了一害。《墓门》这首诗就是刺陈佗的。详味诗旨,《墓门》当作于桓公病死之前。这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目睹陈佗的所作所为,断定他要作乱,于是发出警告: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于是,虽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佗却并不因此而有所收敛: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他继续作恶,我行我素。这是第一章,诗人以愤怒的笔触揭露了陈佗怙恶不悛,由来已久的恶行,表现出强烈的爱憎。第二章转入警告: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那个居心叵测的家伙,我要唱一只歌儆戒他,如果他“讯予不顾”,不听告诫,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自取灭亡。“颠到思予”——到那时再想到我就来不及了。诗人并不是个预言家——虽然历史的进程证实了他的预言——而是一位严肃的法官。他站在历史的审判席上,揭穿了一个政治扒手的罪行,宣判了他自取灭亡的最后归宿,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中国诗歌有讽刺的传统,溯其源,滥觞于《诗经》。《汉书·礼乐志》曰: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郑玄 《诗谱序》云: “周室大坏,《十月之交》、《民劳》、《板》、《荡》勃然俱作,众国纷然,刺怨相寻。” 《诗序》在阐发诗歌的社会功用时也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可见古人很重视诗的讽刺作用。《诗经》中的讽刺诗之多,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墓门》却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诗经》中其它的讽刺诗那样多用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或强烈的对比来传达诗
第 3 页 共 4 页
旨,全诗除每章的头两句用兴而比的手法,把陈佗比作恶木(棘) 和凶鸟 (鴞) 外,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法指斥时政,不讳言,不掩饰,可谓有胆有识,快人快语。而正是这样的谔谔直言使诗人忧国忧民,疾恶如仇的形象显得分外鲜明和传神。此外,在章法上此诗也有特点。吴闿生说: “一句一转,沈郁顿挫”,(《诗义会通》)颇中肯綮。《墓门》在当时民间流传很广。据刘向的 《列女传》记载,晋国有个大夫出使宋国,途经陈,遇到一个采桑女子。他要这个女子唱歌,采桑女便唱了这首《墓门》。这个故事虽不可靠,但用它来证明 《墓门》在陈国民间的流传情况,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一首政治色彩很浓的诗,竟然在民间广为流传,除了说明这首诗的艺术生命力之外,也充分地显示出陈国民众的人心向背。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