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微生物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一大批新技术极大丰富了临床检验手段,有效缩短了检验时间,促进微生物检验健康发展。医学微生物检验为微生物检验工作重要的主体,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不可避免,检验人员长期与体液、血液及其他标本接触,具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这些具有较大感染性的生物致病因素,对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在医学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培养其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并积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有利于控制病毒、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确保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检验人员;安全防护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基于微生物基本形态、活动规律原理所展开的可对疾病治疗或诊断进行指导的检验技术,可帮助医生对患者实际病况做出有效判断,并在获知感染原因后明晰对症施治策略,为医生就病情的分析、护士就护理所采取的措施起到风向标作用,需对结果的准确性予以保障。然而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临床检验的质量存在差异。为针对性解决这一问题,医技人员应主动对可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予以分析与能力范围内的有效解决,以获取更为精准可靠的临床信息。
1.医学微生物检验概述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操作水平的医学专业教学,在生命科学中是非常有活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在现阶段的生命科学的历程当中,其重要地位也是与日俱增的,而医学微生物检验当中重点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几个环节,当中的理论知识涵盖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三个板块,同时各个板块所包含的关键点都相对繁琐、杂乱,并且具有非常多的知识点。各个部分的生物学特点和性状都是对实验原理进行检验的
关键依据。在检验医学微生物时不但可以合理的给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其与最后的医治手段和预后效果存在直接的关联。
2.提高医学微生物检验水平的措施 2.1提高检验能力,加强专业素养
在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时,其工作连续性较强,在进行结果的判读时,也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主观的判断能力,所以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固定且相对独立的微生物标本进行判断。在这样的要求下,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自我更新和创新能力,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检验综合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关键。在进行检验时,需要保证细菌鉴定和药敏结果准确可信,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细菌的鉴定以及药敏实验的吻合。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能够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诊断,通过密切检查能够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实验室并非所有病原菌都能检出。受到实验条件单一、体内环境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药名检查结果也并非是一种100%的诊断准确方案。故而医务人员与检验人员之间应当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互相获得谅解和支持,这样能够保证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药物应用的质量。
2.2重视临床沟通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微生物检验主要是对各类形式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检验,如此才能够为医师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标本都是由医务人员共同采集的,标本采集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强化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与治疗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唯有二者共同遵循微生物检验要求和技术操作标准,才能够真正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大部分临床医学的治疗过程中,微生物检验人员与相关医师的深入沟通与交流,将会使得工作人员对一些假阴性结果更加重视与关注。正因如此,微生物室检验的工作人员才会对多次送检的标本进行更加特殊化的处理,将检验的标本放入到血培养瓶以及厌氧瓶中等操作。部分病症由于病程过隐匿,且没有多大的
痛感,其症状往往是不明显的,且表现出来的症状与其他各类不同的疾病病症类似,此时,微生物检验室的工作人员在提供病原学依据时,就必须对医师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相应的提示。
2.3强化培训与学习
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而言,无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并且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间接性地参与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因此这项工作对于微生物检验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知识能力的要求通常会比较高,所以医院应该定期地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特定的技能培训,如此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其理论知识能力,综合实践技巧与专业技能水平。另外,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医学专业的新知识、研究新动向进行一定的了解,如此才能够真正的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做好医学微生物检验工作。
2.4推进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按照相应标准设置墙壁、天花板、试验台、洗手池等区域,定时对物体表层、地面和空气进行消毒,操作完毕使用打开门窗、冲洗、擦拭等方式清除残余消毒剂。建立健全的防护制度,向检验人员讲解职业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告知其细菌、病菌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讲解危险度评估方法等知识,培养其安全防护意识,指导其正确进行安全防护。试验前,检验人员必须佩戴帽子、双层乳胶手套、口罩,穿好工作服,必要时可穿上隔离衣、戴上防护眼镜。若手套被样品污染,要立即更换,使用锐器进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并确保光线的充足,避免被锐器划伤或刺伤,一旦出现伤口,应反复对伤口进行挤压,将伤口处血液挤出并使用肥皂清洗损伤部位,采用乙醇或碘酒消毒,包扎好伤口,可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感染。医学实验室使用过的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与实验器材、弃置的微生物样品、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集中到同一建筑内进行消毒杀菌,在按照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实验室值班人员应尽量在工作任务少或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减轻辐射造成的损伤,检验人员离开实验室进入非实验区域时,应脱下防护服,并定期进行高压杀菌处理。
2.5进行标本质量控制
标本为临床检验的素材,标本的采集分为医生采集(血液、痰液等)和患者自行采集(尿、粪等),标本的采集效率、处理以及是否做到了及时输送均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在医生采集标本时,若部分非专业检验人员,没有使用正确的采集方法,且未及时送至检验人员手中,可造成标本质量不高。除此之外,在患者自行采集尿标本时,可能出现标本污染,以致微生物检验结果产生误差,失去诊断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采集时间的问题,比如医生嘱咐用药前采集,但部分不能随意中止药物的患者,或已经服药的患者可于下次用药前对标本采集,但部分患者出于对检验的不了解,而选择了错误的时间段,势必会造成结果的不客观。故,涉及到检验的三方(医师、检验人员、患者)需经充分沟通,以对采集时间与标本等明确,促使临床微生物的检验质量提升。
结语:
因此,愈来愈多的疾病诊治必须依赖于医学检验结果,另外,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检验信息是否能够准确地传递给临床医师,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临床诊治。正因如此,检验人员必须努力做好医学微生物检验,这一步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杨昌劲.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88.
[2]解翠花,王丽.微生物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6):617-618.
[3]孟良.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9):13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