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技术■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指导意义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张群林 摘 要陶行知“生活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陶先生的“生活教育 理 念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整合课程资源;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陶行知;生活教育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教育”是其全部理论的一个 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 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我们可以说,所 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 有的活动都是生活,生活就是一切教育的来源。陶先生 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 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 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 着借鉴意义,对我国当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 性、生成性等其它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课程特点。综合实 展更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借鉴陶先生的“生 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活教育”理念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指导综合实 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既是和世界课程改革的整 践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体发展趋势接轨,又反映了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 1.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有效整合课程 实需要。 资源 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中,很容易找 对于陶先生身体力行倡导的“生活教育”,他本人曾 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影子。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 有过一段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 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 去”作为座右铭,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一生耕耘,做出了 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 不可磨灭的贡献。毛主席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 此,我所谓的生活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的生 鼓励、帮助;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导学案引导下,学生在 少到22.5%。 较短的时间内较快、较好地领会了技术要领,掌握了技 3.1.4对于留守学生可以采取“多帮一”的课后互助 术动作。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就有兴趣了,积极了,练习积 方法,让多位学生与他结对子,使他在家时与他人交流 极后,练习密度加大,练习效果就明显了。练习时每节课 时间增多。 都有小目标,每个单元有一个较大目标。制定好目标后 3.2建议 学生练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比如立定跳远第一节课目标 3.2.1加强家校联系。父母要转变观念,要多陪孩子, 是掌握动作,跳1.9米;第二节课目标就要跳2.0米;第 经常打电话给孩子,不仅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饱富足的 三节课2.05米;第四次课达到2.1米。这就要求学生不 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 仅要掌握跳远技术动作,还要加强腿部力量练习。在课 3.2.2学校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 堂及课后练习中,学生就会互相鼓励、帮助,达到小目标 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留守儿童解开 后积极向较大目标靠拢,直至达到或超过较大目标。通 心灵的疙瘩。 过一年模式练习,每个学生体质都大大增强。优秀率提 高25%,良好率提高20%,达到40%,不及格率由45%减 (责任编辑:林秀春) 箍谴JI砧教嚆印完 嬲 ■实践与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活。”因此,“生活教育”中的“生活”是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自然生态诸多领域在内的“大生活”。这种“大生活” 决定的“生活教育”所具有“大教育”观,可以表述为“为 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 一切为了学生”。在这 样的“大教育”观指导下开展的活动必然是形式灵活、层 次鲜明、渠道多样、内容丰富的有机整体。 生活的整体性造就了教育的整体性。以此教育思想 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可以包括学生的个 人、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实施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时,就应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体 系具有整体性,这样才会让学生体会到学校教育不再是 脱离实际的教育,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和社会需求是 紧密联系的,可以把学校所学和社会融为一体,这样才 能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课程价值。 首先,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 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扭转传统学科教 学相互割裂、缺少联系的局面,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无论 课程内容还是课程目标,与新课标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割 裂的。 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科 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学生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课程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 践活动中整合、延伸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会涉 及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 科知识在学以致用中重组和综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整体科学素养极为有利。比如笔者指导过的《闽 江口湿地的考察与保护对策》实践活动,其中湿地动植 物的考察就涉及生物学知识,湿地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及 卫星遥感监测等就涉及地理学知识,而湿地的水质鉴定 又涉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就必 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有效研究。 其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课程知识的应 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 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比如笔者和学生一起 开展的《福州城区热岛效应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从福 州城区夏季酷热难耐,发现了城区热岛效应是福州夏季 高温的重要诱因。陈夏同学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城区 现有绿地及可供绿化的区域较为有限,水平绿化空间不 足。经过思考,她提出了《城市建筑的“绿外套’L垂直 绿化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她对爬山虎、常春藤 等攀援植物做了大量研究,在估算叶片面积时就自学了 q 福建 础教嗜印宪 微积分的方法;在测量蒸腾速率时,又学习了大量植物 学的相关知识;在计算蒸腾量对周围气温的影响时,又 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她后来各学科 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对f提升科学素养有 大有帮助。 其次,应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个模块之间的 整合。在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了研究 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模块。 在大部分中小学,这些模块都是分项实施,各模块之问 没有什么联系,这样操作导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 并不理想。如果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模块相互 整合,彼此关联,就能极大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 开展。 以笔者参观过的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为例,该校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个模块整合方面做了许多有 益的尝试,很值得我们借鉴。校方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进 行了总体规划,以《走进古镇黄龙溪》实践活动为例,校 方让初二的学生全员参与,但绝不是象许多学校所实施 的社会实践活动那样,就是安排…场类似于春游的活动 草草了事,而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事先对黄龙溪古镇 有所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师生共同从中选 择有新意、可行性强的部分课题,分组进行研究。当学生 走进黄龙溪古镇时,他们是带着问题、带着课题有备而 来的。这种将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践 活动,学生从中得到的体验和收获自然大不相同。再以 《走进社区》实践活动为例,校方不是只让学生完成若干 社区服务的时数,再检查确认一下街道、居委会的签章 即可。而是让学生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发 现问题,从而形成调查报告类的研究课题,分组进行研 究。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中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 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取得了 很好的社会反响,他们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了自己的一 份心力。这样就实现了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整 合。这类关注到整体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陶 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真谛。 2.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运动,本身就是生活教育理论与 生活教育实践的有机统一。陶先生当年确定了“教学做 合一”作为他所创建的晓庄学校的校训,对此他有过相 关阐述:“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既然真正的教 育来源于人们生活间的接触,任何有人居住或聚集的地 方实际上就是一所大众学校。于是,我们的学校是在庭 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技术■ 院、走廊、街道、商店、庙宇、兵营中举办的。整个社会是 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的教育思想对 当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实 力求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提供更 多的独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启发学生的想 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 望。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 生不断提出问题,再让这些问题引领他们去解决问题, 践活动要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发展实践能力,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 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所以,校方与教师应创 设情景,最大程度地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敢想、善 问、多看、乐做,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感知、 思考、操作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自发开展丰富多彩 同时又不断地生成新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才算是开展得 有声有色。笔者在课上开展了“头脑风暴”的教学,让学 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大胆联想,畅所欲言。如 的实践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各项活动中 谢学军同学将自己在“头脑风暴”产生的问题和创意都 去。 还是以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开展的综 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拿出总课时数的20%让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如诗歌会、演 讲赛、辩论赛、鸡蛋撞地球实验、汽车模型比赛、行政区 划拼图比赛等;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如走进古镇黄 龙溪、走进社区、走进双流新城、走进双流水环境、走进 城市交通等。学生带着任务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自主学习 探索,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去调查、研究,并加深体验。学 生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该校学科课程的课时数和其它学校相比要少一些,但该 校毕业生的升学考试的成绩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稳 步提高,目前该校的中考成绩已稳居双流榜首,在整个 成都市也名列前茅。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已经从扎实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受益良多。 3.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力最能得到发挥的条件是民 主。”.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构 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情境,保护和 激发每个孩子的创造力。 ,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 异。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的共性的身心特 征;作为每个个体,他们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 征。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 展成特长。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要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 使他们在各自基础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针对不同学 生的性格、能力、智力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 方法进行教育。 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 手、眼睛、嘴、空间、时间。在笔者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 活动中,总是努力践行陶先生“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 记在本子上,一段时间后,他将这些内容拿来和笔者交 流,当笔者一一看完其中的100多条创意时,他所产生 的许多奇思妙想,让笔者都大为惊讶。后来他从中选择 了《自给电感应水闸》和((Biefeld—Brown推进器》进行研 究,两个项目都获得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 奖,后一个项目还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 奖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所处的年代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 但是两者之间有着太多的共通之处。它们都把“生活”作 为教育的舞台,开辟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它们都重视 实践,赋予了教育更深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生活 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自身长期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时至今日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无论是在综合实践 活动的开发阶段,还是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广实施过程 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在当下全面推进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好地借鉴和参考陶行 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更大 的成功,从而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邹开煌) 硒建基础教首研完 嬲黼 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