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电解水替代SO2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

利用电解水替代SO2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8年6月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1.33.No.6 第33卷第6期 Jun.2018 利用电解水替代SO2改进玉米淀粉 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 乌云达来 郝建雄 刘海杰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环境工程系 ,呼和浩特010051)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家庄05001 8)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采用电解水代替SO 以改进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以传统工艺(0.2%SO:)作为对照,通过酸性电 解水(AcEW)与碱性电解水(A1EW)二次浸泡来提取玉米淀粉。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AcEW浸泡43 h后 再使用A1EW浸泡5 h,此工艺下淀粉收率最高,达到(67.2±1.6)%,并与传统的湿法工艺(S0:浸泡48 h)的 淀粉收率(67.4-4-1.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电解水湿法生产 玉米淀粉二氧化硫 中图分类号:TS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74(2018)06—0039—06 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8 15:20:24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864.TS.20180518.1520.024.html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物之一,其淀粉质 量分数达到70%左右。玉米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 制药、造纸、纺织、化工、化妆品及能源工业。目前玉 米淀粉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干法及湿法两种工艺,但 由于干法加工所得的淀粉纯度较低,因此湿法加工 工艺是生产玉米淀粉的主要工艺 。 浸泡过程是玉米湿法生产加工工艺中的关键环 节,目前的浸泡工艺是把玉米籽浸泡在含有0.2%~ 0.3%的SO,的水溶液中,在48~55℃下保持40~ 比如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 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_4]。因此能找到代替SO:的 环保、安全的玉米湿法工艺显得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已经开发和改进SO:浸泡玉米的传统 湿法生产淀粉的工艺。Singh等 在浸泡液中加入 了乳酸,结果不仅淀粉产量增加,而且浸泡时间也可 缩短,但是使用乳酸仅可以使玉米的种皮和胚乳的 软化速度加快,更有利于SO:吸收,但不能代替SO 。 任海松等 加入酶对玉米湿磨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报 道,结果表明,此法可消除SO 的加入量,且淀粉的收 率和质量与常规方法差异不大,但是酶法加工的成 70 h,达到软化玉米颗粒,降低其机械强度的目的 J。 SO: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微生物的生长;二 是亚硫酸离子作用于二硫键,把蛋白质从淀粉颗粒 里分离出来,从而减少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增加蛋白 本偏高,因而将酶进行回收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Ruan等 研究使用臭氧来代替SO:的玉米浸泡的可 行性,并证明了臭氧辅助浸泡处理的淀粉收率高于 质的溶解度。浸泡过程便于将淀粉从蛋白质的基质 里释放出来从而增加淀粉的收率。然而,使用SO 的 安全问题应得到重视,S0 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 影响,当吸人或摄入过量的SO 后,会对血液产生明 常规的s0 浸泡法。这些方法在实践中操作复杂,成 本高,也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一种 适合于工业化应用的环保、安全、经济的新方法来代 替SO,浸泡的常规方法意义重大。 电解水(Electrolyzed water,EW)是在电解槽内电 显的毒副作用,并且对肺、肝脏及免疫系统都有一定 程度的伤害 。针对SO:作业工人的流行病的研究 表明,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可能引起慢性损害,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5MS0210),内蒙古 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233) 收稿13期:2017一l1—2O 作者简介:乌云达来,男,1969年出生,讲师,食品科学 解氯化钠溶液而获得。强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 trolyzed water,AcEW)产生于电解槽的阳极端,具有 低pH、高氧化还原电位、含有次氯酸的特性。碱性 电解水(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A1EW)产生于电 中国粮油学报 2018年第6期 解槽的阴极端,高pH、低氧化还原电位。酸性电解 水具有广谱的杀菌性能,在水果蔬菜以及食品加工 设备中的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单增李 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强烈的杀 菌活性 。酸.1生电解水的广谱的杀菌机理归功于 其pH、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其中有效氯是主要 因素 。电解水的制备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无二次污染,并且酸性电解水的高氧化性和杀菌性 能以及碱性电解水的碱性特性,具备了代替常规玉 米湿法工艺中的SO 的条件。 本实验利用电解水浸泡玉米籽粒的方法代替传 统的s0:溶液浸泡方法,并与传统方法(0.2%SO:、浸 泡48 h)进行了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用玉米购自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 心,黄色的马齿形玉米,中农大4号,含水量 14%, 将玉米按每100 g的质量分装塑料袋内密封,在一4 ℃下保存备用。 强酸性电解水(AcEW)和强碱性电解水(A1EW) 的制备使用CE一7001电解水发生器(有隔膜电解 槽,广州赛爱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制备后的电 解水(EW)将立即使用。EW的pH、氧化还原电位 (ORP)的测定,使用510M一01 5一星多参数测量仪 (美国Thermo公司)并配有pH(Orion 8102BNUMP)、 自动温度补偿(Orion 927005MD)和ORP(Orion 9180NMD)电极。AcEW的有效氯(ACC)采用碘量 法测定。 实验中使用的AcEW和A1EW的有关物理化学 参数列于表1。亚硫酸氢钠(分析纯),将用于传统玉 米浸泡工艺。 表1 实验所用电解水理化指标 注: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来表示(n=5);环境温度为 (23±2)℃,ND为未检出。 1.2玉米籽粒吸水量实验 分别称取1O.00 g的玉米,浸泡在盛有20 mL浸 泡液(含2 000 mg/L的SO 浸泡液或AcEW)的带密 封塞的烧瓶中,烧瓶放在52℃恒温水浴锅中,然后 每间隔2 h取出玉米,用吸水纸除去表面上的水分, 进行称重确定每个时间段玉米的吸水量,同时也测 定每个时间的pH值,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按 公式计算出玉米的相对吸水量。 玉米相对吸水率= 盟 x lO0% 初始玉米质量 ~ 1.3工艺设置 根据前期实验数据基础上,设置了AcEW浸泡 和AcEW+A1EW浸泡工艺并以传统的s02浸泡工艺 作为对照,比较研究不同工艺之间的淀粉、浸泡液固 形物、胚、纤维、麸质的收率。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 工艺条件。工艺流程见图1。 lo0 E玉米 A j l00 g玉米 B 100g玉米 C I I I 5 2oc浸泡4慧 ’8  :; 200mLAr·EW.52℃ - 200 mL 0.2%S0 浸泡35~46h 52 qc浸泡48h‘ 卜一浸泡水 I 浸泡水 一浸泡水 浸泡匠米 ; 垒 7目标准筛分 胚芽、粗纤维D . .. 胚芽—r 粗弁维 浆.液 + ● I ■ 胁…: 将100 g玉米放人500 mL烧瓶里,加入200 取出3份25 mL浸泡液,在50℃鼓风烘干24 h,测 定浸泡液里的固形物含量。将浸泡后的玉米谷粒 用100 mL水清洗,清洗好的谷粒与150 mL水放在 搅拌器中在转速7 500 r/min下进行3 min的粗磨, 该方法采用两次浸泡法。把100 g玉米放人 第33卷第6期 乌云达来等利用电解水替代s0: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41 500 mL烧瓶里,加入200 mL AcEW,在52℃水浴内 粉槽上干燥20 h后用塑料铲收集,在50℃鼓风干燥 静置浸泡指定时间(见图1)。浸泡结束后把浸泡液 24 h,测定淀粉质量。收集从淀粉槽上流出来的液体 倒进250 mL量筒内并记录其体积,取出3份25 mL 浸泡液,在50 cC鼓风烘干24 h,测定浸泡液里的固 形物含量。将AcEW浸泡后的玉米谷粒用100 mL (麸质),测定其体积,并取3份75 mL均匀混合的该 液体,在50℃鼓风干燥24 h,测定质量。 1.5 Na 的含量测定方法 A1EW清洗,清洗好的谷粒与150 mL A1EW放在搅拌 器中在转速7 500 r/min下进行3 min的粗磨,然后 浆液倒人1 000 mL烧瓶里,并用300 mL A1EW清洗 搅拌器,清洗液合并到浆液里,然后把浆液在50℃ 实验中因使用了A1EW,因此测定了淀粉中的 Na 的含量,测定采用GB/T 5009.91 003方法。 1.6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 水浴内震荡(128 r/min)浸泡指定时间(见图1)。 1.3.3传统sO 溶液浸泡工艺 把100 g玉米放人500 mL烧瓶里,加入0.32% 的亚硫酸氢钠溶液(2 000 mg/L的SO2),在52 qC水 浴内静置浸泡48 h。浸泡结束后把浸泡液倒进 250 mL量筒内并记录其体积,取出3份25 mL浸泡 液,在50 cC鼓风烘干24 h,测定浸泡液里的固形物 含量。将浸泡后的玉米谷粒用100 mL水清洗,清洗 好的谷粒与150 mL水放在搅拌器中在转速7 500 r/min下进行3 min的粗磨,浆液备用。 1.4淀粉的提取 淀粉的提取及淀粉、浸泡液里的固形物质、胚 芽、纤维、蛋白质测定参考Eckhoff等 和Singh 等¨ 的方法,并稍作改进。 浸泡结束后浆液通过7目的标准筛(2.8 mm)过 滤,共用1 100 mL水冲洗所使用的容器和筛上物,过 滤结束后筛上物(胚和粗纤维)连同预先测重的筛子 一起在5O℃鼓风干燥24 h。干燥结束后测定其总 重量,然后将筛上的干性物质轻轻散开、充分分离胚 芽和粗纤维,并向左右振荡筛子,筛上物品就是胚, 过筛物即粗纤维,测定质量。通过筛子的浆液静置 30 min自然沉降,大约1 040~1 340 mL的上清液倒 出作为上清液A保存。大约210 mL的底部浆液放 在搅拌器中在转速12 500 r/min下进行3 min的精 磨。用250 mL水冲洗搅拌器,混合液通过200目的 筛子(75 m)进行过滤分离精纤维,精纤维用上清液 A冲洗后再用750 mL水清洗,分离出的精纤维用 50℃鼓风干燥24 h,测定质量。浆液和冲洗水混合 后静置1 h,大约1 800~2 100 mL的上清液被倒出 作为上清液B保存。底部部分通过加入上清液调到 比重为1.04~1.045。调好比重的浆液用恒流泵以 50 mL/min的流速泵到淀粉流槽(5.08 em×244 em 铝槽,倾斜度为0.010 4 cm/cm)上,然后剩余的上清 液B以同样的流速泵到淀粉槽上,最后150 mL的水 冲洗容器后以同样的流速泵到淀粉槽上。淀粉在淀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显 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结果和讨论 2.1 电解水对玉米籽粒吸水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浸泡工艺中玉米籽粒的吸水特 性,使用AcEW和s0:浸泡玉米籽粒,对其吸水效果 进行了研究。结果见图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在 前12 h内SO 的相对吸水率高于AcEW的相对吸水 率,吸水效果好于AcEW,但12 h以后AcEW与SO 处理组的玉米籽粒都能达到基本饱和,并且相对保 持稳定,其相对吸水率在48.5%左右。 玉米籽粒的吸水程度对后期加工中的影响较 大,其作用是不仅软化玉米籽粒,降低机械强度,并 且传统浸泡工艺中还能把SO:带人淀粉颗粒内部,打 开蛋白质的二硫键 13]。Ruan等 发现臭氧浸泡玉 米籽粒能够增加水的吸收。本研究结果表明,达到 足够的浸泡时间(>12 h)后AcEW浸泡效果能够达 到传统的sO:浸泡效果。另外,sO 溶解后形成的亚 硫酸具有杀菌作用,防治浸泡的玉米长菌发霉、抑制 杂菌的生长。AcEW具有很强的广谱杀菌作用,实验 中未发现玉米籽粒发霉变质现象。 图2浸泡时间对吸水率的影响 2.2电解水浸泡工艺 玉米淀粉工业中,湿法玉米淀粉生产工艺凭借 42 中国粮油学报 2018年第6期 其淀粉得率高、生产工艺简单等优势占主体地位。 此法通常采用含0.2%SO 的水溶液中浸泡48~ 72 h,生产过程耗时长,腐蚀设备,且对环境有污染。 利用AcEW的杀菌功效和A1EW的碱性性质,本实验 设计不同的几个EW浸泡工艺,通过优化设计确定 最佳EW浸泡工艺。不同EW浸泡工艺的淀粉收率 结果见表2。 表2不同的EW浸泡工艺的淀粉收率 注:数值用“平均值4-标准偏差”来表示(n=5);环境温度为 (23 4-2)oC。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如表2所示,在不同的浸泡工艺中AcEW浸泡 43 h然后再A1EW浸泡5 h的EW二次浸泡工艺其 淀粉收率最高,达到(67.2±1.6)%,与传统的湿法 工艺(s0 浸泡48 h)的淀粉收率(67.4±1.0)%无显 著性差异(P>0.05)。 从研究结果发现AcEW和A1EW两次浸泡工艺 比AcEW一次浸泡工艺更有效。AcEW一次浸泡工 艺的淀粉收率低于传统湿法工艺,原因可能是AcEW 虽然能防治微生物的生长但在蛋白质基质中释 放淀粉的能力不如SO:。碱性溶液有利于分散胚乳 细胞中的蛋白质网,使淀粉和蛋白质部分分开,从而 可以促进玉米湿法工艺的淀粉产量,因此加入A1EW 浸泡玉米籽粒的二次浸泡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充分 利用AcEW的杀菌效果和A1EW的释放淀粉功效,达 到完全代替传统湿法工艺中的SO,的目的。另外,无 论是SO 浸泡还是EW浸泡,足够的浸泡时间是必要 的;当总浸泡时间40 h时,淀粉的收率远低于传统的 湿法工艺。玉米湿法工艺中浸泡过程的另一个重要 作用就是使玉米软化降低玉米籽粒的机械强度,便 于后序的操作。 2.3 电解水浸泡工艺与传统湿法工艺比较 以传统湿法工艺(0.2%SO )为对照,比较电解 水浸泡新工艺(AcEW浸泡43 h,A1EW浸泡5 h)的 工艺效果,见表3。 表3传统浸泡工艺与EW浸泡工艺回收率比较 注:以玉米的初始干物质为对比,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偏差” (n=10)来表示。同一行中 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示差 异极显著(P<0.O1)。纤维表示果皮和细纤维 实验结果表明,在淀粉的回收率方面,EW浸泡 工艺已达到传统浸泡工艺水平,其淀粉收率分别为 (67.2±1.6)%和(67.4±1.0)%,经分析两个数据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EW浸泡工艺在浸泡液 固形物、胚和纤维的收率均低于传统工艺,其中浸泡液 固形物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麸质收率高 于传统工艺,EW浸泡工艺的麸质收率为(12.7± 1.8)%,传统工艺的麸质收率为(10.4±0.8)%,具 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可能与碱性条件有利 于蛋白质的降解有关。实验证明EW浸泡玉米淀粉 加工新工艺,能够完全代替SO ,从而使整个浸泡工 艺不添加SO:也能达到传统工艺浸泡的最终效果。 2.4 EW浸泡工艺中淀粉中的Na 的含量 本实验中使用的电解水AcEW和A1EW是通过 有隔膜的电解槽内电解NaC1而获得,在电解水浸泡 玉米工艺中使用了含有Na 的A1EW,因此该方法生 产出的淀粉中可能含有Na ;为此,本实验进一步考察 了使用新工艺生产出的淀粉里的Na 含量,同时与传 统工艺进行了比较。表4显示,EW浸泡新工艺生产 的淀粉中Na+含量为(25.49±1.16)mg/100 g,传统 S0:浸泡工艺生产的淀粉中未检测出Na 。 Mistry等分别用0.1%和0.4%的NaOH浸泡玉 米粉,发现低浓度的NaOH在不同温度下对淀粉的 Na+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低浓度NaOH浸泡玉米 粉的淀粉,其Na 含量为88.9 mg/100 g ,是本工 艺的3.5倍;本研究的目的是以EW完全代替传统玉 米湿磨工艺中使用的SO:,从而解决传统生产工艺中 使用S0 而引起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实验结果表明, 电解水浸泡玉米工艺中Na 可以进入淀粉的内部。 碱浸过程会改变淀粉的性质_1 ,并可能改变胚芽的 特性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Na 对淀粉和胚芽的 影响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 第33卷第6期 乌云达来等利用电解水替代S0:改进玉米淀粉生产浸泡新工艺研究 [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O1):58—60 43 表4 EW浸泡工艺中淀粉中的Na 的含量 浸泡工艺 淀粉中Na 的含量/mg/100 g REN Haisong,DONG Haizhou,HOU Hanxue.Enzymatic i— solation procedure for cornstarch[J].Journal of Chinese Ce— 注: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来表示(n=5)。一为未检出。 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2008,23(1):58—60 [7]RUAN Roger,LEI Hanwu,CHEN Paul,et a1.Ozone—ai— 3 结论 本研究利用电解水代替SO:改进了传统玉米湿 法生产淀粉工艺;AcEW和A1EW二次浸泡提取玉米 ded con srteeping process[J].Cereal Chemisty,2004,r81 (2):182—187 [8]王春芳,于勇,和劲松,等.酸性电解水杀菌技术在农业 淀粉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因无需使用SO 而具有 安全、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并且淀粉的收率达到传 统工艺水平。但是这种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两 次浸泡操作较为繁琐、淀粉含有Na 等,在这些方面 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现代玉米淀粉厂面临的污 染严重的问题,利用AcEW和A1EW二次浸泡提取玉 米淀粉的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邱红星,张大力,修琳,等.玉米淀粉湿法生产工艺研究 [J].食品科技,2015,40(12):136—139 QIU Hongxing,ZHANG Dab,XIU Lin,et a1.Study on the wet milling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rn starch[J].Food Sci— enee and Technology,2015,40(12):136—139 [2]RAMIREZ E C,JOHNSTON D B,MCALOON A J,et a1.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cost model for a conventional corn wet milling facility[J].Industiral Crops and Products, 2008,27(1):91—97 [3]陈娟,崔淑卿.空气中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及相关问 题探讨[J].内蒙古水利,2012,(3):174—175 CHEN Juan,CUI shuqing.Discussion on the harm of sulfur dioxide in the air to the human body and related problems [J].Inner Mongolia Water Resources,2012(3):174—175 [4]张志红,张联芹.职业性有害因素一二氧化硫的危害与 防治[J].中国辐射卫生,2005,14(4):293 ZHANG Zhihong,ZHANG Lianqin.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the harm and prevention of sulfur dioxide[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Health,2005,14(4):293 [5]SINGH V,HAKEN A E,DOWD M K,et 1a.Batch steeping of corn:effects of adding lactic acid and sulfur dioxide at dif- ferent times on starch yields,protein contents,and starch pasting properties[J].Cerela Chemistry,1999,76(5): 600—605 [6]任海松,董海洲,侯汉学.酶法提取玉米淀粉工艺研究 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2,2(9):33—37 WANG Chunfang,YU Yong,HE Jingsong,et a1.Acidic E- lectorlyzed water sterilization technology in application of ag— ricuhure[J].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12,2(9):33— 37 [9]HAO J,QIU s,LI H,et 1a.Roles ofhydroxyl radicals in e- lectorlyzed oxidizing water(EOW)for the inactivation of Eseherichia coli『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orbi. ology,2012,155(3):99—140 [10]高新昊,刘兆辉,李晓琳,等.强酸性电解水的杀菌机理 与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393—399 GAO Xinhao,LIU Zhaohui,LI Xiaolin,et a1.Steriliz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strong acidic electrolyzed wa— ter[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8,24 (7):393—399 [11]ECKHOFF S R,SINGH S K,ZEHR B E,et a1.A 100一g laboratory corn wet—milling procedure[J].Cerela Chem— istry,1996,73(1):54—57 [12]SINGH S K,JOHNSON L A,POLLAK L M,et a1.Com— parison oflaboratoryand pilot——plant cornwet——milling pro-- cedures[J].Cereal Chemistyr,1997,74(1):40—48 [13]HAROS M and SUAREZ C.Effect of chemical pretreat— ments and lactic acid on the rate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strach yield in corn wet—milling[J].Cereal Chemistyr, 1999,76(5):783—787 [14]MISTRY A H,SCHMIDT S J,ECKHOFF S R,et a1.A1一 kali extraction of starch from corn flour[J].Strach,1992, 44(8):284—288 [15]MISTRY A H,ECKHOFF S R.Characteristics of alkali— extracted starch obtained from corn flour『J].Cereal Chem— istyr,1992,69(3):296—303 [16]ECKHOFF S R,DU L,YANG P,et a1.Comparison be— tween alkali and conventional corn wet—milling:100一g procedures[J].Cereal Chemistyr,1999,76(1):96—99. 中国粮油学报 2018年第6期 Use of Electrolyzed Water to Substitute SO2 in Corn Wet----Milling Process Wuyun Dalai Hao Jianxiong Liu Haiji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ohhot Minzu College ,Hohhot 01005 1)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 1 8) (College of Food Science&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 00083) Abstract Wet—milling process was widely used to produce starch,during which sulfur dioxide(SO2)and wa. ter were used to penetrate corn kernel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SO2 had caused increasing concerns in public due to its adverse effect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Using electrolyzed water(EW)including acidic elec. trolyzed water(AcEW)and alkaline electrolyzed water(A1EW)to replace SO2 in the corn wet—milling procedure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EW wet—milling procedure was determined as the combination of AcEW steeping for 43 hours and A1EW steeping f0r 5 hours,whose starch yields(%)was(67.2-4-1.0)The furth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W wet—milling procedure did not affect the starch yields.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A1EW could bring Na into the starch.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ized process of EW wet——milling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tarch. Key words electrolyzed water,corm wet—milling,corn starch,sulfur dioxide (上接第38页) Optimization of Amylase Process in Purple Yam and Its Kinetics Modeling Cui Jin Ma Yanhong Huang Kaihong Cao Peijie Yin Jianmei Si Weid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irtion Engineering,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 210014) (Jiangsu Boda Biotechnology Ltd. ,Xuzhou 221723) Abstract The effect of enzyme dosage,pH,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urple yam starch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release rate of reducing sugar(DE)as the index.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n the enzymolysis process.The Michaelis Menten constant(Km)and the maximum reaction velocity(Vm)were calculated by Lineweaver—Burk and Wilkinson statistical methods,and the CO1Te— sponding kinetic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nzymolysis conditions of purple yam starch was ot—amylase content of23 U/g,enzymolysis temperature 75℃,enzyme solution pH 5.5,77 min,enzymolysis time under this condition,DE value of 27.17%.In pH5.5,under the condition of 75℃,the =4.141 me/mL(min), K =4.329 mg/mL,enzyme kinetics equation is:[S]:6.98/(7.94+[S]),R :0.996 6. Key words purple yam starch,enzymatic hydrolysis,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kinetic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