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中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作者:韩尚晏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11期
一、双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双课堂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外,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不仅具有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组织原则和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及与课堂教学的区别
1 课外活动的内容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它的范围可宽可窄,次数可多可少,程度可深可浅,内容适应的对象可以是普及性的,也可以是提高性的,一切都根据参加人员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来确定,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2 课外活动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课外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的规模可大可小,参加活动的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什么形式就可采用什么形式,它不存在一种预先规定的模式。而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
3 课外活动能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教师只处于指导的地位,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体,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
4 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来。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又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同学、老师、长辈的帮助与指导,处于学习和发展的最佳环境。
5 课外活动的考核方式具有轻松性和娱乐性
课外活动不采取课堂教学那样严格的考试制度。一般多采用汇报演出、娱乐竞赛、成果展览、经验交流、报告会等形式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考核。这就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能够更加放松自然地发挥他们的各种潜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施展才华。
6 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激励性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成果,直接得到自身价值的评估,接受实践的检验,学生孜孜以求的不再是试卷上的一个分数,而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音乐教学双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
1 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课程古已有之,而杜威在活动课程理论方面的贡献是最大的。他立足于其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对活动课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付诸于实践。杜威认为:“如果我们从不那么狭隘的方面去设想我们的教育目的,如果我们要给教育的过程添加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投合于那些主要兴趣是要做和制造的人,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将更为生动,更为持久,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自活动课程理论思想传入我国以来,被赋予了新的本土化的意义并加以改造运用。一般地认为,活动课程被认为是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就课程发展而言,学校课程的功能在于:有助于实现潜在课程的价值,使潜在课程教育功能进一步明确化、系统化,提高实效性;就学生发展而言,活动课程具有促进学生知识领域发展的功能;能显著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独立自主、民主选择等现代人的意识。总之,作为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动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动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中的活动课程,在促进音乐学科自身发展、发展学生多方面、高水平的音乐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课程综合化理论
课程综合化,也被叫做课程统合,课程一体化。课程综合化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在高一级层次上对学科分化和课程分科的超越;是学科分化或专门化与综合化的辨证统一;不仅仅是课程结构的综合,也是课程内容的综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结构的综合,也是其思维结构、价值观念结构的综合;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综合化课程的运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综合化具有以下特征:开放性,灵活性,整体性和集中性。从课程综合化的内涵来看,大致有四种综合化课程形态,即学科本位综合化课程,社会本位综合化课程,学生本位综合化课程以及学科、社会、学生三位一体的综合化过程。而对应于综合化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包括关联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等。课程综合化是科学与社会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课程的重新理解与建构也提供了鲜活的例证。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进行课内外教学内容一体化的尝试,目的就在于探索音乐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学生全面、和谐、高雅的音乐素养摸索经验。
四、音乐教学双课堂模式的实施
“双课堂”是音乐教学课堂与音乐活动课堂的统称。在“双课堂”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音乐情感的培养都应该建立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双课堂”中充分得到音乐的滋养。在“双课堂”的音乐教学课堂中,音乐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学到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要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时刻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如: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歌曲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恰当地演绎所学歌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歌词或旋律等等。在活动课堂中,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在他们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但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运用了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已经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来,而且通过做律动和表演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将这一兴趣带入到音乐教学课堂中去,努力使他们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逐步发展起来。
1 创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活动气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喜欢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音乐课堂教学蕴含着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才能释放出熠熠生辉的火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动机和意识的产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语言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活动氛围和环境,音乐教师便是音乐活动心理氛围的营造者。愉悦的活动氛围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既有益于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又有益于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活动动机,还有益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测顷向,提高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更轻松愉快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
2 实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