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作者:苏文利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年第05期
摘要:新的时代赋予“健康”新的内涵,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给学校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切实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使体育教学更好的完成目标。文章从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加以论述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15-0110-02 新的时代赋予了“健康”新的内涵,它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还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这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现在的科技发展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人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健康了。各种研究数据表明,现代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那么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就成了家长、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自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即是体育课程与一般文化课程的区别。体育实践以身体练习为主,以“动作”或“动作的重复”为基本手段,主要从事各种运动实践活动,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同时还具有体育文化知识传承的任务。体育教师应该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体育老师如何切实开展工作,来真正实现“以体促智、以体育美、以体补德”,从而让孩子们健康全面的成长呢? 一、以体育课为主渠道,进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体育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大舞台,所以,我们的体育课一定要保证质量。这就需要老师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的搞好体育课堂教学,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但爱学、乐学而且学有所得;要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如: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中的各种技术,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跑、跳、走的基本要领等。这样既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体型,增强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又可使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指导课下、课外的体育运动,使其更科学、更安全。在课上,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任务组织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掌握的技能在活动中熟练提高,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培养其情绪、注意、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促进人际交往,使身心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健康发展。另外,在室内体育课上,教师还要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向学生进行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把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等自然地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真正让学校体育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二、以体育校本课程为补充,陶冶身心,促进发展
体育课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一周两节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运动的需求。若要更充分的体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孩子在校期间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来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其体能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就需要学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来作为补充。例如,以两操为基础研究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一门很好的校本课程,它不但可以调节学生一整天紧张的智力活动,满足学生对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还可塑造校风、校纪、校貌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那么,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呢?
1.保证时间,形成制度。教育部按照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指出: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体育锻炼,时间从15分钟延长到25~40分钟。另外,学校要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安排下午的体育活动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们自主、有序的参加体育活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的发挥效用,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必须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并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制度加以规定,这就需要学校充分的做好时间方面的保障工作。
2.集思广益,形成规模。因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的特点,鉴于这一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并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体育教师可协调音乐教师,与班主任做好沟通工作,在做好广播体操的基础上,携手创编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实际的集体运动,如集体舞、韵律操等,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去舒展筋骨,放松心智,让他们享受美,塑造美。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展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在下午体育活动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他们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来创编游戏和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心智,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做着自己“发明、创造”的游戏时,那成功的喜悦当然不言而喻了。因为大家不但从事、创造了体育活动,而且也充分的享受了体育运动给他们身心带来的愉悦和释放。可以这样说:大课间体育活动既可以充满生机,丰富多彩,又可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他们中间便会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正气,这对学校的管理,对体育课和其余科目的教学将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可以真正实现学校体育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的目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身体经常运动,就会增强体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学校体育如果能在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的大潮中去大胆探索、尝试,不断更新、提高,就会让体育事业充满活力,蓬勃发展,参与者就会帮助祖国的未来之花健康、茁壮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