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4课 误会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第4课 误会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4课 误会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学目标:1、误会产生的原因。2、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误解。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过程:故事导入(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年轻人,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孩子。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第二天才赶回家。狗闻声立即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猛劈,把狗杀死了。之后,他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他抱起孩子,发现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丝毫没有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上,腿上的肉都没有了,不远处有一只死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孩子。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误会一开始,误会他人者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导语)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以开来探讨一下“误会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了解:误会产生的原因,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误解。从而避免误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案例分析

怎么会这样

在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小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小丹。下课之后,小丹的同学小彤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小丹,你真了不起!”没想到小丹却把小彤的手甩开。结果,小彤气得不再和小丹说话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小丹会甩开小彤的手?

2.如果你是小彤,你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让小丹误会? 3、真情实感

我曾经被误解

在与人交往中,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和别人发生误会。你有过被人误解的经历吗? 活动步骤:

第一步:请几位同学讲一讲自己被误解的经历。“那一次,……” 第二步:请他们讲一讲他们被人误解时的感受。

第三步:请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都讲一讲导致他们被别人误解的原因。

第四步:请他们说一说自己被误解之后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行动,这些行动有效吗?分析一下这些行动有效或无效的原因。 4、亲身体验

耳边传话

没有听清或没有正确地理解别人的讲话很可能会引起误解。这是引起误解的一个原因。 活动步骤:

第一步:把班中同学分成两大组,并指定好传话顺序。

第二步:由老师在第一位同学耳旁低声说一句话,让他传给第二位,再由第二位传给第三位,如此依序传下去,最后一位同学将听到的话公开。

第三步:老师让第一位同学把听到的话告诉全班,看与最后一位同学听的话是否相同。 第四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话的内容为什么会产生变化。将讨论结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想想有些什么相似的情形,自己应该怎样去解决。 5、原因分析

误解的原因

在前面的活动中,我们已经知道传话过程中的差异和变化可能会导致误解,但这只是引起误解的原因之一。

活动步骤:

第一步:每6个同学一个小组,讨论引起误解的原因,看哪个小组发现的原因又多又准确。

第二步: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报告,将全班各小组讨论出来的引起误解的原因归纳起来。

第三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对这些可能的原因多加注意,从而减少误解的发生。将最后总结出来的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产生误解的原因 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消除误解 传话过程中产生的差异 …… 找到传话的来源,消除传话过程中的变化 …… (教师备课资料,要求了解,结合学生的发言,总结出导致误会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怎样对待别人的误解

生活中难免有误会,如果我们真的被人误解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宽容大度。宽容别人,实际上也是宽容自己。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指对人宽宏大量。原谅别人,就消除了自己的埋怨情绪,人际关系就融洽协调。处处埋怨别人的人,一肚子怨气,就容易出言不逊,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找机会澄清。有时候造成误会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找个合适的机会解释一下,是消除误会最直接的办法。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去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写封信或打个电话。千万别放不下面子,说不定一封信、一通电话就可以挽回一段珍贵的友谊。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多给彼此一个机会,彼此多沟通一下,误会就很容易解决了。

误会产生的原因

首先,可能是因为彼此不信任,就像一对恋爱中的情侣,女孩一直害怕男孩会背叛她,所以特别谨慎的调查男孩,于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多种误会。

其次,可能是因为,你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或者是对方懒的解释,可能误会就产生了,而且是永远都解不开的误会。

再次,误会的产生是因为不了解对方,不了解对方的处事态度,不了解对方的人格.可能十分盲目的主观的认为对方做错了什么。

与别人产生误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和自己的好朋友。人在思想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总会自以为是,不去照顾别人的思想。所以即使被误会了也不着急去解释,这样会使误会越来越大。

其实误会的产生是沟通不足的结果,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对事情的态度大多是沉默。另外对于事情的曲解也会导致误会的产生,我们总是会对别人抱很高的期望,一旦有了失望就有了误会产生的温室。

误会产生了,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交换立场去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件事情。多点交流,不要因为小的误会而失去了一个朋友。

误会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

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 6、总结

回声

山高高的,抬头望不到顶,山中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两边都是挺拔的大树,一人张开双臂围不过来。看那树干上的纹路,每棵树的年龄都比我大。那年我28岁,遇到了在当时以为忍受不了的痛苦,独自一人躲避城市的喧哗,向深山丛林中走去。我奋力爬上一个山峰,以为到了山顶,可是站在峰顶看到的是前方更高的山峰。又爬了一峰,仍然不是山顶。我累得站在峰顶上,大口喘气。回过身往下一望,只见山峦起伏,树木环绕,远处耸立的楼房像山脚下的片片稻田,匍匐在我的脚下。这么一望,心中的怨气消去了许多。

我用手在嘴边围成了一个喇叭状,放开喉咙,大声喊道:“我——恨——你!”顿时觉得心里好受了些。我刚停下,耳边接着又传来一串喊声:“我——恨——你!我——恨——你!”声音比我的更响亮,更旷远。我吓了一跳,看看四周一个人也没有,这才明白过来,是我的回声。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上山玩常这样喊,我们互相叫着名字等着听回声。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此时我一个人对着高山大喊,把心中的痛一古脑儿都放出去:“我烦你!”“我怨你!”“我要离开你!”我对着山喊,山跟着回响。我喊什么,山就回应什么。当我喊:恨它、烦它、怨它、要离开它,它也同样对我。

我静静地听着,慢慢地觉得眼前不仅仅是一座山,而像是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今天所得到的,不就是对我们曾经所做出的回声吗!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同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也会同样对待我们。当我们以一颗痛苦、怨恨、愤怒的心看世界时,怎么可能看到其中的美丽、幸福和快乐呢?

(摘自林夕:《回声》,《中国青年报》,1999年)

我们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同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就会同样对待我们。特别是当我们受到误解时,我们如果以怨恨、愤怒的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那只会导致双方都痛苦、难受。如果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了很多不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