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 卿恬
最近,读了一本本关于心理学的通俗作品:美国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在1978年于版,并且近20男来长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我想简单记录了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自律”告诉人们人生苦难重重,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趋向在所有人身上多少是会有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律-即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的痛苦。
第二部分就集中讨论了这种原动力,爱。很多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对爱的本质所迷惑,其实爱并非那么神秘。作者对爱的定义: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第三部分成长与宗教先提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宗教,因为宗教信仰实际上包含这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是狭义上的相信某些神灵或者加入某个宗教组织或者仪式。
精彩的最后一章神奇的力量,作者把心智成熟的旅程带到了潜意识层面,并且用许多的真实事例阐述了生命中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神奇的事情”,这些事情超出科学和自然法则所能解释的范畴,只能被归为奇迹。
书中说: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就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所谓自律,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重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除自律外,书中还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阐述了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作者对\"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会使自我更加成熟。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一直无法正常生活,就构成了“依赖性”,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作者也将此观点延伸到养宠物,人看中的是宠物对人的依赖性。给予某种事物以精神关注,可以面临拒绝或遭受损失;接近某个人,就可能经受失去对方的危险,让你再次回到寂寞、孤独的状态。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有很高的境界:真心拥有爱的人,绝对不会随意批评或者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真心爱别人,就回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而作为老师的我为何不去细细体会爱给予我们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会真正的去爱学生、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家庭。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人生充满关怀充满爱。
我从书中摘录了一些影响我的句子: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相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愿意正视它。在他们看来,似乎人生本该既舒适又顺利。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苦难。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 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得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得重要手段。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我们教育自己和孩子自律,也是在教育我们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主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自尊自爱的感觉,是自律的基础。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这是走向自立的关键。
和那些缺乏耐心,想让问题马上解决的态度相比,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更低级,也更有破坏性,那就是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为个人行为承担责任,难处在于它会带来痛苦,而我们却又很想极力逃避这种痛苦,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利,实则使在逃避自由。
献身真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要自我反省。我们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我们不仅要观察世界本身,也要对观察世界的主体(我们自身)进行反省。
反省内心世界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实际上,愿意献身真理对于我们的非凡价
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 我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让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
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觉到进步。
人人都有爱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之停留在想法和口头上。爱的愿望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基于灵魂的行动。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
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
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在于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使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 爱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关注。我们爱某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 life is a daring adventure.) 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我们一生要经历数以千计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自我成长,也就是走出童年的蒙胧和混沌的状态,迈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成年人也会经历类似的矛盾心理,年龄越大,越难以摆脱已经熟悉的事物。我离开艾斯特中学,无疑是告别传统模式的价值观,很多人从未有过大规模条约,也就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成长。尽管他们看上去像是成年人,心理上却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他们沿袭上一代的价值标准,做任何事情都要得到父母的“批准”,即使父母早已离开人世,他们心理上仍旧难以摆脱依赖的情节。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者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
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又好处。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就越是难以采取行动。如果我们采取某种行动,人生历程就有可能改变方向。另外,我们知道越多, 就越能预测到后果,考虑到我们可能担负后果的责任,如此一来,就更加难以采取行动。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立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倒是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也没有任何既定的宗教仪式能让你一蹴而就。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