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测量 1.1坐标系统的选择
测图之前首先要确定使用的坐标系。在焦作市区统一为焦作城建坐标系,各个县市的城区所在地都有自己的城建坐标,如修武城建坐标系、武陟城建坐标系、温县城建坐标系、博爱城建坐标系、沁阳城建坐标系,各个县市(孟州除外),都进行过乡镇地籍测量,乡(镇)政府所在地都有独立坐标系。
另外,要弄清坐标系所参照的椭球基准,如焦作城建坐标系是由北京54坐标系转换过来的,它参照的椭球基准即为北京54
1.2等级控制
等级控制包括E级GPS,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一级RTK、二级RTK,控制的精度要求参照城市测量规范和相应的GPS、RTK规程;
闭合环或附合等路线长度级 (km) 城市3.6 一级 300 ≤±15 ≤±5 1/14000 10n ≤±(m) 长 差(mm) 误差(\") 差 平均边测距中误测角中相对闭合合差(\") 导线全长方位角闭 1
城市2.4 二级 200 ≤±15 ≤±8 1/10000 ≤±16n 1.2.1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
1.2.2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1.2.3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是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1.2.4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
1.3 图根控制
1.3.1 控制点的密度应附合下表的规定: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 1:500 150 1:1000 50 1:2000 15 1.3.2 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
附合导线比例尺 长度(km) (km) 1:500 1:1000 1:2000
平均边长导线相对方位角闭闭合差 合差(\") 900 1800 3000 80 150 250 2
≤1/4000 ≤±40n 1.3.3 图根导线三角高程闭合差应小于±40D,D为测距边长;
1.4 RTK,控制
RTK控制分为一级、二级、图根三个等级,技术要求附合以下规定
等级 相邻点的平均边长 一级 500 ≤±5 ≤1/20000 二级 300 ≤±5 ≤1/10000 图根 ≤±5 ≥2 ≥6 ≤4 20 2~5s ≤5 ≥3 ≥6 ≤4 20 2~5s 点位中误边长相对中误与基准站的距离/km ≤5 ≥4 ≥6 ≤4 观测次数 卫星个数 PDOP值 每次观测历元数 20 2~5s 采样间隔 差/cm 差 2 地籍图、勘测定界图 2.1 内业准备资料
将控制点和村界与地形图套合,外业调绘时作为重点并尽可能实测,同时检查原图的精度。
2.2 外业测图
外业调绘时,重点调绘单位的围墙和与界线相关的线状地物,并结合套合的村界现场询问,在新测或修测时,应注意在该宗地的周围
3
界址点的位臵应有高程。
2.3 地形图测绘
按照一般地形图的测绘要求测量,重点测绘与村界相关的地物,为了检查老图的精度,在修测时,应重新测量单位的边界作为检查;
3 一般地形图测量 3.1 居民地(JMD)
分开围墙与栅栏,将不同构造的建筑物分开、不同的楼层分开,单位内部的办公楼等建筑物,要将楼房的主体与檐廊(柱廊)分开,建筑物下的过道也要测出,大的门楼也要测绘;落地阳台按房屋实体表示,且保证围墙的方向正确,各种地物线形正确,有些地方进不去,要想办法在外边冲出来,冲的时候面对的方向与房屋、围墙的方向一条线,最起码要保证相对位臵正确,另外注意楼层的注记,如果一栋楼前后的层数不一样,要看它是否中间有分层,若无,则以最大的为准。
3.2 道路设施(DLSS)
3.2.1道路边线测量时沿着道路一边走,为防止道路宽度逐渐变化,每走一段在路的另一边加测点,作为检查,
3.2.2道路两边的路堑、行树、花池(高于地面的要用细实线表示)、过路的涵洞、桥梁等附属设施应测绘,特殊要求时,还需要测出道路的里程碑;
4
3.2.3铁路轨顶(曲线取内轨顶)、路中、道路交叉口、桥面、隧道底部、涵洞底部应测注高程;
3.2.4 公路、街道按铺装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石板、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不同的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地类界分开;
3.2.5 铁路与其他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断开,铁路名称须注记,且铁路轨顶不能缺高;
3.3 地形地貌(DMTZ)
首先测出陡坎、斜坡等地形,高程点的密度为图上3cm,500图高程点距离间隔15米,1000图间隔30米,高程测量时,要注意关键部位,如道路交叉口、道路拐弯处、道路变坡处、坎上、坎下、陡坎拐点、坡上、坡下、斜坡拐点、单位门口、桥梁、涵洞的上部和底部,山区测量时,要尽可能的测出山顶(免棱镜),必须测出山谷线、山脊线,并用特殊线连接,在画等高线时,必须用山脊线、山谷线作为特性线,生成的三角网中各个三角形不能穿过特性线,山区的地形比较复杂,等高线生成以后,不要删除三角网,把三角网层(SJW)关闭,必要时可根据三角网对等高线进行修改;
3.3.1 在等高线比较密集的地段,当两计曲线间的空白小于2mm时,首曲线可省略不表示;
3.3.2 当等高线遇到房屋、窑洞、公路、双线表示的河渠、冲沟、陡崖、路堤、路堑等符号时,应表示至符号边线;
3.3.3 等高线高程注记的字头朝向高处,根据地形情况图上每
5
100cm2面积内,应有2~3个等高线,高程注记不能出现高程异常。
3.4 管线设施(GXYZ)
3.4.1 电力设施
包括高压杆、低压杆、双线杆、依比例线塔、不依比例线塔、单杆变压器、双杆变压器、变电室、地面上的电缆桩、电力井等,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上时,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区内部的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是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特别需要注意的时,输电线路要表明电压,在测图区域的边缘地带,要测出电力线、电信线的走向;
3.4.2 通信设施
通信杆、电信井(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电信、有线电视、国防光缆)
3.4.3 给排水设施
上水井、消防栓、下水井(雨水、污水)、污水篦子 3.4.4 其他 热力井、煤气井等
3.5 水系设施(SXSS)
3.5.1 河流、水沟、水渠
3.5.1.1河流应测出陡坎线、水涯线、两边河堤的坡顶和坡脚,并测注高程,水涯线不能随意中断,并且要拟合;
3.5.1.2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的投影距离小于1mm时,只表
6
示陡坎;
3.5.1.3河堤上能走人或通行车辆的画出道路,用相应的道路线形表示;
3.5.1.4沟渠应测出边线和沟渠上下的标高,加注流向,图上宽度大于0.5mm时,用双线表示,小于0.5mm时,用单线表示;
3.5.1.5河流和沟渠有名称的要标注名称;
3.5.1.6用于人工养鱼或繁殖鱼苗的池塘需加注“(鱼)”字,池塘水域部分加注“塘”字;
3.5.1.7 井口直径图上大于3.2mm的用依比例符号表示,干井、枯井需要加注“干”、“枯”等字,且井口测注标高;
3.5.2 水系附属设施
准确测出水闸等附属设施,水闸包括依比例通车水闸、依比例不通车水闸、不依比例走人水闸、不依比例不走人水闸、水闸房屋,水闸符号的尖角指向上游,
3.6 植被
3.6.1准确测出各种植被的分界线,常见的植被包括:旱地、菜地、林地、果园、半荒植物地、苗圃、花圃,其中林地和果园应注明树种,植被符号填充要均匀;
3.6.2 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用双线表示,小于1mm时用单线表示;
3.6.3 同一地段生长多种植物时,植被符号可配合表示,但是不能超过三种;
7
3.6.4 高于地面的花圃边线用细实线表示;
3.6.5地类界必须封闭,地类界到沟、路、坎、房屋时应断开。
3.7 注记
3.7.1 单位、小区、道路、道路材质、树种的注记一定要完整,不能出现一个单位出现多个名称,且单位注记放在单位的中间,名称要与图名一致,另外要注意同一个行政级别的不同名称,如乡、镇、办事处为同一级别,但是各个地方称呼不同,注记时要尽可能的用简称。
3.7 各种地物交叉时的处理
3.7.1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坎坡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坎坡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3.7.2 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断开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3.7.3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3.7.4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用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8
3.8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3.8.1 比例尺转换时,要注意地物地貌的线形比例,如机井、检查井、楼梯、台阶、灯杆等。
3.8.2 地类界内必须有符号或名称注记。 3.8.3 粮仓内用粮仓符号表示,不能加注记; 3.8.4 南水北调施工区不能简单的裁断; 3.8.5 部队不写番号;
3.8.6 门墩根据其大小和图形的比例适当的用依比例或不依比例;
3.8.7 简易房的斜线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 3.8.8 变压器不能出现在低压线中间;
3.8.9 坎上、坎下不能出现高程异常,如上下错几厘米; 3.8.10 图幅接边时,路、单位、村庄等要分别注记; 3.8.11 围墙、陡坎、涵洞、台阶、楼梯方向不能错;
4 道路带状图 4.1 四等水准测量
首先,应对水准仪进行检测,看精度指标是否超限;测量时,要及时检查,仪器观测人员要看准读数,司尺人员要将尺垫放稳、踩牢,在观测过程中,严禁司尺人员移动尺垫;记录人员及时计算检查,确认数据无误时,方可转站,往返观测时,在返回路线上要有检核的BM点。
9
BM点位宜选在土质坚硬、便于观测、易于长期保存并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300米左右设臵1个,线路两端附近要设臵BM点,以方便施工使用。
BM点位要稳固可靠,便于立尺,有固定标志,尽量埋设标石,满足施工放线要求。
4.2 平差计算
统一采用南方平差易计算,平差结果与地形图上的老高比较,看是否有粗差,如有粗差,应检查是平差计算错误还是地形图上高程错误,如果有必要,还需重测。确认平差结果无误时,水准平差报告与断面图一并提交存档。
4.3 带状地形图测量
带状地形图测绘,应事先与制图部沟通,核实道路中线正确性,在图中展绘道路中线、红线,根据测量宽度确定测图范围线,在施工范围内地物、地貌应详测,内容按地形图要求施测。
(1)居民地的各类建(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轮廓,如实反映结构特征。楼房注记层数,永久建(构)筑物散水、小区门口、小区出水口处均需测注高程。各街区单元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
(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准确表示其位臵、形状和性质特征。露天设备等不应丢漏,建(构)筑物散水、单位大门口与院内出水口处、临近道路主要建筑物室内地面均需测注高程。
10
(3)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的桥墩、立柱和被上层遮住部分应按照设计要求表示。高速公路应注记公路名称,道路边线和中央隔离带按设计要求表示。市区街道应将过街天桥、地下通道、隔离带、人行道等绘出,支柱也要实测。桥梁应实测桥头和桥墩位臵。路堑、路堤应按实地宽度绘出,并在坡顶、坡脚测注高程。
(4)公路、铁路应测绘里程桩并标注里程数。铁路轨顶、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地形起伏变换处等特征位臵要测注高程。遇到桥涵时应量注桥涵尺寸,测注桥涵底面高程。
(5)永久性电力线、电信线杆、塔位臵应实测。杆线入地、入房、终止均注记说明。道路中线和高压线路交叉时,应测量交叉处地面高程及对应最低线、最高线高程,并标注电压和测量时间。
(6)架空、地面上、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注记传输物质名称。架空管线和架空传送带等悬空工矿建筑物和设施,应实测支柱位臵。
(7)原有道路边线、人行道侧石线、铺面材料(需注记材料)分界线、绿地、电杆和各种地下管线检修井等均应测绘,各种管线检修井上均需测注高程。
(8)主要道路中心、交叉点、转折、起伏变换处应测注高程点。线路走向与道路、河流、铁路等交叉时应测量范围应扩宽些。
4.4 断面测量
4.4.1确定断面线
11
1、线路纵断面测绘主要测出各里程桩、加桩处高程,准确表示沿线起伏变化情况,以便进行线路纵向坡度、桥面位臵、隧道洞口的设计。
2、线路横断面测绘主要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是设计路基横断面、计算土石方和施工时确定路基填挖边界的依据。
3、桩号排序起点(0+000)一般从项目起点与已建成道路中线交点或者项目起点与规划道路中线交点开始,无相交路口时,需与甲方或设计单位沟通确定排序起点,一般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正向排列,反方向递减排序,沿线相交路中线桩号需注出。断面里程桩一般为20米,特例依甲方要求另定。
4、道路中线若有弧段时(排序时把道路中线中的直线段,弧段连成一条多义线排序),要标示出弧段起点(直圆)、中点(圆中)、终点(圆直)桩号,中线长度按曲线长度计算。
5、沿线相交路中线桩号也需注出,相交路两边一般应各测出5个横断面。
6、横断面测量宽度应能满足需要,横断面的方向,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在曲线部分应在法线上。
外地项目、特殊项目需提交断面数据时,应按甲方要求格式测绘、整理数据。
3.4.2纵横断面测量
1、纵横断面测量时采用水准仪测高,要设立固定转点,必须对BM点高程进行复核检查。根据图上断面线位臵实地用皮尺对断面定
12
位,丈量断面间距,每丈量5个断面,需要重新定位,保证高程上图位臵和实地位臵基本一致。
2、测量断面时,断面线上地形起伏变化位臵要测注高程,与红线、绿线交叉处要测高程,原有道路改造时道路中心、慢车道快车道分界处、道沿石上下、人行道外侧、铺面材料(需注记材料)分界线要测注高程。新修道路和原有道路衔接处高程必须要测量准确。
3、设计依据的重要高程点位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坑深测高点必须测绘高程并保证精度。
4、应根据工程需要测出横向遇到的建筑地坪、各街巷与单位出入口地面、地下室采光口的窗台、地下管线检修井井盖、进出水口、不同材质路面结构界线、沿岸水工建筑物顶面等高程。
5、永久建(构)筑物散水、小区门口、小区出水口处均需测注高程。各街区单元出入口及建筑物的重点部位,应测注高程点。单位大门口与院内出水口处、道路两侧主要建筑物室内地面均需测注高程。
6、道路穿越的铁路、公路、桥涵、建(构)筑物、水域、沟渠、坡坎以及地形变化处应测注高程,道路起点、交点、曲线主点、终点的纵断高程应实测。
7、横断面测点密度以能反映中线横向地形变化为准。 8、测量断面时,重要位臵高程要和地形图上高程进行比较,发现有偏差时要进行复核。
13
4.5 内业上图
内业上图时,应根据外业提供的图纸,把外业实测的各个断面的高程准确的标在图上,并核对实测高程与地形图上的高程,看是否有偏差,还要将BM点的点位和高程准确的标在图上。
需要制作纵横断面图时,在用CASS自动生成断面后,要对照地形图对断面线进行手工修改,特别时断面线横穿沟渠、河流等地形复杂地区时要认真对照,在沟上的两侧和沟底的两侧分别加高程,使生成的断面与实际相符。
5 工程放线 5.1 内业资料准备
内业在准备资料时,要与制图部结合,确认道路中线、道路红线、征地边界等相应的界线无误,并在电脑上检查中线或边线中间是否有拐点,并把拐点坐标提出来。
5.2 外业放线
放线前,先校正仪器,检查坐标,确保坐标无误,在放线过程中,每放一个点,检查所放的点位与图上是否一致,避免出现粗差,如出现错误,及时检查,及时更正,放完后,实测实放点位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看是否超限。检查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方法,如丈量距离、测角等方法。
14
5.3 编写放线报告
放线报告包括封面、扉页、报告内容、实放点位略图、坐标列表 5.3.1 封面
5.3.1.1 标题:工程测量技术报告书;
5.3.1.2 单位名称: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5.3.1.3 日期:报告提交日期 5.3.2 扉页
5.3.2.1标题:工程测量技术报告书;
5.3.2.2 委托单位:为该工程委托单位的全称; 5.3.2.3 工程名称:该工程的全称;
5.3.2.4 勘测单位: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5.3.2.5 编写人:该报告的编写人;
5.3.2.6 检查人:该报告的检查人,一般为部门的检查员; 5.3.2.6 审核人:公司专门的审核员,一般为技术质量室的审核员;
5.3.2 报告内容
5.3.2.1 工程名称:与封面保持一致;
5.3.2.2 工程类型:不能写成工程放线或施工放线,应为道路放线、拨地放线、河道放线、建筑物放线等;
5.3.2.3 任务与要求:说明放线所依据的图纸来源,提供图的单位和人,图的全称,如有图号,应写明图号;
5.3.2.4 作业方法:放线所使用的仪器,采用的方法(极坐标法、
15
RTK等);
5.3.2.5 控制点资料:放线使用的起算点和检查点、检查点的实测坐标与原坐标的坐标较差、所采用的坐标系、坐标转换参数,如果提供BM点,还需说明高程系统;
5.3.2.6 标石埋设情况:该工程放线的总点数和标志类型(木桩、刻记、砼标石、喷涂),各种标志的点的数量相加应与总点数相同;
5.3.2.7 技术结论
放线结论,木桩牢固、钢钉稳固、砼标石埋设稳固、刻记清晰、喷涂清晰等,实放点位的坐标与设计坐标的最大坐标较差
5.3.3 实放点位略图
图名(内容与该工程名统一)、指北针、实放点位的概略位臵、点号,放线地点的路名、河流名、村庄名、单位名,建筑物的名称、楼号;
5.3.4 坐标列表
表头、序号、点号、坐标(X、Y),标志类型、备注, 下面注明坐标系和放线单位、放线日期,如提供BM点,需要加上BM点的序号、点号、高程,并注明高程基准;
6 私人宗地测量 6.1 绘制宗地草图
6.1.1 户主姓名:户主提供,并与身份证上的每个字保持一致) 6.1.2 户主联系电话:出现问题及时与户主联系) 6.1.3 四邻名称:户主提供,并与身份证上保持一致
16
6.1.4 界址边长:现场丈量,并现场核对无误,如果该宗地的界址边超过4个,应在界址边长栏内注明“见备注”;
6.1.5 草图:该宗地的户主姓名和院内的主房、配房、围墙及其距离,邻居的示意图,邻居与该宗地的相对关系,中间夹道的宽度(看夹道的宽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需注明),邻居的姓名(与上面的表格一致),
草图上的内容应现场填写完整,如果户主暂时无法提供完整信息,需事后及时与户主联系确认;
6.2 坐标测量
严格按照地籍测量的要求对该宗地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草图比较,坐标反算界址边长与丈量边长较差不得超过5cm,如超限,需查明原因,必要时,需要重新测量;电子图上的内容应与宗地草图上保持一致,并绘制界址线;
6.3 宗地图制作
外业测完以后,将宗地草图和实测的电子图提交内业,内业接到草图后,先对草图进行检查,看草图是否填写完整,宗地图的电子图是否完整、是否与宗地草图保持一致,如有疑问,及时与外业人员结合,如果问题过多,可拒绝接收,返回外业将草图和电子图整改完毕后再提交。
17
目 录
1 控制测量 ...................................................... 1
1.1坐标系统的选择 ........................................... 1 1.2等级控制 ................................................. 1 1.3 图根控制................................................. 2 1.4 RTK,控制................................................. 3 2 地籍图、勘测定界图 ............................................ 3
2.1 内业准备资料............................................. 3 2.2 外业测图................................................. 3 2.3 地形图测绘............................................... 4 3 一般地形图测量 ................................................ 4
3.1 居民地(JMD)............................................ 4 3.2 道路设施(DLSS)......................................... 4 3.3 地形地貌(DMTZ)........................................... 5 3.4 管线设施(GXYZ)........................................... 6 3.5 水系设施(SXSS)......................................... 6 3.6 植被..................................................... 7 3.7 各种地物交叉时的处理..................................... 8 4 道路带状图 .................................................... 9
4.1 四等水准测量............................................. 9 4.2 平差计算................................................ 10 4.3 带状地形图测量.......................................... 10 4.4 断面测量................................................ 11 4.5 内业上图................................................ 14 5 工程放线 ..................................................... 14
5.1 内业资料准备............................................ 14 5.2 外业放线................................................ 14 5.3 编写放线报告............................................ 15 6 私人宗地测量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