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章Moldflow6.1操作界⾯
本章主要详解Moldflow 6.1 软件的操作模块和操作指令。图4-1 为Moldflow 6.1 的操作界⾯,主要由8 部分组成,分别为标题栏、菜单栏、⼯具栏、⼯程项⽬区、案例浏览区、图层管理区、主窗⼝和状态栏。
图 4-1 Moldflow 6.1 窗⼝界⾯4.1标题栏
标题栏位于窗⼝左上端,显⽰软件名称和当前案例⽂件名。4.2 菜单栏
Moldflow6.1 的分析前处理操作指令菜单栏均分布于菜单栏各单项中。4.2.1 ⽂件
图 4-2 “⽂件”下拉菜单
对于项⽬⽂件的操作多在“⽂件”内完成,如图4-2 所⽰。其下拉菜单功能如下:
新建⼯程:可在设定的保存⽬录下建⽴新的⼯程项⽬,新建⼯程项⽬和已运⾏⼯程项⽬是同级的,可以互相切换处于当前活动状态。
打开⼯程:打开已存在的⼯程项⽬。
关闭⼯程:将运⾏的⼯程项⽬关闭,但不关闭模流软件。新建:建⽴新的空⽩⽅案、报告、项⽬栏内资料夹等。关闭:关闭当前运⾏⽅案,切换到最近上次运⾏的⽅案。保存⽅案:保存当前运⾏⽅案。
将⽅案另存为:将当前运⾏⽅案另存为新⽅案,同时出现在⼯程项⽬区中,相当于复制原⽅案。保存所有⽅案:保存处于运⾏状态的所有⽅案。输⼊:在当前运⾏项⽬区中导⼊新模型。
输出:将当前分析⽅案导出,导出后的⽅案可双击或直接托进桌⾯“MF”图标中打开。
添加:在当前运⾏⽅案中添加其它模型,如调⼊1+1 模⽳中的另外⼀⽳或调⼊⼊⼦等。
组织⼯程:根据分析⽅案的属性可将同时拥有这些属性的⽅案归⼊同⼀⽂件夹下,出现在⼯程项⽬区⾥。压缩⼯程:将分析⽣成的⽂件进⾏压缩,腾出更多磁盘空间。⼯程属性:记录此⼯程的信息,如模流分析⼈员、公司等。打印:打印当前显⽰窗⼝。
打印预览:预览打印效果。打印设置:对打印效果进⾏设置。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可对系统参数进⾏个性化设置。以下是主要的参数设置页⾯
图 4-3 参数设置—概念设置页⾯
在“概述”页⾯“系统”模块可以设置系统的单位、⾃动保存时间间隔;在“显⽰”模块设置表征实体处于不同情况时的颜⾊;建模基准⾯的栅格形式和⼤⼩;在“⼯程⽬录”中设置默认保存路径,便于项⽬⽂件的管理和在以后打开⽂件;在“要记住的材料数量”中可以设置显⽰在“常⽤材料列表”中塑胶材料的数量。
在“⿏标”设置页⾯可以设置快捷组合键,以⽅便对模型的操作和查看结果,如图4-4 所⽰。
图4-4 设置⿏标快捷组合键
在“结果”设置页⾯可以“添加”或“删除”缺省的分析结果或对列表中的结果进⾏排序。“优化内存以加快结果显⽰”栏可以通过不同的设置⽅式优化内存。还可以在设置第⼆个单位系统和变形查询结果显⽰值的公差。
图 4-5 编辑显⽰分析结果
在“缺省显⽰”设置页⾯可以对实体的显⽰状态进⾏设置,如图4-6 所⽰。每⼀种实体都会对应不同的显⽰状态,点击右侧对应的下拉按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显⽰状态。
图4-6 缺省设置页⾯
图 4-7 背景设置
在“背景”设置页⾯可以对主窗⼝背景颜⾊进⾏设置,如图4-7 所⽰。默认的背景颜⾊为纯⽩⾊,可以改换为其它单⼀颜⾊或以梯度调配显⽰不同的颜⾊。
开启录径:显⽰最近打开过的项⽬名称,可以和当前运⾏项⽬切换。退出:退出moldflow。4.2.2 编辑
很多操作中的动作指令都包含在“编辑”下拉菜单中,如图4-8 所⽰。
图4-8 “编辑”下拉菜单
撤销(U):撤销前⼀步操作。重做(R):重新执⾏上⼀步操作。
操作记录(H):对执⾏过的操作步骤的记录。剪切~删除:⽆⽂件格式限制指令。
选择实体⽅式(S):通过实体的属性、层、⿏标光标括取的轮廓(分为常⽤的矩形轮廓、特殊情况适⽤的圆形轮廓和多边形轮廓)来选取实体。在选取多个⽹格时,为了避免括选旁边的三⾓形,可以将⿏标光标的选取⽅式定义为矩形轮廓或圆形轮廓,尽量少的括选到旁边的三⾓形。
全选(A):将窗⼝中显⽰的实体全部选中。多⽤于执⾏平移、平移拷贝、旋转、旋转拷贝等的指令。取消全选(E):放弃选取已选中的实体。
反向选取(L):选中处于⿏标光标括选范围外的实体,也就是说⿏标括选范围内的实体为⾮选择⽬标。当只有极少数实体属于⾮选则对象时可以采⽤本指令。
展开选择(X):先选中⼀部分实体,通过“扩展选择”指令可以由已选中部分向未选中部分扩张。可以在“扩展选择”对话框中设置⼀次扩选的层数,即由已选中实体的最外层节点向外括选设定的节点层数。多⽤于⽹格修补时。
局部选择(B):分别为“只选择光标完全框中的实体”和“只选择可见实体”。两个指令结合起来使⽤为“只选则光标完全框中的可见实体”。多⽤于编辑模型
局部特征,快速选取单⾯⽹格,可避免选中对⾯的⽹格。由于系统默认过滤对⾯层的距离是⼀定的,当产品的某些部位⾮常薄时,系统会将两层⽹格当⼀层⽽全部选中。因此在编辑⼀些薄壁产品时应慎⽤此选择⽅式。
⽅案注释(N):如果要对产品的分析结果和改善⽅案做出注释,可点击此功能,将在主窗⼝右侧出现“⽅案注释”操作栏。图像抓捕选项:按不同的设置⽅式抓取图像。
复制图像到剪切板(I):快捷指令为“Ctrl+I”。这时⼀个⾮常有⽤的快捷组合指令,在制作模流分析报告时经常⽤于抓取主窗⼝的图像,不需⿏标括选和另⾏保存,直接贴于报告页⾯上即可。复制图像到⽂件(F):将当前显⽰的主窗⼝的图像另存为其它⽂件格式。属性(O):显⽰选中实体的属性。
指定属性(Y):赋予选中实体属性,或改变实体已有属性类型。更改属性类型(G):改变实体已有属性类型。
移除未使⽤的属性(V):删除当前不再使⽤的属性,可以节约磁盘空间。4.2.3 视图
可以执⾏各个⼯具栏的打开与关闭等操作,如图4-9 所⽰。
⼯具栏(T):可以执⾏将各个⼯具条显⽰在屏幕上或隐藏显⽰等操作,如图4-10所⽰。⼯程(P):显⽰或隐藏⼯程项⽬区。
注释(N):对分析过程或分析结果做出注释。
层(L):显⽰或隐藏管理层控制⾯板。因为层控制⾯板在整个分析过程使⽤频繁,⼀般默认使之显⽰状态,浮于窗⼝左侧,可随意放⼤或缩⼩。
图 4-9 “视图”下拉菜单
图 4-10 “⼯具栏”列表
所有⾯板(A):可同时控制三块主要⾯板:⼯程项⽬区、案例浏览区、管理层的显⽰与隐藏。
模型显⽰(M):将建⽴的模型及实体显⽰于窗⼝中。在未显⽰分析结果时,若使“模型显⽰”处于⾮选中状态时,“层控制⾯板”是⽆效的,⽆法控制实体的显⽰与隐藏。所以若通过“层”显⽰也不能使模型出现在窗⼝中时,应查看“模型显⽰”是否处于开启状态。
缺省显⽰(D):可以通过缺省设置中的指令调整系统参数。
锁定(O):
为同步控制所有分析结果窗⼝中动画的
播放,⼀旦在⼀个窗⼝中设定此选项,其它的动画播放将同时相应。注意:设定
此指令时应使动画的播放帧数⼀致;
图 4-11“建模”下拉菜单图
图 4-12“⽹格”下拉菜单4.2.5 ⽹格
针对⽹格的操作的操作指令均集于⽹格模块中,如图4-12所⽰。
⽣成⽹格(M):⽣成模型的⽹格,浇注系统的⼀维单元和流道的⼀维单元,或对已划分⽹格的产品进⾏再次划分。定义⽹格密度(Y):重新定义局部⽹格的密度,⽤于加密局部重要特征⽽提⾼分析的精度,或加疏平滑区域的⽹格⽽减少⽹格的数量,节约分析时间。
创建三⾓形⽹格(T):⼿动创建三⾓形单元。在点选三⾓形的三个节点时应遵循逆时针原则,才能保证新建的⽹格正确定向。注意此指令仅⽤于⼆维单元的⽹格,不能⽤于3D⽹格的修建。
创建柱体单元(B):直接应⽤已存在的两点⽣成柱体单元,同时还可以设置柱体单元的节数,相当于对柱体单元划分⽹格。系统默认⽣成的柱体属性为已存在属性。
创建四⾯体⽹格(R):创建3D ⽹格的指令。通过选取空间的4 个点可以直接⽣成实体⽹格。注意选取的4个点不能位于同⼀平⾯或接近位于同⼀平⾯,以免⽣成问题⽹格。
⽹格修复向导(W):此向导⽤于修复多种缺陷⽹格。可针对不同⽹格缺陷通过“前进”或“后退”翻动页⾯,逐⼀修补。⽹格⼯具(E):包含所有修复⽹格缺陷的指令。
全部取向(Q):当错误定向⽹格较少时可以多次采⽤系统⾃动全部取向进⾏修复,当错误定向⽹格很多时,采⽤⾃动取向修复后还要进⾏⼿动修复。
⽹格诊断(G):包含⽹格缺陷诊断,连通性诊断,⼀维单元诊断等显⽰缺陷或复查指令。
显⽰诊断结果(D):使“显⽰诊断结果”按钮处于点击状态可以使当前诊断结果显⽰在窗⼝中,取消点击会关闭当前诊断结果。
⽹格统计(O):统计⽹格信息,显⽰⽹格缺陷,显⽰⽹格匹配率等重要信息。4.2.6 分析
包含案例分析前的重要设置指令,如图4-13 所⽰。
设置成型⼯艺(O):moldflow可提供的⼯艺分析类型包括:共射出成型分析、热塑性塑胶注射成型分析、微发泡成型分析、反应成型分析、⽓辅成型分析、热塑性塑胶双⾊/双射成型分析。
设置分析顺序(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分析的类型,如图4-14 所⽰。如果需要快速查看产品的充填情况,可以选择“充填”选项;如果需要查看保压的效果,则应该选择“流动”选项;完整的模流过程为“冷却+流动+翘曲”分析。如果允许的话,建议⼤家选择完整的模流分析过程。
图4-13“分析”下拉菜单
图 4-14 ⼯艺设置导向
选择材料(S):可以根据客户给出的材料信息选择客户需求的塑胶材料。如果系统材料库⾥没有客户需求的塑胶,可以⽤⼀种性能相近的塑胶替代。
⼯艺设置导向(P):分页设置“冷却+流动+翘曲”分析中需要⽤到的成型参数,⽐如模温、料温、
注射时间、成型周期、保压、分析翘曲时需要考虑的因素等。如同试模时对机台参数的反复调整,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析结果,有时也需对模流分析参数进⾏多次调整。
从 MPX/Shotscope 输⼊数据(I):从MPX/Shotscope 端⼝向MPI 输⼊机台参数和成型⼯艺参数等。
设置注射位置(I):点击“设置注射位置”指令,光标变成⼗字交叉,右上⾓的图标是浇⼝的模型。点击主流道端点或直接点击产品模型上适合的进浇位置处的节点,即可完成浇⼝的设置。
设置冷却液⼊⼝(N):点击“设置冷却液⼊⼝”,出现“冷却液属性”对话框,如图4-15 所⽰。在内设置冷却液的属性,光标变成⼗字交叉,点击属性相同的冷却管道的进⽔⼝。注意:只能⼀次性完成属性相同的冷却管道进⽔⼝的设置,属性不同的管道需另⾏设置。
图 4-15“冷却液属性”对话框
图4-16 “设置关键尺⼨”对话框
图 4-17 关键尺⼨设置结果
设置关键尺⼨(D):当使⽤某种材料进⾏分析时,我们需要知道产品实际的体积收缩值是否在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产品的关键尺⼨没有超出既定的公差范围。在进⾏流动分析前,点击“设置关键尺⼨”指令,出现“设置关键尺⼨”对话框,如图4-16 所⽰。点击产品上主要的管控尺⼨所在的两端的端点,分别在“上公差”和“下公差”⽂本栏中输⼊既定的公差值。点击“应⽤”,将出现
蓝⾊的双箭头尺⼨标注线。分析结束后系统将显⽰在分析得到的体积收缩值下,能否保证产品的关键尺⼨的精度,从⽽指导模具型腔的放缩⽔范围。此项结果尤其适⽤于指导精密模具型腔的放缩⽔。对于⼀些需要严格控制产品变形来减少对产品关键尺⼨的影响的精密模具,可采⽤依产品不同位置的实际体积收缩值来控制型腔不同位置的放缩⽔值,保证尺⼨的精度,如图4-17所⽰。
图4-18“固定约束”对话框
图 4-19“销钉约束”对话框
设置约束(C):在应⼒分析和翘曲分析前对模型进⾏约束设置。壳体单元的形态就是平⾯的三⾓形,并由这些三⾓形拼接逼近曲⾯的真实轮廓。虽然每个单元与它邻近的单元在厚度上可能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将单个⽹格的厚度假设为定值。⼀个壳体单元由三个质点组成。通常情况下,每个质点均有6 个运动⾃由度,包括平⾏于空间3 轴的3 个位移⾃由度和围绕空间3 轴的3个旋转⾃由度。⼀般来说对于扁平的单元,只⽤5 个⾃由度便⾜以限制它的运动,分别为3 个位移⾃由度和2 个以单元中⼼⾯为轴的旋转⾃由度。但是如果⽤6 个⾃由度限制质点的运动的话,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在前期的处理⼯作中省去另⾏设置约束条件的⿇烦。Moldflow ⼀共有四种约束⽅式的设置,操作的过程为先选则约束的⽅式,再在项⽬栏中出现的对话框中⾸先选中模型上需要设置约束的节点,其次选择约束的⽤途,可以⽤于应⼒分析、翘曲分析、应⼒和翘曲分析、型芯偏移分析共五种分析类型。
:约束节点3 个轴向平移⾃由度,但可以旋转,如图4-19所⽰。
:根据实际分析需要⼿动选择性设置约束的⾃由度,如图4-21所⽰。
设置载荷(L): 为了模拟作⽤于产品上的载荷对产品应⼒的影响,在进⾏应⼒分析前可以对产品模型不同部位设置⼀定量的载荷。加载⽅式共有6 种。注意:在加载载荷前应现对模型进⾏约束设置, 图4-22所⽰。点载荷:向模型的节点上设置点作⽤的载荷,同时确定作⽤⼒在空间3坐标的分⼒⼤⼩和⼒矩。边载荷:向模型的边缘部位设置载荷。注意:为了真确的施加载荷,应选中边缘上所有的节点。
图 4-20“弹性约束”对话框如
图4-21 “普通约束”对话框
图 4-22“载荷加载⽅式”⼯具条
⾯载荷:向⽹格表⾯施以均匀分布的载荷,同时确定作⽤⼒在空间 3 坐标的分⼒⼤⼩。
压⼒载荷:向⽹格表⾯施以均匀分布的平⾏应⼒。因施加的应⼒平⾏于⽹格表⾯,所以只需设定应⼒的⼤⼩即可。热载荷:以象征提⾼模型局部温度的⽅式向⽹格的上下表⾯施加热载荷,⽤来模拟产品在使⽤中受热时的⾏为。体载荷:向产品模型在单⼀⽅向施以均匀的作⽤⼒,⽐如模拟分析考虑重⼒的影响时可以采⽤施加体载荷的⽅式。
设置动态进浇(R)控制位置(F):分时间段控制热浇⼝处的进浇压⼒,如图4-23 所⽰。为了更好得控制浇注系统和型腔的填充,可采⽤分时间段设置射压的⽅法,灵活控制熔融塑胶在不同位置的流动速度,及时改变熔融塑胶的流动形态,从⽽达到避免很多充填问题的⽬的,得到品质优良的塑胶制品。
编辑阀浇⼝时间控制器(E):控制阀浇⼝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如图4-24 所⽰。尤其当⼀个产品采取多点进浇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各个阀浇⼝开启和
关闭的时间和顺序,以实现对熔融塑胶流动的控制。
⽴即分析!(A):当所有的准备⼯作都完成之后,便可对此⽅案进⾏分析了。在案例浏览区双击“⽴即分析!”,系统变开始模拟分析的进⾏。
图 4-23 “热浇⼝压⼒控制”对话
图 4-24 “热浇⼝时间控制器”对话框
任务管理器(J):⽤于对⽅案的管理和监控,分析的开始和中断,配置分析项⽬的优先级等⼯作,如图4-25 所⽰。左上⾯板显⽰当前所有的⽅案,它的架构和内容同项⽬栏是⼀致的。左下⾯板显⽰进⾏中的分析⼯作的次序。右侧是分析⼯作迭代计算进度预览,显⽰已完成的⼯作和进⾏中的⼯作以及已完成的百分⽐。对于正在进⾏中的⼯作还可以设定分析的优先级。
图4-25“⼯作管理器”对话框4.2.7 结果
可以执⾏显⽰新的图形类型、查看分析结果、编辑结果显⽰等针对分析结果的操作。如图4-26 所⽰。
新建图(N):为了⽅便查询,可以将分析结果以不同的类型显⽰,⽐如同⼀结果,系统默认的显⽰⽅式是渲染式,为了单独显⽰模型某⼀点处的过程变量,可以建⽴⼆维坐标式显⽰⽅式。有些分析结果只有⼀种显⽰⽅式。
新建计算的图(Calc):在已有的结果基础上,将两种相关联的显⽰结果通过数学公式的换算产⽣新的结果,⽐如将两种结果相加、相减或相乘、相除,运算的值形成新的显⽰结果。
新建定制图:此定制⽅法是通过改变系统默认产⽣结果的机理。不同的产⽣机理,同⼀种相同显⽰结果之间也会有差异。例如,系统默认产⽣的熔接痕结果为两股料流的最⼤聚合⾓度为135°,如果改变两股料流的最⼤聚合⾓度值,熔接痕的长度也会随之出现变化,如图4-27 所⽰。我们可以应⽤MPI的这项指令判断最⼤聚合⾓度对熔接痕长度的影响
图 4-26“结果”下拉菜单
图 4-27 最⼤聚合⾓度值为135°和110°时熔接痕⽐较绘图属性(P):⽤于执⾏对显⽰结果的属性更改。选中某⼀结果,击右键,选择“属性”,也会出现“属性”对话框。
查询结果(Q):⽤于查看模型任意位置的分析结果。点击此指令,光标变为右上⾓附有“?”的⼗字交叉,将⼗字交叉点击模型的任意位置,就会出现点中位置的结果显⽰。按住“Ctrl”键,可以连续取值。翘曲结果查看⼯具(L):执⾏翘曲分析结果的查看、编辑等操作,详解请见第⼗章。恢复原始位置(E):将⼿动设定的翘曲显⽰结果显⽰恢复到默认效果。
保存整体图形属性(G):当图形显⽰效果被编辑后,点击此指令系统会提⽰操作者是否保存已更改的属性,或选择性保存已更改的属性,如图4-28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