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座古建与现代城市的交融

单座古建与现代城市的交融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坛

观察思考■栏目编辑/王 雷

单座古建与现代城市的交融

■ 尹 钰

随着城市改造进程的不断加快,单座古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去留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谈及古城保护,北京是一座时常受到人们非议的城市。然而,在日趋强烈的保护声中老北京的城市网络为何会变得越发模糊,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作为有着三千年历史文化背景的北京,需要保护的古建筑不胜枚举。随着人们古建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保护工作也日成体系,大量的古建保护宣传随处可见,许多古建街区也已被成功的保护了起来。但此般一系列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减缓古城消失的步伐。古建群落虽然保留了下来,可古城的韵味却依旧缓缓逝去。思其缘由,不难发现这些高调的保护,往往把古建筑圈定起来,将其置之高阁,而此举在保护的同时意味着这些古建筑已成为过去时,跟当代的城市以及人们不再有任何联系,其仅仅成为供人们观赏、凭吊的历史。

另一方面,在这些高调保护备受关注的同时,城市街边那些孤立的单座古建,由于其自身的低调存在,渐渐为人们所遗忘。对零散分布于街头巷尾的单座古建筑的关注不足,直接导致了许多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在如今高唱保护主旋律的背景下依旧被大量的拆毁。而往往正是这些虽不具规模但其自身仍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古建遗产,对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的存留,其大都具有一定历史价值但规模较小或以单座形式存在,且周边不具连续成片的历史肌理,其多数像盆景一样摆放在现代社会造就的高楼大厦之间。这种孤立性,使此类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略显突兀,也使人们对它的去留问题产生了诸多质疑。

近年来,随着古建保护体系的日趋健全,单座古建的价值随之被逐步认可。在政府对其加以重视,着手保护的同时,城市中还出现了不少私人企业家自主投资保护单座古建的情况。此类保护大多对古建加以整修,或用以自住或重新投入到社会使用之中。经过笔者对多处单座古建的调研发现,只要处理得当,对这些古建筑赋予新的定位,就能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而这些更贴近人们现代生活的古建筑因其自身的生长性,以及真正意义上的使用价值,往往要比那些被圈定在博物馆、公园内、置之于高阁之上的古建群落更让人感动。

二、单座古建保护形式的探索对于古建遗产的保护形式,现今最好的做法是对古建加以划片保护,重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留下其周边的历史肌理。但此种手法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遗留于城市中的单座古建而言,由于其自身的孤立性或周边早已逝去的城市肌理,使这种保护手法失去了其用武之地。

对于单座古建应以何种形式保护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探讨。这其中也产生了不少成功的案例手法。

一、城市中单座古建的界定与现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展开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与此同时,城市的街巷肌理以及城区建筑的连续性受到了严重威胁与破坏,单座古建随之而生。所谓单座古建,主要是指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拆除或是不能拆除的零散分布于现代城市之中的古建筑。此类建筑不能说是被保护了下来,而只是一种意外

三、沿承古建历史单座古建保护中较为常见的手法,就是沿用该古建的历史背景,在当今社会继续发挥其作用。这其中成功实例要力推位处北京金融街上的吕祖宫。吕祖宫

60 『城 乡 建 设』 2008-10建于清初,是用于供奉以吕岩为主的道教官观。其以吕祖这一道教文化背景为基,将其发展成为现今的北京道教文化中心,这在延续了道教文化的同时,更对古建筑给予了保护。目前,该古建所在街区已整体性拆旧建新,成为了北京著名的金融街。可以想见,如果不是改建道教文化中心的举措取得了相当的社会文化效益,大概这座吕祖宫也很难保留下来。

五、单座古建保护前景与存在的问题单座古建保护在我国起步较晚,长久以来,各级管理部门及人民大众对其价值的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对单座古建的保护缺乏热情,在他们眼中这些单座古建不过是城市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遗留问题,故而,不少单座古建在所谓的城市清尾工作中被大量拆毁,成为了城市建设的牺牲品。但正如我国在其他方面很容易形成浪潮式发展一样,只要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单座古建在城市中的存在价值,相信对其的投资保护在我国也定能掀起各种浪潮式的发展。毕竟使投资者认识到:拆除一座古建在此另起炉灶,与留下古建,经过改造将其再次投入到社会使用当中,后种选择不但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更保护了古建遗产,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故而,在我国单座古建保护的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另一方面,由于单座古建保护的后发性,使其自身在保护手法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沿承历史的保护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该手法保护下来的古建筑多为一些宗教、民俗基地,此类信仰、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日趋淡化,必将导致其保护前景受到质疑。而以实习饭店、慧聪书院等为代表的重塑功用的保护实例,又在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古建内部装修和经营策略上过于现代化,很难真正继续保有古建筑的传统历史文化。

但是,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对单座古建保护的种种尝试足以被视为现代古建保护形式中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开端。相对于被圈定起来保护的做法,此种“活化”的保护手法,使单座古建摆脱了成为“过去”的命运,其在保护了古建遗址的同时,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更为其所在街区独树亮点,从而为整个古城也平添了几许韵味。

四、重塑古建功用重塑古建功用是近年来兴起的另外一种不错的单座古建保护手法。其多利用城区内较为完整的合院建筑,在保持旧外观、旧格局不变的前提下,对室内和庭院做必要的调整、装修,并增设给排水、供暖等现代建筑所必备的基础设施,将其改建为茶室、旅馆及商务会所等赢利性的经营场所。

现今北京,此种做法颇为常见。笔者近期走访的位于中关村的慧聪书院,就不失为这中较具代表性的一例。慧聪书院原是中关村文圣庙(俗称关帝庙)所在地。据其院门前勒石上的《中关村文圣庙志》所载:“此庙龄无从考证,惟殿前古树逾六百年,故此推断此庙建于明、清年间。”文圣庙古为民间举子在科考之前祈求自己高中许愿的圣庙场所。由于该庙历史久远,且香火一直兴旺,故而在寸土寸金的中关村开发中,其作为历史文物得以保留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沉静的文圣庙与日趋繁华喧闹的中关村越发显得格格不入,其渐渐被高节奏的世人们所遗忘。2007年5月,由慧聪网投资改建的慧聪书院在此高调开业。经过内部重新整修之后的文圣庙在保有旧的庭院格局和建筑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重塑功用,以书院茶馆的全新形式向世人开启。在北京中关村这片商贾云集之地,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另外,地处城市繁华地段的古建筑同为旅馆、饭店等商业形式所看好,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气息成了各大商家的卖点。以地处西单商业街沿线的实习饭店为例,该饭店原是敬谨亲王尼堪府邸的一部分,距今已有350余年的历史。此府坐北朝南,北至手帕胡同,东起宣内大街,西至参政胡同。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各省建学堂,为统一管理全国学堂事务,在此设立学部,辛亥革命后学部改教育部。几经时代变迁,这座亲王府最终被改造成为了实习饭店,其改造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利用这里占地虽小但布局紧凑的特点,以小而精致的庭院格局营造出亲切祥和的家居氛围。这一改造,在保护了古建筑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应。而就街区环境而言,此地是北京商业中心区,它的兴建,为今后解决商业中心区中古建保留问题提供了一种值得仿效的模式。

六、结语单座古建保护形式的诸多探索为更好地保持城市历史文脉提供了新的思路。当我们提到历史建筑保护的时候,不仅仅是保护古老文化的代表,比如故宫、长城,重要的是把所有人和时代的遗迹都有所保留,并赋予遗迹以新的生命。都市里的人要和这种遗迹形成融合,在旧建筑中形成新的朝气。因此,单座古建在现代城市中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历史遗迹和新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城市风格与活力的体现。当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不能以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名义,使城市丧失个性和特征,丧失城市的独特竞争力。

然而,我国单座古建保护,仍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单座古建对城市文脉的影响,并找到保护的最佳方法,仍需要业内外人士的多方探索。而只有对古建采取群落与单座并重的保护,才能形成一种处理古建筑与现代城市之间关系的正确态度。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10 『城 乡 建 设』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