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里,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在此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全书共谈及五个主题:一、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二、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三、如何羸得学生的心灵;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五、形成和谐的团队教育。书中一个个动人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也带给我很多思考,说说感触最深的两点:(1)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而教育智慧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李镇西老师从一个普通的老师一步步走到成都教研室,又从成都教研室攻到苏州大学博士学位,按理说,他还可以向前更进一步。但是,他从教研室又回到了学校,坚持做一个实践者,与学生们在一起。(2)在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这个主题中,李老师提出了用“法治”取代“人治”。在1987年9月之前,李老师在他的班级管理中一直采用的方式是“人治”,因为“人治”,学生很苦,教师很累,因为“人治”,班级成了班主任的影子,师生关系成了“君臣关系”。而在李老师尝试用“法治”管理班级后,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使教师的个人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融合于一体。我认为,以“法”治班的最大好处是,不仅可以让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且还可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班权交给学生,是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尊重,更好的发挥其管理潜能。
9月1日,马上就要开学了, 于是我想在此谈谈我的班级管理设想。主要分三个方面:一、制定我们202班的班规。二、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三、营造家校教育合力。
一、制定我们202班的班规。
引导学生制订出某种科学民主及可行性较强的班规。初步的设想有以下几点:(1)班干部轮流“执政”;(2)开展小组竞赛;(3)发展个性的我行我秀;(4)共同享用的集体财物;
(5)班级周记。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唤醒他们的自我教育意识。
二、成为孩子知心的朋友。
有时我会问自己:我每天都和学生见面,一星期中有和每个孩子至少聊一次天吗?孩子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爱好呢?我真的了解每个孩子吗?回顾过去的这一年,我感觉自己做得还很不够。为此我要用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慧眼去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孩子, 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营造家校教育合力。
李镇西老师说“没有合格的家长,就没有完整的优质教育。”在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更体会到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
首先要与家长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其次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长会,家访,家校开放日、校讯通平台、微信等,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算是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