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s探讨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特征 马晓微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 00080) 摘要:本研究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 I 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中国 1 9 5 3—2 0 06年间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演化 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355(2008)10.0023 04 Abstract:Based on use of the correlative methods of industrial economy,econometrics,GIS and statistics, it quantitatively estimates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olution from 1953to 2006.After pointing out the five phas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Finally,some considera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n the base of analysis. Key words:energy consumption;structure evolution 1 引言 晖(2006)从能源和经济关系的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拟 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关系到 角度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在经 采用结构熵、结构转换速度系数 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 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和转换方向系数,以及能源消费 时也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和人 还有一些学者(耿海清等,2004; 重心变化规律来分析中国能源 民生活水平的优劣。能源消费结 陆慧等,2006;彭世尼等,2005) 消费结构的演进特征。 构是否合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 对具体区域或部门的能源消费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以煤 结构进行了分析等。但国内研究 二l 州它方法 为主的能源资源存量决定了我 主要是集中在定性或具体区域、 本文利用产业结构演变的研 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煤为主 具体部门。 究思想(刘刚等,2007)来研究 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使用带来 国际上有关能源消费结构的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化特征。 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保证经济 研究大部分工作的着眼点依然是 (1)利用熵值具有判断系统的多 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调整能 集中在能源消费变化(Lin and 样性的特点,建立了能源消费结 源消费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 Polenske,J 995;GarbaCCio et 构熵 来描述能源消费结构系统 一个大问题,需要对我国能源消 a1.,1999)或能源消费和经济发 的演进的状态;(2)利用美国著 费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展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Erol, 名经济学家罗斯托(1956,1988)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对我国 et a1.,1 987;Gha1 i,et a1., 提出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建 能源消费结构定性、定量预测或 2004;Glasure and Lee,1997; 立了能源消费结构变动转换系 不同的角度对进行了一些研究。 Yu and Choi,1 985;Asafu— 数,把区内各品种能源消费增长 如管卫华(2006)建立系统动力 Adjaye,2000),对能源消费结构 速度的差异作为衡量一个地区能 学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进 演进的关注明显不足(Edenh— 源消费结构转换速度的指标 , 行模拟和预测;杨洪林(2 0 04) ofer,1998)。 同时构建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方 利用统计统计指标对我国近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研究 向系数 。 的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余良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具有重 2.2 敛揖表源和 理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马晓微(1975.),女,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政策。 ~l’厢 工・ 第30卷第10期2008年10月 倒D 枷 0' 研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 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 静鲒构不同时{=曼 变f匕转化规律 不同阶段,煤炭、石油、天然气、 区(不含台湾地区)为分析单元, 罗斯托的主导产业论指出, 水电和核电结构转换方向却不 1 95 3~2007年为分析时限。全 主导部门和主导产业的存在导 尽相同。具体来说,煤炭结构转 国l953~2003年煤炭、石油、天 致地区内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 换方向系数存在着一个减少一 然气、电力数据来源于能源经济 异,这种差异越大,该地区产业 增加一再减少一再增加的过程; 数据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结构转换越快;若区域内各产业 石油结构转换方向系数存在着 宏观经济研究院,2005),2004~ 增长速度相当,则转换就慢。本 增加一减少一再增加一再减少 200 7年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 文借助产业结构扩散理论,分析 的过程;而天然气则经历了大幅 年鉴》。 能源消费结构升级转换动态演 提升一减小一基本保持平衡的 3 结果与讨论 进。利用建立的能源消费结构转 状态;水电和核电经历了增加一 通过上述方法,结合中国能 换速度和转换系数公式,计算出 减少一基本平衡的状态。 源消费数据,计算出l953~2007 了中国5个阶段能源消费结构转 (4)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方 年间能源消费结构熵、不同时段 换速度系数和转换方向系数(见 向决定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与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速度系数、不 表1)。 否,高效、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 同能源品种转换方向系数。 从不同时段能源消费结构 是未来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 3.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变 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结果 条件。总的来说,1953~2006年 f匕≠吧{#叹阶段 J分 表分析,可知: 期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 l 95 3~2006年期间,中国 (1)l 953~2006年期间,能 比例降低,石油、天然气、水电 能源消费结构熵值呈现出明显、 源消费结构转换速度系数都较 和核电比例上升的大趋势很明 有规律的起伏波动变化规律。 大,说明50多年来,我国能源消 显,尤其在1958~1976和l995~ 根据熵值公式,我们计算 费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换。 2001时段,能源消费结构转换方 了l 95 3~2006年间中国能源消 (2)虽然总体上能源消费结 向合理。 费结构熵值,如图l所示。从图 构较快;但在不同时段能源消费 3.3 能源j肖费结构演进;J是 1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熵 结构转换速度却有明显的差异。 态戈总体特征 值在l 95 3~2006年间呈现出明 如在1 958~l 976年期间,由于 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历 显的、有规律的起伏变化。总体 大量油气田的发现,石油占能源 程来看,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明 上来看,l 976年是一个大的分 消费比重大大提高,能源消费转 显的变化。如煤炭消费比重先升 界点,在此之前,能源消费结构 换系数达到 熵值从0.24增长至0.91,处于 2 8.0 5 96. -. 快速增长;而1 976年之后,熵值 远远高于其 。’ - ‘... ̄.... ... . 在0.76~0.91之间震荡波动。 他时段。 萎0‘ III Ⅳ V 因此,根据不同时段能源 (3)总 襄o. _ 消费结构熵值变化规律的不同, 体上能源消 嚣o. 。I 可以把1 953到2006年54年间, 费以一定的  ll l l  l●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演进大致 速度发生着 可以划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分 转换,但在 图1 l 95 3~2006年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熵变化情况 别为1 9 5 2~l 9 5 8、 1 958~1 976、】976~ 表l 不同时段能源消费结构转换速度系数和方向系数 1 995、1 995~200 1, 以及2 0 0 1~2 0 06时 段,其中每个阶段具 有不同的能源消费结 构演变特征。 3.2 tP国能源j肖 l'橱二上・嘿一 洌IcIt' 劬第3O卷第10期2008年10月 Vo1.30 N0.10 0et 2008 24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后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 25%上升到80年代末期的27%, 随后降低到目前的23%;石油消 费比重从80年代初的46%降低 到80年代末的39%,之后一直 结构整体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优质能源 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 还太低,能源消费结构的演进趋 势整体不很明显。 其中1 976~l 995年期间, 由于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其 中以煤炭的增长量最大,这一时 段能源消费结构演进不明显;在 1997年前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 等结构演进指标计算,分析了 1 95 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结 构演进的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1953—2005年期间,能 保持稳定;天然气消费比重呈稳 步上升的趋势,从8 0年代初的 1 9%上升到目前的23%。 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能源 源消费结构熵值呈现明显的波 动规律,经过几段波动,在1976 年快速达到峰值后,结构熵值变 化变缓。1 95 3~2005年中国能 源消费结构的演进可以被划分 为1 953~1 95 8、1 958~1 976、 l 9 7 6~1 9 9 5、l 9 9 5~2 0 0 1、 消费结构的演进熵值变化、转换 速度和不同能源品种的转换方 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整体演 化特征和演化规律如表2所示。 而这些演化特征和变化规 律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 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 的能源供给结构调整,煤炭供给 受到严格限制,1 996~2O01年 期间能源消费结构演进明显;而 2 0 0 1年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 发展,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与日俱 增,随着能源供需紧张矛盾增 加,加之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 200 1—2006年5个阶段。 (2)1 953~2005年,能源 消费结构转换速度较快,尤其在 l 958一l 976年期间,能源消费 转换系数达到28.0596,远远高 于其他时段。煤炭、石油、天然 气、水电和核电结构转换方向系 数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是总体 上能源消费结构处于煤炭消费 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 和核电比重逐渐上升的趋势,能 (1)从能源的演进过程来 看,在I和Ⅱ阶段,我国社会经 济体系处于半封闭状态,能源基 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能源消 费结构完全由资源赋存条件所决 定;其中,在l953~1958年,能 源消费结构高 机,导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 炭的比重有所上升,油气比重有 所下降。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能源消费结构熵 表2 源消费结构转换方向合理。 度依赖煤炭, 1959~1976年 发展阶段 l 95 3—2006年间,不同发展阶段能源消费结构演进情况 时段 转换速度 转化方向 煤炭:1.O0l3787l 3 石油:1 012947726 熵值变化 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状态 期间,随着油 气勘探的重大 突破,石油比 重大幅提高, 能源消费结构 演进明显。 (2)在改 革开放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煤炭占到能源消费量的93%左 右.能源消费结构演进不明显。 天然气:1.896924292 水和核电:0.892759052 煤炭:0.964004l64 石油:1.670895328 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煤炭消 费比重大幅下降,石油比重大幅 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演进较明显。 能源消费结构演进不明显,煤炭 天然气:7.31 7480467 水和核电:1.2835482l4 煤炭:1.0087439l7 石油:0.968832115 比重有所增加,石油比重有所减 少,电力持续增加,天然气比重有 所减小: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天然气:0.953l5238 水和核电:1.055424284 的建立,能源 消费结构趋于 向较合理化的 方向演进;但 是由于我国尚 煤炭:0.978392954 石油:1.066906595 煤炭比重明显下降.石油比重明 显上升,天然气比重略有下降.电 力比重持续上升。 能源消费结构演进不明显。煤炭 比重略有回升,石油比重略有下 天然气:1.086474551 水和核电:1.0467813l4 煤炭:1.0l97l7425 石油:0.9520929l5 处于工业化发 展的初期阶 天然气:1.026338316 降,天然气比重保持稳定发展,电 力比重持续上升。 段,能源消费 水和:0.974766l94 一l’ , 25 第30卷第10期2008年10月 嘲 厶曲 磷究与探讨 Research and Approach (3)能源资源赋存状况、经 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是影响中国 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主要因素; 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我国以煤 源和能源品种多元化,改善能源 消费结构。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着眼 J.Global Energy Issues,Vo1.22, Nos.2/3/4,PP.225—232. 【8]Kraft,J.,Kraft,A.,1978.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 地位,提高开发洁净煤技术等。 参考文献: [1】Asafu—Adjaye,J.,2000.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e1 ect ricitY 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其中,在 改革开放前,资源赋存和勘探开 发是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演进的 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后,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 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是影响结构 演进的主要因素;整体来说,在 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 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向合理化的 方向发展。 GNP[J】.Energy Development,Vo1. 3.PP 401—403. [9】Lin,X.,Polenske,K.R.,1995.In— put—output anatomy of China’s en— consumption,electricity prices and economic growth:time series evi- dence from Asian developing ergy use changes in the 1980s[J】.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Vo1. 7.67—84. countries[J】.Energy Economics, Vo1.22,PP 615—625. 【10】Mahmoud A.AI—Iriani,2006.En— ergy—GDP relationship revisited:An example from GCC countries using 【2】Edenhofer,O,Jaeger,C.C,1998. Power shifts:the dynamics of en— 基于以上分析,能源资源 panel causality[J】.Energy policy, Vo1.34,PP 3342一一3350. 赋存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 e rgY effi ciencY【J】.Ene rgY Economics,Vo1.20,PP 513-537. 是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演进 的主要因素;目前,随着我国工 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发展 水平的提高,政策是影响结构演 进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我们 以煤为主的能源资赋存现状、工 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在能 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存 在的区域差异,未来在制定我国 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关政策 时要确立“节能、降耗;大力开 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煤 炭净化技术”的原则。 具体如下: 【1 1】W.W.Rostow.1956.The take—off [3】Erol,U.and Yu,E.S.H.,1987.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income for indu strialized into self—sustained growth[J】.The Economic Journal,1956,3:25—48. [12]Yu,E.S.H.,Choi,J.Y.,l985.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 tricit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untries[J].Journal of Electricity and Employment,Vo1.13,PP 1 13— 122. comparison[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Vo1.10,PP 249— 272. 【4】Ga rbaccio,R.F.,Ho,M.S., Jorgenson,D.W.,1999.Why has the energy—output ratio fallen in China 【1 3】耿海清,谷树忠,国冬梅.2004.基于 信息熵的城市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 构演变分析 以无锡市为例【J】.自 然资源学报,19(2):257—262. 【J】.Energy Journal,Vo1.20,pp63— 91. [51 Ghali H.Khalifa and M.I.T,E1一 Sakka 2004.Energy Use and output growth in Canada:a multivariate 【14】管卫华,顾朝林,林振声.2006.中国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1(3):401—407.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 节能、降耗我国正处于工 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较长一 段时间内对能源的需求趋势依 然强劲;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促 使能源需求增加,能源压力更加 cointegration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Vo1.26,pp225—238. 【6】G1a snre,Y.U.and Lee,A.R., 1 997.Cointeg ration.e r ro r— 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GDP and electricity:the case 究院.2005—12.能源经济数据库[EB/ OL】.http://www.amr.gov.cn:8000/ showcedb/index.asp. 突出,如何控制能源消费的不合 理性,减少能源对未来经济发展 的制约在未来尤为重要。因此, 节能和降耗既任重道远又是目 前当务之急。 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 【16】国家统计局.200 5.中国统计年鉴 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7]国家统计局.2006.中国统计年鉴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J]. Re s ou rc e and E1 e ct ri citY Economics,Vo1.20,PP 17—25. 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8】国家统计局.1986.中国能源统计年 [7】Han,Z-Y.,Fan,Y.and Wei,Y— M.2004 Study on the cointegration and causality between GDP and en- 能源提高对石油、天然气、水 鉴198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国家统计局.1996.中国能源统计年 鉴l99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电和核电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使能源来 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J].Int. l'雨 ●・ 26 ’ 倒厶 劬 第3O卷第l0期2008年10月 V01.30 No.1O Oct 2o08 Concentrate Information 信息大观 龙源冷却助力空冷火电厂 空冷行业异军突起,北京龙 增加发电成本,使火电厂面临电 价压力。 外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国 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龙源冷却)从2006年始建起,承 担了1 0多个国内火电厂空冷项目 的整体服务,用很短的时间就实 内电厂的整体设备安装成本减少 了1/3。 为此,在富煤缺水地区建立 坑口电厂并采用空冷系统,最大 同时,龙源冷却是国内较早 实现整合EMPC服务的公司,即 同时实现系统设计、核心设备制 造、成套供货和施工安装4项服 务的国内公司。公司成立以后, 在较短的时问内汇聚了一支实力 较强的专业员工队伍。建设完成 限度节约用水。是降低发电成本, 现了空冷国产化目标,使企业综 合实力迅速比肩欧美同类公司。 为实现建设节能型社会的 目标,“十一五”规划预计至20l5 年,年总用水量控制在7000亿m 以下。发电行业作为国内工业耗 水大户约占整体工业用水20%的 比例。截止到2008年全国各电厂 节约水资源浪费的最佳方案。 2 0 0 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明确提出,在缺水地区建设 空冷火电厂。把空冷技术应用到 富煤缺水的三北地区发电厂,不 仅可以解决北煤南运、西煤东送 的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西北地 区建设坑口火电厂的水源问题。 了空冷系统单排管束生产基地, 具备了大型火电机组空冷系统设 计、研发、成套供货、施工安装 的总承包能力。在技术能力和综 合服务能力方面,龙源冷却都具 备了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实力。 正是因为出现了像龙源冷 总发电数超过7亿kW,其中火 电发电设备容量达5.54亿kW,增 长14.6%,快速增长的火电厂使 火电厂发电节水问题提上日程。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源冷却 在应声而出,全力研发空冷节水 措施,并迅速取得成效。 随着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 另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费偏 重于东部及东南沿海,而煤炭资 源又集中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 蒙古西部(称为“三西”地区)等 地。我国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 万亿t,晋陕蒙宁地区占6 7%, 而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 区则集中了2/3以上的电力需 求,这就形成了西煤东送、北煤 限公司等国内空冷技术服务公 司的异军突起,我国直接空冷系 却这样有实力的国内企业,用非 常短的时间拉近了与欧美企业 差距的目标,从而促使国外企业 不断压低价格,同时又更积极的 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使得国内空 冷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相信在 龙源冷却这种高新技术企业地 助推下,国内空冷火电厂的建设 统设计和设备制造国产化技术 攻关已取得重大突破,一举打破 了欧美企业对我国空冷市场的 垄断格局。 目前,采用空冷技术的火电 厂可以将原有用水量降低80%, 因为以龙源冷却为代表的国内空 会朝向成本更低、服务更好、效 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南送的局面,长途运输提高煤价 [2O】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能源统计年 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1]刘刚,沈镭.2007.1951—2004年西藏 冷企业的迅速崛起,直接导致国 能力比较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 } 【26】杨洪林,田立新.2004.我国能源消费 报,10(2):l1—14. 结构的多角度实证分析[J】.企业经 济,(9):9—10. [24】彭世尼,吴异凡.2005.西部小城镇的 ; 产业结构演进特征与机理分析[J】. 地理学报,62(4):364,376. 能源结构状况调查与改善能源消费 l [27】余良晖,孙婧,陈光声.2006.透视中 结构的建议[J】.中国能源,27(5):37-} 40. 国能源消费结构【J】.中国国土资源 [22】陆慧,卢黎.农民收入水平对对农村 经济,(7):7-9. [28】魏一呜,等.2 0 0 6.中国能源报告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J】.财经研究,(3):28—34. [23】罗吉.2004.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 [25】W.W.罗斯托编,贺卫平,等译,从起 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I 人民出版社.成都,1988. 1 2006:战略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 学出版社. —l’, 占工・ V01.3O N0.10 Oet 2008 第30卷第10期2008年10月 倒b 幼 n r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