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及防治对策 ; { 笞 { ; 苫 { { { { { 雾{ 钟发文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高处坠落居建筑施工“五大伤害”之首,事故发生率极高,危险性极大,严重威胁着建筑 企业职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做好防范处理。文章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 态及管理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多年工程施工实践,提出了防治高处坠落事故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施工;高处坠落;人;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1X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07)i4—0131一O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是高处作业工作量大,作业环境复杂 多变,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建 筑业在我国各行 中属危险性较大的行业,也是事故发生较多 的行业之一。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这 五大伤害严重威胁着建筑企、 职T的健康和生命安伞。而高处 坠落又居建筑施T“五大伤害”之 ,事故发生率极高,约占 各类事故总数的50%以上,危险性极大。因此,分析和掌握高 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和预防对策,对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订着重大意义。 一1.管理人员对作业人员没有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缺乏针 对性。 2.监护人员没有尽职,j盎护不到位。 3.管理人员埘施T现场安全检查不够,缺乏安全知识, 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二、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治对策 1.各级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安全生产认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 、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对安伞生产的 投人,设置安全管珲机构或配备专职安牟=管理人员,使安全生 安全事故主要由丁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令状态及管 坪方面的原冈造成的。 (一)人的因素 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严格按照《建筑施T企 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 职安伞生产管理人员安伞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和《建筑业企 业职 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好施 企业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安全生 工作的主动性、门 觉性和法制意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增强事业心和责任 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专、【 技术水平,做好督促、监护和检 查丁 作。 1.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 力低下,对仔在的事故隐患麻痹人意。 2.作业人员自身存在缺陷,如家族有精神方面遗传病史的, 患有心理疾病、严重高血压、癫痫和登高恐惧症的人员,以及年 龄大体质较差荷,均容易产牛不安全行为导致伤 事故。 3.作、I 人员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各级管理人员违 章指挥,容易造成事故。 (二)物的因素 3.坚持埘从 I 人员,特别是新入场人员、特种作、 人员 和劳务分包企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使教育培训T作既有 ̄t-X4性 又能保持经常性,防止走过场,使操作人员自觉遵守安伞技术 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行为。 4.加强埘劳务队伍的管理,尤其要提高劳务人员素质。 从进场之口起,就对登高作业人员进行体格和心理检查,患有 1.没有安全防护,留下重大伤亡事故隐患。 2.安全防护不到位,易发生事故。 3.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建筑设施、机械器 具等自身仔住结构 的缺陷,留下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 生。 心理疾病、严重高血压、癫痫和恐惧症的人员,以及年龄人体 质较差、未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的人员,小得从事高处作、 4.作业环境不良,如照明不良、作业面光滑、高温严寒 大风等,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管理因素 5.施丁单位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按照《建筑T程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的要求,结合__r程实际,明确每 (下转第133页) 【作者简介】钟发文(1970一),男,广西梧州人,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项目科长,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 2007.14企业科技与发展 1 3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需要增加水泥的用量。粗骨料最大粒径的规格 一定要符合施 六、做好施工中相关的记录 灌注开始后,要连续进行,只要混凝土流布顺畅,就尽量 少拆除导管,以保证灌注连续性。需要拆除导管时应抓紧时间 尽快拆除。灌注过程中,要经常探测井孑L内混凝土面位置,及 时地调整导管埋深度,导管的埋深一般不宜小于2m或大于 6m。若最小埋深度小于2m,新灌注的混凝土町能冲破首批混 凝土,冒到首批混凝土面,起不到隔水作用。同时受到水洗的 ‘r:规范要求。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在导管中梗塞或被钢筋卡位 流不到钢筋笼外围去,导致钢筋笼无混凝土保护层而易锈蚀。 再次,细骨料官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 采用级配不好的细砂,可以节约水泥并可提高混凝土一系列技 术性能,如抗压强度、抗冻性和耐磨性等,而用粗砂拌制的混 凝土其和易性较中砂差,也易发生泌水离析。 最后,为每立方 昆凝土的水泥用量 配制的混凝土标 号。使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以及需要的坍落度等因素有关。 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沉淀裹入桩内,容易形成夹层、断桩。 若大于6m,提升导管费劲甚至拔不出来,容易造成埋管事故, 导致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中断。 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下列防止钢筋骨架被 顶托上升的有效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水下混凝土施工积累的经验,当坍落度 为18~20cm,水厌比为0.5~0.6时,则需水泥量为360~ 390kg。 五、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计算 根据施1一规范要求,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 初埋置深度(≥1Il1)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冈此孑L桩所需 首批混凝土数量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V≥ d h ,4+ⅡD2H,/4 (1)钢筋骨架准确就位后,在其顶上横穿2根槽钢并用于 重物镇压。 (2)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部时,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 (3) 昆凝土表面接近钢筋骨架时,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导 管底口与钢筋骨架底端保持较大距离。 (4)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提升导管使导 管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端一定距离。 最后要准确测量桩顶标高。根据施:I:规范要求,桩顶应预加 一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Ill ); h ——外孔混凝土面高度达到HC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需 要的高度(Il1),h1≥rMHdr,; H ——灌注首批混凝土面时,所需井孔内混凝土面至孔 定高度,即50~80cm,待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 时,将其凿除。要根据设计‘桩顶标高及拌和物翻流出孑L外混合物 的成分情况而定,趁混凝土凝结之前予以人工清除泥浆等。预加 高度控制在20~30cm范围,为后续施工节省人力物力。 总而言之,要保证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除了要掌 握以上几个要点外,还要求混凝土在灌注时分T明确,密切配 合,统一指挥,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 底的高度(Il1);H =h2+h1; H厂升孑L内混凝土而以上水或泥浆深度(Il1); d——导管内直径(IFl1); D——井孑L直径(Il1); h ——导管初次埋置深度,h ≥1.0m; h厂_导管底端至钻底间隙,约为0.4m。 总之,首批灌滓混凝土数量除按上述 ‘箅外,还应根据桩 基实际情况 质、是否扩径)相应增加首批灌注混凝土数量,h 高度应控制在0.2~0.3IYI为好。 质量比较好,而灌灌停停的桩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现 场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全神 贯注地观测好、记录好施T的全过程,发现情况或出现异常立 即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处理解决,不留质量隐患,确保灌 注水下 昆凝土的施丁质量。 (上接第】31页) 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如脚手 架 程、吊装拆除工程等都应制订专项施I 方案。专项施_J二方 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验算数据,且经过专业技术人员 审批签宁后方可组织实施。 6.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每个分部分项 程和零星安排的作业,都必须向操作者讲清施T环境、操作过 程、操作T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采用的防护措施,作 止不合格机具投入使用。高处作业前,应组织对安全防护设施 进行逐项检查和验收,不合格者严禁使用。按照《建筑施:I:高 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应及时、规范地做好防护措施, 做到安全防护设施的定型化、1:具化,并按规定没置安全警示 标志。 8.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并逐级按季度、月进行,项目经 理必须亲自带队检查。对特殊高处作业应跟踪检查,及时发现 业中应遵守劳动纪律。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有交底人、接受交底 人双方签宁才能生效。操作过程中必须监督安 牟=技术交底的执 问题和消除隐患,实行安全隐患整改、反馈、复查责任制度, 形成安全检查的封闭记录。 9.在恶劣的气候(如雨雪天、大雾、6级以 强风)和环境 行情况,使每个操作者时刻重视安拿。 7.加强现场安全防护。要确保安伞防护用品合格,建 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漏 电保护器、脚手架扣件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告知员I 正确 的使用方法,同时严格控制施]:机具的采购、租赁及使用,防 不良的条件下,禁止从事高处或洞口作业。 参考文献 [1]周江辉.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007.14企业科技与发展 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