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年画
【篇一:初三美术第一学期教案】
初三美术第一学期教案
初三美术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依据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
文件精神。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设计和手工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习,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初三年级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四、措施和手段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5.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
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注意卫生,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教学进度如下:
第一学期初中美术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欣赏.评述)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各种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辉煌成就。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它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包括三组学习活动,计划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且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顾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教学过程(活动一) 1、课堂教学 (1)启发引导阶段
a、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以便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较。
b、可引导学生共同回顾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并回顾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的分析和认识基础。
【篇二:初一美术教案《春天的畅想》教案】
初一美术教案《春天的畅想》教案
《春天的畅想》教学设计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以各种美术活动为引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顺应学生的生.甥、心理发展及情感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整合意识,知识多元化意识。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自评、他评、师评、生评,小组评,集体评。
初一美术教案《春天的畅想》
课题:春天的畅想
教学目标
1 、 至少运用一种造型艺术表现和相关的技能技巧表达自己对春天的
畅想。
2 、 认识造型与色彩,特别是主观色彩对造型艺术创作的影响。 3 、 能够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感受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在造型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课前准备
1 、 教师准备教具:与学生应用的造型艺术创作形式相同的示范作品,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摄影、电脑美术等相关的技法演示材料。。 2 、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自己选择的造型艺术创作材料,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摄影、电脑美术等。
二、课堂学习
1 、 引导阶段
( 1 ) 为同学讲解相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知识,特别是不同创作形式的不同起稿方法。
( 2 ) 辅导学生起稿、设色。
( 3 ) 讲解学生起稿阶段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讲解修改方法和技能技巧。
2 、 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创作。 春(淡彩画,约1482年,意大利)波提切利
3 、 收拾与整理
( 1 ) 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 2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进行修改完善。
4 、 展示讲评
( 1 ) 交流展示作业,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点评。
( 2 ) 教师从总体方面阐述自己的评价,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 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三、板书设计
春天的畅想
四、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创作中的体会,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表现方式去表现相同的内容,加深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五、教学反馈
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选择的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篇三:2015初中美术强化练习汇总】
1.“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
a.席勒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尼采
【答案】c。
2.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答案】d。解析: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创造“秀骨清像”风格的画家是(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答案】c。解析:陆探微,南朝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画人能“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他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
4.浮世绘是日本17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它将民间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主要通过( )的形式表现出来。
a.水彩画
b.工笔画
c.版画
d.油画
【答案】c。解析: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属于套色版画,正确答案为c。
5.风景画《孟特芳丹的回忆》的作者是( )。
a.法国柯罗
b.法国莫奈
c.荷兰凡?高
d.俄国苏里科夫
【答案】a。解析:《孟特芳丹的回忆》是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柯罗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杰作之一。孟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早期曾在那里写生,多年后回忆绘出此画。故答案为a。
6.《掷铁饼者》是( )时期的雕塑作品。
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希腊
d.古印度
【答案】c。解析:《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7.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目的是( )。
①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
②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多样性发展
⑧又能满足各地区人们的精神需求
④照顾边远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解析: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其目的就是要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8.新课标对美术的评价体系提出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 )。
a.集体评价方式,发展民主意识及积极参与意识
b.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
c.双向评价方式,学习与人合作,提高学习质量
d.单向评价,发挥自主能力,促进创意能力
【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课程评价建议: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由此可以判断,本题选b。
9.在古代一件著名书法作品中出现20个不同神态的“之”字,这件作品是( )。
a.《祭侄稿》
b.《兰亭序》
c.《争座位稿》
d.《黄州寒食诗帖》
【答案】b。解析:《兰亭序》一文中出现了20个不同神态的“之”字,所以本题选b。
10.鲁本斯既是一位有名的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以下属于鲁本斯作品的是( )。
a.《基督下的十字架》
b.《吉卜赛女郎》
c.《花神》
d.《圣德列萨祭坛》
【答案】a。解析:鲁本斯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作为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其代表作品有《基督下的十字架》、《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苏珊娜?芙尔曼》、《瞻仰圣母》等。《吉卜赛女郎》是哈尔斯的作品;《花神》是伦勃朗的作品;《圣德列萨祭坛》是贝尼尼的雕塑作品,该雕塑的成功,标志着贝尼尼雕塑顶峰的到来。
11.书法作品《兰亭序》是( )的作品。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顾恺之
【答案】a。解析: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由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12.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 )提出的。
a.王洽
b.张璨璪
c.王维
d.张彦远
【答案】b。
单选题2
1.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 )。
a.民间编织
b.民间泥塑
c.民间竹刻
d.民间年画
【答案】d。解析:平面类型的民间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剪纸、民间镂印、地方戏剧脸谱以及民间年画。
2.“超级写实主义”客观、逼真,又被称作( )。
a.照相写实主义
c.表现主义
d.象征艺术
【答案】a。解析:略。
3.下列不属于表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性质的是( )。
a.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b.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c.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d.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d。解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表述,abc三项均是在阐述美术课程的性质,而d项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4.新课程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不属于这一观点基本含义的是( )。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与成人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c.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答案】b。
5.西班牙画家维拉斯奎兹又被称为( )。
a.真理画家
b.现实主义大师
c.后现代绘画之父
d.宫廷画师
【答案】a。
6.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这一绘画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c 。解析: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从16 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7.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c.辅导练习法
d.发现法
【答案】c。解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观察比较法、辅导练习法。其中,辅导练习法是最常见的一种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8.“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
【答案】a。解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环肥燕瘦”分别代表了唐朝和汉朝的审美观,这说明了审美具有历史性。
9.下列建筑中属于罗马式建筑的有( )。
a.意大利的比萨教堂
b.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c.法国巴黎圣母院
d.法国夏特尔大教堂
【答案】a。解析: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和夏特尔大教堂属于哥特式建筑。只有a项的比萨教堂属于罗马式建筑。
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表现宗教神话为主的画家是( ),其代表作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
a.达?芬奇
b.米开朗琪罗
c.卡拉瓦乔
d.波提切利
【答案】d。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表现宗教神话为主的画家是波提切利,其代表作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他画的圣母子像非常著名。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
11.《流民图》的作者是( )。
a.蒋兆和
b.徐悲鸿
c.王式廓
d.董希文
【答案】a。解析: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于民族灾难空前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占区,《流民图》是蒋兆和的个人代表作,也是一个时代人物画的代表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