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副词及拟声词、叠词的准确运用,会让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韵味无穷;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
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特点。
例如: (一)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
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答案:九个动词,准确生动而又极有层次地写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紧张等待、充满希望及小心谨慎的情景。
1、最有意思
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云,仿佛要一直钻透蓝天。(《云南的歌会》)
赏析:“钻”字准确地写出了云雀飞得高而有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云雀的喜爱。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山羊坡·潼关怀古》)
赏析:“聚、怒”生动形象,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写出了潼关的险恶地势。
(二)形容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如果把名词前面的形容词抽掉,效果会有何不同?
答案:如果把形容词抽掉,就缺少了色彩、形状和神态,就没有原文生动、形象、具
体了。
(三)副词: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生死胡杨》)
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
(四)综合练习: 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亲吻爹娘》
• 示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 示例
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 示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
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 示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
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使描写对象生动形
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有排比、反复、对偶;表达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和反问。
具体来说,比喻用于描写事物时,可使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
们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可爱可亲。
夸张表达某种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排比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对偶使句子结构整齐,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设问句有疑而问,自问自答,吸引读者,引发思考,制造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
化。
反问句无疑而问,加强语气,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即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3、答题句式参考: 这个词(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了……(人物事物景物
的特点或某种道理),或突出强调了……,渲染了/营造了……(氛围),烘托了/衬托了……(与中心形象和人物情感有关)。
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
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
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冬天老槐树
的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句中“报答”一词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鸟写得有情有义,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文章的美感。
(3)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
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
例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参考答案:⑴运用了一组恰当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等词使描写对象清晰地呈现在读
者脑海中;
⑵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等词使描写对象色彩鲜明;
⑶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等刻画出了月亮、猹、少年闰土的各自特点。
例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简洁;把“春风”比作“母亲”,突出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如叙议结合,寓情于景,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这样使文章极富表现力)
特别是描写: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
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
例: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品析下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
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参考答案:描写生动,写出了春风
的特点,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里从触觉、味觉、听觉的角度,分别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亲切、慈爱的特点,读者似乎嗅到了风中那浓烈的泥土气息、青草味和花香,也似乎听到了热闹的鸟叫声、牧童的笛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鸟语花香、充
满生机的春,意境十分优美。)
1.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小扇轻摇的时光》)
赏析:“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通过
情态表达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我看到了一条河》)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刺得遍体鳞伤,但我
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刺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赏析:第①句好。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的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语气上也较舒缓。
3.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老屋》)
赏析:运用叠词“拍拍”、“指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4.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别踩疼了雪》)
赏析: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②拟人,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5.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
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只是一个普通人》)
赏析:生动形象发写出年轻人看到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的震惊,表现了年轻人的善良。
6.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饿虎扑食
般扑向饭桌。(《五岁的出走》)
赏析:“含含糊糊”突出了“我”因为不敢说出真相而撒谎时的犹豫和矛盾心理;“饿虎扑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过度饥饿的情态。
7.“那个下午,
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难忘的一躬》)
答案:“印”字突出了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留”字显得平淡。
8.“但女孩心中早已溢满了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溢满”能否改为“充满”?为什么?(《为自己祝福》)
答案:不能。 “溢满”的意思是充满而流出来,“充满”只是满的意思,“溢满”程度更高,更能表现出
女孩的无比幸福。
9.“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答案: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第一个强调小花恶劣的生长环
境,第二个突出了小花顽强的生命力
修辞品句练习一
1、2005年浙江中考《生死胡杨》题目: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入手,参考示例,为后面的画线句子
加上批注。
示例: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
——这组排比句从多个角度细致描绘出胡杨千姿百态的特点。
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
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批注:
2、2005漳州中考
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
不知什么时候,潮湿的泥土里出现了一粒种子。它个头不大,蜷缩着身子,头发蓬松且一脸泥垢,像一个历经岁月磨难的孤儿被遗弃在荒野里,它是那样平庸,甚至还显得有些丑陋。这粒种子的形
象果然招致大家的非议。
3、请赏析“黑龙江的土地,插根筷子都可以发芽”这句话。
4、 阳光地带
春季的一天下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
它们已经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的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
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前忽然呈
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
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请说说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请说说句子用了什么修辞,体会其中包含的语气和感情。
练习一答案示例: 1、《生死胡杨》 (1)这个句子突出了八月的南疆非常热。 ——黄宇标、许爱娣
(2)用了比喻的手法,让句子更为生动
/形象。——黄裕东、黄宝意、陈之恒
(3)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八月南疆的特点 / 戈壁滩的气候特点。——谭欣欣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胡杨生长的恶劣环境表现出来,衬托出胡杨
生命力的顽强。——叶嘉慧、郑惠珍
(5)这个比喻句把大漠比作锅,把砂砾比作热炒的花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戈壁
滩的炎热/炙热。 ——霍静雯、张伟灵、陈晋仁
2、《心中装着一双
鹰的翅膀》
(1)对种子的描写形象生动,更能表现它当时的样子。——盛婷
(2)用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到种子一开始的丑陋与平庸,显得生动形象。
——黄诗敏、陈映
婷
3、请赏析“黑龙江的土地,插根筷子都可以发芽”这句话。
(1)这句话写出了黑龙江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罗婷芬
(2)这句话写出了黑龙江土地的肥沃。——谭玉仪
(3)这句话形象地表现出了黑龙江土地的肥沃。——李嘉琪、岑泳欣
(4)这句话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黑龙江)土地肥沃,使人印象更为深刻。——叶冠迪、蔡东智、许爱娣、李莉、赵佳俊
4、《阳光地带》 (1)表达出母爱的伟大与细腻。——许爱娣
(2)这句话用排比手法表达出母亲对我的关怀是如此无微不至。——李佳媚
5、“晚了也得去,
怎么可以逃学?”
(1)用反问句强调了肯定的语气。——罗婷芬
(2)这句话以反问的形式突出了说话者的意思:就算晚了也必须上学,让说话者的语气更坚决。
(3)这句话包含了反问责备的语气和
感情。——李莉
修改:运用反问的修辞,加强语气,表达了责备之情。
修辞品句练习二
1、2005年东营中考《空山鸟语》一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
声,下面摘抄出了一句,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选句:“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
分析:
2、2005年南通中考 沉默的竹笛(节选前三段)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
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
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
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
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第22题: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3、
《春天的梦》(节选)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我那时只有十岁呀,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我真的
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4、2005年泰安中考《心存感激》一文的语言很有特色。下面选了一句,请说说你的感受。
选句:蓝天给你以自由遐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渺远,高山给你以坚毅勇敢,流水给你以柔情缠绵。
感受: 5、 听雨 (节选)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
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
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
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
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6、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节选)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
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
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
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
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 ⑥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
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
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
了。
……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句子。
7、 黄山绝壁松(节选)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
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
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像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像沉静的思想
者,像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
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8、2005年深圳中
考《鸟是树的花朵》选段:
树枝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你见过一朵花从春天开到冬天吗?你见过树上的花朵在树枝与树枝之间飞来飞去吗?你见过会唱歌的花朵吗?这是一只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请揣摩画线的句子,体会其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2005年太原中考《破碎的美丽》文后有这样的题目:
如果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作
为文章的结尾,你选择哪一句?说说理由。(3分)
①一朵花的美丽,就在于她的绽放;而绽放其实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②其实,人生哪一刻不美好呢?即使是残损;哪一刹那不该感激欢欣呢?即使是破
碎。
有人选择了第①句,因为这个句子借助花的美就在于破碎的事例,巧妙地点明中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如果你选择第②句,那应该怎么表述理由呢?
10、2005漳州中考 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
不知什么时候,潮湿的泥土里出现了一粒种子。它个头不大,蜷缩着身子,头发蓬松且一脸泥垢,像一个历经岁月磨难的孤儿被
遗弃在荒野里,它是那样平庸,甚至还显得有些丑陋。这粒种子的形象果然招致大家的非议。……但是它只是安静地躺在土地的怀里,吸收着水分,像是什么也不曾听到过,仿佛在孕育着一个已等待了千百年的梦。它抬头望了望广袤的天空:一只
苍鹰正扶摇直上,那双有力的翅膀自由地扇动,供它在云间轻灵地穿梭盘旋……种子望着,眼睛越来越深邃,它的心中像是盈满了山一样坚不可摧的信念。
……在早春里的一天,它终于冲出了土层,不久便长出了茂盛
的叶茎,开出了像太阳一样颜色的花朵,无比芬芳,美丽绝伦。这时候,再瞧野菊早已不见了踪影;矮草才露新绿;大树枝头还萌着青晕。
种子并没有就此满足,它更加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终于到了秋天,它那曾经开满花
朵的茎上长满了许多毛绒绒的小东西,一阵风吹来,这些小东西飞了起来,且越飞越高,眼看它们飞过了大树,飞上了宽广的天宇——种子成功了!它第一次看见了古朴的乡村,湍急的河流,巍峨的山峦……全世界都惊呆了,原来它是一株
美丽的蒲公英。
一个人能在鲜花和掌声的赞美里取得成功不易;能在别人的讥讽与嘲笑里取得成功更加艰难。心中始终装着鹰一样的翅膀,何愁长空不变成你盘旋的领地?! (有删改) ①请你对画线句进行赏
析。
②题目“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有什么含义?
11、2006年深圳中考 《爱,有时是一种错误》
⑴这样开始新的一天,已经六年了,只是今天,略有不同。
⑵在朝霞甩下的水袖里,忽地有了一片晃眼的色彩,温柔地旋开细嫩的花瓣,在秋天里微微地颤动,草地一下子灿烂起来。
⑶父亲催促我快些,我也只好收回眼
神。奔向学校。
⑷一天很快地在挂念里过去了,再见到它们时,太阳已在遥远的地方等待落下,而那些花儿,褪尽了初绽的青涩,在夕阳里灼灼地期盼着。高大的棕榈投下灰暗的影子,而花儿们却如同太阳一般抵抗黑暗,在影子里依旧晃
眼。
⑸父亲笑着问我:“喜欢么?太阳花很漂亮呢!”
⑹太阳花?怪不得让人那样喜欢,多可爱啊。
选文画线句子的语言很美,请加以品味。
12、《阳台上的遗憾》的开头节选如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
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
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题目: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13、你看那黑土地,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
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请赏析画线句,可以与练习一的第3题比较一下。
听雨 (节选) 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
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
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
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慨了。这声音时慢时
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
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黄山绝壁松(节选)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
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
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像战场上永不倒下的
英雄,像沉静的思想者,像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
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