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专题一》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专题一》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三地理复习《气候专题㈠》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巍

【教学构思】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掌握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根据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和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气候知识与绘图能力的要求及高三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基本了解气候类型有关知识的学情状况,本节设计以学生填绘《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模式图》及《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为主线,并配以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整合初、高中有关教学内容,自主建构气候类型判定的主干知识,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

1. 影响气候因素。从分布上理解成因,从成因上分析气候特征,从特征上领会判定方法。

2. 气候类型的判定。这是气候专题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是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的综合。 教学难点:

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学生语言叙述能力尚可,绘图能力较弱。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学会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获取信息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及与人合作学习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填绘相关图表,分析气候特点及成因,明确气候类型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策略】

1. 教学组织形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讲授等。 2. 教学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图表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等。 3. 学法指导:

⑴.比较法和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利用资料绘制、对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比较世界主要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绘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⑵.图表法和综合法: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表,填绘、展示并讲解有关地图,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地理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人为因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⑶.讨论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具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实际气候分布图与模式图的差异之处的表现及原因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媒体】

1. 课前制作《气候专题㈠》课件,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清晰、直观的图象,加大课堂密度。 2. 课前编印《气候专题㈠》学案,以配合课堂学生绘图、讨论等活动。 3.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仪,以展示学生课堂填绘地图作品。

4. 课前划分不同规模的合作学习小组,指定负责人。①同桌为一小组,共有27~30组。②10~12人为一组,共有5组。③全班为一大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通过《大气运动》专题的复习,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那么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我们怎样判定气候类型?这儿就是本节课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意图与效果 1′ 导课 导言 学生在教师的语言情境中回忆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 创设情境,回忆旧知,直入主题。 3′ 学生活动 教师设疑学生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气候类气候型表 类型 北半球气候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根据表㈠完成图㈠,并提出问题:从图中能反映出来和不 阅读《世界气候类型表》 学生填图、思考问题。 《气 知识再现,候专题㈠》明确知识的内学案表㈠ 在联系。 《气 学生通过候专题㈠》填图、思考,加学案图㈠ 深理解、记忆影4′ 填图思考 型分能反映出来的影响气候的布模因素分别有哪些? 式图 响气候因素,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唯物辩证法观点。 4′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因素,明确图示影响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气候垫面的海陆分布及洋流)和因素 没有反映出来的影响因素(下垫面中的地形及人为因素)。 解释填图原理。 回答能否反映出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下的气候特征。 其他学生补充、更正。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2′ 展示课件教师讲授 北半球气 教师展示课件,更正学候类生图中错误,总结影响气候型分的因素。 布模式图 学生修改填图中的错误。 《气候专题㈠》课件之《北 梳理知识,半球气候形成网络,便于类型分布记忆。 模式图》。 板书 若学生填图没有错误,此项活动可免,板书纳入上一环节。 展示材料教师设疑小组活动 教师给出几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数据气温资料,提出问题:各小组请曲线选出特点相似的一组气候和降类型,分别画出它们的气温水柱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说明状图 它们的异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选出具有可比性气温和没有可比性的两组作品,曲线将其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 和降在学生选择均不典型水柱的前提下,教师利用课件随状图 机调出一组典型的具有可 比性的气候类型图,如热带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草原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异同点气候(同:最冷月均温15℃以与热上。异:降水增减快慢程度带季不同;有无干季不同;最多风气月的降水量不同等)。 候的在学生充分讨论、释图区别 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明确可 比性是指同一温度带(温带气候海洋性气候除外)或同一降类型水类型,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判定判定气候类型的方法。 方法设疑:全年高温,有明(见显干湿季之分且气温曲线板呈波谷状的为何种气候类书) 型?由此强调确定南、北半球的重要性。 世界气候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设疑:请找出实际分 同桌自成一组,讨 培养学生论、确定各组选定的具《气获取信息能力、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候专题㈠》地理绘图能力、依据气候数据绘图并学案材料与人合作学习思考所选定气候类型㈠及图㈡ 能力及归纳分的异同点 析能力。 6′ 10′ 学生释图教师引导 小组代表走上讲台,讲解选取的气候类型的理论根据,对比说明它们的异同点。 对于没有可比性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班讨论,帮助其走出思维的误区。 实物投影仪 《气候专题㈠》课件之《几组典型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之一组》(若学生选择典型,此项活动可免) 《气候专题㈠》课件之《气候类型判定方法》 板书 通过比较、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8′ 教师设疑 学生自主思考,《气 联系实际,1~2位同学举例说明。 候专题㈠》整合初、高中地 学生讨论 类型布图中与模式图的不同之分五大组讨论,每实际处,并说明原因。 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分布 在此基础上,再出示讨可以补充、更正、完善。 论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因。 学生各组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配以相应的课件演示。 课件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气候专题㈠》之学案讨论题。 《气候专题㈠》之相应图片。 理知识,理解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课件演示,增强直观性。 1′ 影响气候的因素及课堂气候总结 类型的判定方法 课堂练习练习 题 教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内容不清楚? 学生总结。 板书 检查教学效果,理解、记忆主干知识。 5′ 课件展示变形图(点式图、折线图、风频图等),判断气候类型及成因。 学生思考回答。 《气候专题㈠》 课堂反馈,课件之练巩固知识。 习题 1′ 布置作业作业 题 设疑:葫芦岛市的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和工业分布有何影响?我市是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知识迁移,《气铺垫下文,并渗候专题㈠》透“学习对生产 课后调查、完成。 课件之作有用的地理”理业题 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

气候专题㈠

太阳辐射:最基本因素→温度带 自然: 大气环流→气候类型和特点 影响因素: 下垫面:海陆、地形、洋流 有利: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气 人为: 候 不利: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类

型 曲线形状→南、北半球

气温: 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

判定方法: 数值→温度带(常见)最冷月均温0℃~15℃→亚热带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类型(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气候类型

【教学设计评价】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评如下。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气候复习的主干知识,采用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恰当运用学案,通过学生绘图、讨论等多种形式自主建构主干知识,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绘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学习能力。教学策略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楚,方法得当,具有可操作性,完成预设教学目标。

改进之处:学生讨论时间安排不充分,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展示填绘的地图。教师可在课后将学案分组收集上来批阅,以

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之不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