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的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可以让建筑施工工作事半功倍。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管理,因为市场、工人素质等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相关研究者以及施工经验丰富者的总结和研究下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相信,只要施工单位可以规范的进行施工操作,严格的遵守施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也予以恰当的监督,我国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一定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也快速上升,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
1房屋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1.1 EPC模式
EPC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是指由业主将建筑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全面负责项目建设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方面,最终向业主交付满足使用功能、符合合同约定、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的一种管理模式。EPC模式中的总承包单位需要承担项目的大部分风险,而业主只需要委派业主代表参与施工管理,审查总承包单位提交的相关文件。当前,我国政府在建筑业积极倡导这种项目管理模式,
并且已经在房地产开发、设备安装项目、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等建筑领域中得以推广使用。
1.2 CM模式
CM模式(Construction-Management)具体是指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将原本完整的设计工作分为若干个段,每一段的设计完成之后,便组织相应的施工招标工作,并进行该段的施工,与此同时,下一段的设计工作随之启动,当设计完成以后,再组织施工招标并进行施工,以此方式逐段进行下去,直至整个工程完成为止。CM模式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代理型,另一种是风险型。其中代理型具体是指业主在与CM经理签订咨询服务合同的同时,与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此时,CM经理便可以按照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施工合同对工程进行管理 ;风险型则是指业主与CM经理所签订的合同既包括咨询业务,又包括施工承包业务,然后由CM经理与施工承包商、材料供货商等签订相应的合同。在该类型的管理模式中,由于业主无法直接对投资进行控制,因而需要在与CM经理所签订的合同中附带一个具体数额的保证价格,即GMP,当GMP不够用时,CM 经理便需要承担超出的部分,如果CMP有剩余,则应由双方平均分配。通常情况下,CM模式比较适合应用于工期较紧、不确性因素较多的工程项目当中。
1.3 Partnering模式
Partnering模式又被称之为项目合作模式,是房屋建筑项目参建方在遵循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原则下,经过共同商议达成协议,
指定Partnering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同时,Partnering模式必须建立项目评价小组和争议处理小组,由参建各方共同组成,争议处理小组主要解决建筑施工中出现的争议问题,项目评价小组主要负责建立和实施建筑项目周期性的评价系统。Partnering模式以项目参建各方风险共担、相互合作、利益共享为前提,通常适用于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建筑项目。
1.4 DBB模式
DBB模式(Design-Bid-Build)是指集设计、招标、建造于一体的管理模式,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FIDIC合同的投资项目而言,极为适用该种模式。DBB模式要求业主与工程师签订合同,由工程师负责项目设计工作,以及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发包。在建筑施工阶段,工程师要全面履行监督项目建设质量、进度、成本的职责。DBB模式有利于明确业主、施工承包方和工程师的权责利,确保参建各方按部就班进行项目建设。但是,这种模式同时也存在业主管理费用增加、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的缺陷。
1.5 BOT模式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私人财团或国外财团建设,允许私人财团或国外财团通过运营完工的项目获取一定利益,最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的一种管理模式。BOT 模式需要政府授予项目建设和运营商以公共特许权,并在特许期满后无偿回收项目。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可以
改善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现状,为此我国政府也在积极研究BOT模式的实施细则,保障BOT模式在我国建筑领域得以有效采用。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阶段性、流动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
(2)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效率。
(3)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确保每个员工都能遵守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条例;
2.2建筑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
建筑施工的材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而言,建筑施工的材料管理和控制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使用的寿命,材料的现场管理和控制包括施工项目所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建筑施工的构配件等相应材料的管理和控制。建筑施工材料是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的
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2.3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文件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过程中,文件资料的管理是具体的管理形式,高效的文件管理能反映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水平和措施,从而能通过文件资料的总结和计划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文件资料的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能实现各方面的促进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也应建立规范的文件资料的管理模式,从而能通过文件资料的管理建立形成对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和及时的调控。建筑工程的施工应实现工程项目的管理与文件资料的管理同步,这样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建筑企业的现场管理。
2.4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施工人员的管理是实现有效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都是通过人组织和建设起来的,人员的设计和施工的管理能实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措施,从而也能建立有效的建筑企业施工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具有高标准、高效率和高创新的施工团队是建设质量保证的工程项目的基础。建立有效的施工建设团队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工程项目中良好施工团队的形成和培养在于施工团队中氛围的创造和培养,通过和谐的氛围的营造给予施工成员以归属感和责任感。具体可通过精神或是物质上的奖励和管理实现,通过轻
松而良好的氛围的营造构建团队的基本信任感和凝聚力。还应在建立了宽松的发展氛围的基础之上通过严格的制度措施的选择和管理建立高效率的施工团队。同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也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
3结语
建筑施工的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可以让建筑施工工作事半功倍。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施工管理,因为市场、工人素质等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相关研究者以及施工经验丰富者的总结和研究下还是可以找到很多提高施工管理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相信,只要施工单位可以规范的进行施工操作,严格的遵守施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也予以恰当的监督,我国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一定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树红.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分析[J].华章,2013(21)
[2]安永斌.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201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