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汉字是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一种文字体系,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分析目前汉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难点和偏误,从汉字教学特点出发,总结了几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

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教学方法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methods of overseas

students from Chinese-character-non-used countries

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 is a kind of writing system totally different from 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it is the complex of pronunciation、glyphs、neologisms. For students from Chinese-character-non-used countries, the study of Chinese character has been becoming the biggest aporia of study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is text, we summed up several kinds of method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iming at students from Chinese-character-non-used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 through analysis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at present、the difficulties and errors of overseas tudent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Key words:Chinese-character-non-used countries;overseas student;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I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Ⅰ 一、引 言„„„„„„„„„„„„„„„„„„„„„„„„„„„„1 (一)研究目的„„„„„„„„„„„„„„„„„„„„„„„„„„1 (二)研究的意义„„„„„„„„„„„„„„„„„„„„„„„„„1 (三)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1 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一)缺少理想的汉字教材„„„„„„„„„„„„„„„„„„„„„„3 (二)“随文识字”,不符合循序渐进原则„„„„„„„„„„„„„„„„3 (三)教学工作相对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完善„„„„„„„„„„„„„4 三、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5 (一)笔画、笔顺错误„„„„„„„„„„„„„„„„„„„„„„„5 (二)部件错误„„„„„„„„„„„„„„„„„„„„„„„„„„5 (三)结构错误„„„„„„„„„„„„„„„„„„„„„„„„„„6 四、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7 (一)部件组合法„„„„„„„„„„„„„„„„„„„„„„„„„7 (二)部件拆分法„„„„„„„„„„„„„„„„„„„„„„„„„7 (三)以图释字法„„„„„„„„„„„„„„„„„„„„„„„„„8 (四)分层次教学法„„„„„„„„„„„„„„„„„„„„„„„„8 结 语 „„„„„„„„„„„„„„„„„„„„„„„„„„„„„10 参考文献 „„„„„„„„„„„„„„„„„„„„„„„„„„„„„11 附 录 „„„„„„„„„„„„„„„„„„„„„„„„„„„„„12

2

一、 引言

(一)研究目的

“所谓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

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 。

[1]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如韩国、日本的学生等;第二类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如欧美国家的学生等。对于汉字的学习角度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肯定要比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困难得多。而且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和注意力放在阅读与课文理解上面,关注词语的学习、语法的学习,汉字只是作为一个小部分教给学生,在课文中出现的汉字才拿来教,忽视了汉字的单独教学。

实际上,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汉语中的汉字是比汉语的语音更难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面对。

(二)研究的意义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汉字本身的特点、作用以及学习过程与其他语言要素的关系来看,汉字教学对汉语教学有非常深远的推动作用,更应该进一步加强。

汉字教学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来说,更是不容回避的,它的难度更加大于对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教学。关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教学的诸多理论问题如能解决得好,必将对下一世纪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于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天地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

伴着对外汉语的教学事业壮大,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研究方法上不仅有定量研究,而且有定性研究;研究既在广度上铺开,又在深度上有所加强,对汉字形、音、义要素教学等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对外汉字教学中较早被利用的一种理论便是徐通锵的“字本位”观点,直至现在,这种理论的有益之处还有学者在探讨。陈慧(1999)关注“汉字加工理论”,并且正在致力于把这种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黄卓明( 2000)已经将图

[1]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1

式理论引入到了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中。王静( 2001)侧重关注的是“听写训练”,注重整个“记忆原理”在听写过程中的重要性。安兰朋( 2008)则通过对“原型理论”的研究,将对外汉字教学与其相结合。

可以看到,这些研究具有的实际启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 把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遵循“语文分开,先语后文”原则,使听说能

力体现语言的“功能性”;

2. 适当地将笔顺教学转而向整体部件教学,在不影响汉字最后书写的准确性情况下,可

以忽略某些具体笔顺的问题;

3. 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者汉字难学的压力。

综述可能概括得不全面,总之,人们作了很多相关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仍存在很多有待于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2

二、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理想的汉字教材

目前国内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所采用的教材,缺少一些适合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

有的教材看似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先教笔画等),其实效果并不很好。原因在于它们并没有单独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没有适应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现状下,学习汉字便无捷径可言,只有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并不是批评现有的教材还不够完美,因为我们不能苛求一本教材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对外汉字教学确实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 初级阶段的汉字课教材与其他一些课型的教材存在衔接的问题,汉字课应该关注的是

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所讲授的内容和字量往往跟不上精读课教材的进度,使得学生逐渐对汉字学习产生畏难和懈怠情绪。

2. 以汉字为本位的汉字教学教材还不够充实,目前有张朋朋老师的《口语课本》、《常用

汉字部首》,但是这样的教材可能会因为“字在文中学”有相应的局限,使得学生的书面语学习进度受到相对的影响。

3. 学生们不得不在课后花许多时间练写字,这必然会导致练听说的时间相对减少。况且,

尽管他们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死记硬背,写字时仍然会出错不断,笔画和笔顺错误会特别多。

(二)“ 随文识字 ”,不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汉字教学理念是每一位教师对汉字性质和形音义特点的认识,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认识,以及对学生学习汉字的特殊性的认识,等等。汉字在教师心目中是怎样的,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留学生在初学汉字时都有一些好奇、兴奋的心情,对他们而言,汉字就好像是一篇篇不同的图画作品。如果从一开始就教“你好”、“我是”、“请问”、 “谢谢”这些相当繁复的汉字,单纯要求他们用“死记硬背”这些笔画来记忆复杂的方块字,他们会感到难度极大,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现阶段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比较常用的是“语文并进”或者称为“随文识字”。在教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也在教学生汉字。这样使得听说读写相

3

结合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每节课只记个别汉字就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可是如果单纯的为了汉字的出现而服从课文的需要,就不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没有体现出对汉字教学的充分重视,课文出现几个生字便讲解几个,没有给学生安排系统的汉字课,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对汉字系统的总认识,又忽视了整体性的原则。

(三)教学工作相对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完善

汉字在我们眼里都是一个个布局完整的,有意义、有表音规律的符号,在留学生眼

里,汉字的那些看起来很相似的部件的写法,简直就是让人头痛的天书。所以,汉字教学如果仅仅成为目前各种课型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很难改变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

目前看来,矛盾的是,教汉语的人知道汉字的特点,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要实际有效地实施汉字教学还没有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汉字教学模式。

第一,对留学生的初级汉字课已经有很多种教材,但是中高级阶段的汉字教学形式和内容都非常欠缺。

第二,汉字教学中的书写教学应该占多大的比例,在教师中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第三,对外汉字教学课的课时不足使其效果不明显。

4

三、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偏误分析

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汉字部件的表意、表音规律,汉字结构的特点等等,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在书写汉字时,笔画顺序的先后概念,识记汉字时,同音字、形似字的干扰,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和效果。对他们的汉字教学,如果不采取专门的教学方法,而是像对中国学生一样,让他们随文识字,那么很快会使学生丧失学好汉语的勇气。

平时接触到一些欧美的留学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般都能用汉语进行日常的口语交流,听汉语的时候也行,但是如果让他们阅读汉字的材料或者让他们用汉字进行写作,问题马上就会呈现出来:不是连篇错别字,就是把部件和结构改变,还有的甚至干脆就不会书写。这样的情形,常常会让这些学生陷入汉语学习的瓶颈,不解决汉字的学习问题,他们的汉语水平不会有明显的进步。

(一)笔画、笔顺错误

影响留学生学好汉字的因素主要在于汉字造字规律方面的特点,汉字是对应汉语言的,我们从很多方面可以分析出汉字造字的思维跟汉语的许多特点是一致的。而这正是留学生的弱点所在。在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书写笔顺的情况下,对留学生而言,每个汉字都是一些笔画的组合,而且这些笔画的组合错综复杂,一个方块汉字,居然会有那么多书写方向和规则,而且常用汉字又有3500个,当然会觉得很难突破。

在对外汉字的教学过程中,在书写时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大多数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不知道汉字的笔画书写方向,主要是由于母语,即字母文字体系的影响比较深。字母文字的书写方向是单向的行进,可汉字却是多向的,学生已经习惯,把两个不同的笔画连结在一起一次写完。留学生对方块字缺乏字感,他们就会用“画画”的方式来“写”汉字,比如:把“竹”字头写成两个的“KK”;把“口”字写成数字的“O”;把“犭”中的“撇”和“扌”中的“提”混淆,等等。

(二)部件错误

最常见的错误,主要来自汉字部件方面,学生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 部件混乱。把形体相近的部件混用。如:把“辶云”和“辶元”、“辶先”混淆,等等。 2. 部件错误。即把汉字部件写错,增笔或减笔。留学生缺乏对汉字的字感,会认为汉字

是笔画的“堆砌”,一笔一横或者一点一捺,什么时候有点什么时候没有点,是找不

5

到规律的。如: “大” “犬”;“且”“姐”;“具”“俱”,让他们弄清楚似乎是很困难的。

(三)结构错误

对初学汉字的留学生来说,是无法感受到合体字的结构特点的。掌握汉字的结构也是不易的,因为汉字的布局讲究对称、讲究偏旁部件的层层组合。学生能准确地切分汉字了,才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字感了,所以学生学习汉字的一道关口在于形成汉字部件的概念,并且对这些常用构字部件的字形、字义,有的甚至还有表音特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在汉字结构方面,有以下两种错误的情形:

1. 结构的松散。最常见的是把汉字写得左右分家或者是上下分离。如:把左右结构的“项”

写成“工页”;把左中右结构的“做”写成“亻古攵”等等。

2. 结构的混乱。学生由于缺乏对汉字的“结构”意识,常常把一个汉字写得不成方块、

东倒西歪、左高右低。例如:把半包围结构的“起”写成左右结构的“走己”、“题”写成“是页”;把山下结构的“药”写成“艹纟勺”等等。

以上两种结构错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受母语文字书写习惯的影响,对汉字部件的有机组合、立体结构没有确定的认识,因而,不能对汉字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布局,只好把各部件堆砌在一起。

6

四、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

汉字字形的顽固表意性和字形表音的复杂性,使得初学汉字的学生一定会感到加倍的困难。对这些,在汉字教学中如果不加以认真思索,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组织汉字教学。那样的教学效果不会好。

在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中,总的来说,我们所采用的是综合联想识字法:所谓“综合”就是将一切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法,不论门派,不分古今,全部应用到对外汉字教学中来;而“联想”,就是遵循汉字符号结构的内在规律来培养初学者具有吸收新词的能力。

(一) 部件组合法

对初接触汉字的人来说,方法不当的话,的确会方寸全无,耐着性子死记,还是会最终放弃的,因为长时间的努力没有回报,看到那么多的汉字就会头疼。教授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合体字的框架结构规律时,学写汉字则采用行之有效的汉字描红法和部件组合法。 留学生如果不首先具备汉字笔画书写和汉字笔顺知识,没有人多次反复强调汉字的结构特点和拆分规则的话,要很快融入识记汉字的良好氛围是很困难的。因此,首先要对复合笔画、单个部件进行描红,让学生了解笔顺和部件写法。接下来每个部件都给名称,成字部件就以字称谓。非字部件原来有名称的,就用原来的名称,无名称的,就根据它在常用字的部位给予定名,如“爫”定名为“采字头”,部件名称要求学生记住。

由于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通过让学生首先对声旁、形旁记忆来进行“组字”,这样不仅会提高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充满学习信心。如构字数多的声旁分别是(括号内为变体和构字数): 干( 11)、分( 11)、共( 12) 、者( 13) ,构字数多的形旁分别是: 手( 扌、166) 、水( 氵、1 40) 、口( 106) 、木( 93) 、人( 亻、90)。掌握了这些声旁和形旁,用它们搭配来记忆生词,不仅减轻任务,同时可以获得清晰而持久的记忆效果。例如,“拱”字,“扌”表示“用手”,作形旁,“共”为声旁,取“ong”;“汗”字,其中“氵”表示和水有关,“干”则作为声旁,念“an”;再如“份”字,“亻”作形旁,表示“按人计算”,“分”取韵母“en”,等等。

(二) 部件拆分法

认字应遵循“以字为本”,采用部件拆分法。从汉字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笔画为基础,以成字部件为核心,对部件的“拆分”主要采用以下三条规则:

(1) 有利于对汉字的分析与理解,遵循汉字固有的组合规律,采用有理性的规则来拆分

7

汉字。

(2) 拆分所得部件应便于称谓,便于解释,便于教学。

(3) 对初次见面的“部件”,按笔顺进行逐笔拆分,没有名称的部件要给它定名。在教

授汉字的笔画时,要让初学者记住笔画的名称、形状以及相应的写法。

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可以根据汉字本身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进行简单的拆分、组合,还可以把一个对留学生来说相对较复杂的汉字分成几个部分,方便记忆。如“语”,可分成“讠”、“五”、“口”三部分,“讠”表示“说话”,再加上“五口”,表示很多人都会说的话,那么就是语言,这样就记住了“语”字;还有,“裹”字,可拆分为“衣”和“果”字,形象的说明好像一件衣服包着果子,即为“裹”的意思。通过这样形象的拆分,就能让留学生有将汉字与部件一一对应的思想。

(三) 以图释字法

张志公先生曾说:“不可小视汉字的‘形’所起的作用。尽管现行汉字已经不象形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形的作用”[1] 。因此必须把汉字的“形”,即字形,作为切入点,联系字音和字义来教学。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利用留学生认为的“汉字就是图画”的思想,把图画线条化一些。例如日、月、人、太、井、口、田、水、山、木、羊、牛、马、火、土、目等,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象形的汉字以后,就可以利用汉字部件来组成汉字,如明、林、森、休、从、众、美、汗等,这样既可以使对汉字的学习有规律可遵循,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够为他们以后更加爱学汉字、学好汉字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而且,学生只要能记字的读音就可以了,关于字的“形”和“义”就能够在图画中进行记忆了。但是这样的字毕竟是少数的,形声字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会逐渐认识到在汉字的笔画中是没有圆形的,就不会把“官”字的下半部分写成英文字母的“B”了。

(四)分层次教学法

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具有他们独特的自身优势,他们是成年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跟小学生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充分调动留学生自身的优势很有必要。

第一,留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留学生有非常强大的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三,很容易找出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独特优势。

教师一定要在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各种学生的需要。如:

[1]

张志公:《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发表在《汉语学习》,1994年第4期。

8

愿意写汉字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中关于写汉字、根据偏旁组字、根据汉字组词、改错字、看拼音写句子等的练习,愿意认知汉字结构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练习中辨析形似字、读句子猜意思等的练习。

实际上,汉字的掌握分成三个层次可能更合理一些:会读写的;只会读不会写的;单个不会读,但放在一定上下文里,加上表义的字形,可以推测出大致意思的。教学中能把汉字的掌握做这样或更细的处理,效果肯定比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好。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适当地进行集中识字。给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开设专门的汉字课;在进行读写练习时,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如以汉字为主,但可夹带一些拼音。如果方法和要求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很难操作,还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之顾此失彼,汉语听说能力和汉字学习都受到影响。此外,西方学生的自尊心比东方学生要高,在学习汉字方面同等对待会让他们感到不公平,成绩不好时又会感到自尊受伤害,最终使一部分人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汉字教材编写中,不如先安排一些单体字和简单的合体字的内容,让学生先建立对于汉字的轮廓印象,提高其兴趣,然后再从教过的汉字中归纳、概括出笔画、笔顺等项内容来,这样更符合汉字的教学规律,也更加具有理论性。在教授汉字时,教师应始终对学生要求严格,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习惯,将使学生获益匪浅。

9

结 语

目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微小处立足发现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开端。然而,和其它语言要素相比,例如语法和词汇,文字的研究力度还相当不够,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教学,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其他学科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说都是为汉字教学服务的”[1],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如此重要,但是相关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单从文献数量就不难看出,对教材编写的研究寥寥无几,甚至缺乏专门的研究,仅有的研究也只是一笔带过,不够深入细致。听说和读写的局面也是不平衡的。另外,由于条件不充分,对比研究一直跟不上来,不能更好地发挥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互动作用,这对汉语已经相当成熟的研究成果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今后在这些方面还需努力。

[1]

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10

参考文献

[1] 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 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3期,第54—61页。

[2] 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3] 崔永华: 《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7 年第3 期。

[4] 陈绂:《谈对欧美留学生的字词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4期,第97—108页。 [5] 郝恩美等:《汉字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浙江教育出版杜,1995年。

[6] 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7] 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8]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9] 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第40-49页。

[10]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第73—74页。 [11]张志公:《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4年第4期。

11

附 录

授课题目 课型 教学对象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课、第二课(认写汉字) 初级汉语汉字课 汉语专业本科生,共15人,来自欧美国家,年龄20—24岁 复合笔画、基本汉字、课文出现的汉字 1、 认知领域 通过生字词学习, (1)能够辨识生字,并完成练习,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能够理解并记忆生字写法,能够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率在90%以上。 2、 技能领域 (1)听:能够听懂词语读音; (2)说:能够用生字组词,并基本准确; (3)读:能够流利朗读生字,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自然流畅。 生字的写法,个别笔画的名称;生词的词义掌握,在具体语言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带“折”和“弯钩”的笔画书写及名称; 2、“吗”、“呢”、“哥”的书写和理解。 1、 课堂教学按照生字顺序逐个讲解,循序渐进; 2、 运用直观手段,使用多媒体(展示词卡、图片;播放短视频), 辅助教学; 3、设计分组进行练习、互动游戏,方便理解生字,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共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教具准备 图片类:词卡(标拼音) 媒体类:图片、PPT、光盘 2、教具布置 图片类放讲桌上备用,课前调好多媒体设备。 12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复习上一课重要知识点(略) 二、 进入新课: (一)朗读: 1. 听两遍生字词录音。 2. 请同学跟录音读。 3. 老师领读两遍,学生跟读。 (二)笔画讲解: 笔画表(标注*的为本文出现) Combined strkos Name Example 一、大、土、六 口、五、尼 又 门、力、刀 九 气 六、门、火 八、木 我 Combined strkos Name Example 门、无、木、不 丁、可、哥 亡 尼、呢、也 马、吗 四 八、力、大 女、妈 手 *横 *横折 *横撇 *横折钩 横折弯钩 横斜钩 héng héngzhé héngpiě héngzhégōu héngzhé wāngōu héngxiégōu diǎn na xiégōu *竖 *竖钩 竖折 shù shùgōu shùzhé shùwāngōu shùzhézhégōu shùwān piě piědiǎn wāngōu *竖弯钩 *竖折折钩 竖弯 *点 *捺 斜钩 *撇 *撇点 弯钩 ▶→分组进行练习: 1、采用“描红法”,带领学生先练习笔画的书写,并熟悉笔顺。 2、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说说每个笔画像什么。 3、竞赛形式考察笔画书写熟练程度。 (三)汉字讲解: 1、基本汉字: (1)一、八、力、门、也、马、女、五、木、火 (2)丁、刀、又、大、口、土、六、不、尼、可 13

教学反思: 在读写练习时,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如以汉字为主,但可夹带一些拼音。如果方法和要求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很难操作,还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之顾此失彼,汉语听说能力和汉字学习都受到影响。 单一笔画的:一、八、木、火、大、土、六、不 复合笔画:力、门、也、马、女、五、丁、刀、又、口、尼、可 ▶→分组进行练习: 1、 采用“描红法”,带领学生先练习单一笔画汉字的书写,并熟悉笔顺。 2、 练习复合笔画字汉字的书写,牢记笔顺。 3、 愿意写汉字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中关于写汉字、根据偏旁组字、根据汉字组词、改错字、看拼音写句子等的练习。 2、课文中出现的汉字: 林、吗、呢、妈、哥 ▶→分组进行练习: 1、 为每个字配相应的图片,展示词卡,并且给出合体字部件组合方式,让学生形象的认识汉字的形体。 2、 熟悉笔顺,不要求都会写,但是要会读。 3、 愿意写汉字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中关于写汉字、根据偏旁组字、根据汉字组词、改错字、看拼音写汉字等的练习。 3、拓展汉字: 表示数字:二、三、四、七、九 表示人体器官:目、耳、手 表示自然事物:田、井、水、日、月 ▶→分组进行练习: 1、 展示词卡,按拼音读这些汉字。 2、 尝试用“描红法”写一写,不要求都会写,了解笔顺即可。 3、 愿意写汉字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中关于写汉字、根据偏旁组字、根据汉字组词、改错字、看拼音写汉字等的练习。 4、 愿意认知汉字结构的学生都可以完成练习中辨析形似字、读拼音猜意思、看汉字家族学词组等练习。 三、巩固新知: 1、 小组同学互相考察复合笔画写法、名称;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满足各种学生的需要,应该充分调动留学生自身的优势。 2、课后题 “练习与应用”; 3、给几个汉字,组合成词语。2个人一组; 4、用今天学的新字做填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 2、默写学过的复合笔画、练写生字。 3、复习今天所讲的内容。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